六 一場激烈的“電流戰”(1 / 3)

六 一場激烈的“電流戰”

敗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隻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後,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麼。不斷地尋找自然的秘密,並利用它來造福人類;且一切都當朝光明的一麵邁進。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19世紀80年代中期,愛迪生的電燈事業獲得了成功,這一成功比以往任何成就給他帶來的聲譽都大。在80年代中期以前,他很少有失誤,中期以後,盡管他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失敗也是屢見不鮮的。愛迪生最不值得稱讚的行為之一就是他批評交流電,說它有副作用,可能造成死亡與損傷,但他未加具體說明。所以有人說,“像他這樣一個自己搞出了許多發明創造的人竟然對別人的新發明大加攻擊,這是很矛盾的事。”他反對使用交流電而讚成直流電,因而在一場激烈而固執的論戰中敗北。在這方麵,反映出了愛迪生成為名人之後漸漸滋生的頑固守舊的缺點。

西奧蘭治的新生活

1884年愛迪生37歲。這一年對愛迪生來說,是他悲傷的一年。

愛迪生從1881年冬開始,在紐約居住的時間越來越長,相對在門羅公園的時間越來越短。他的妻小都住在紐約,老家門羅公園成了專供夏天避暑的地方。愛迪生全家在門羅公園度過了幾個夏天。1884年夏天,瑪麗·愛迪生在這裏患了傷寒,這是一種危險的疾病。起初以為她隻不過是受了點涼,吃幾服藥就會好的。因此,正在紐約奮戰的愛迪生沒有去看她。瑪麗的妹妹愛麗絲和醫生們每天盡力看護,一直在床邊陪伴。

不久,夫人的病情惡化,愛迪生也有好幾天沒有去研究所了。愛迪生被人笑做“工作蟲”,他不到研究所來是很少有的事情,所以同事們都很擔心。愛迪生夫人康複的希望落空,1884年8月9日淩晨,瑪麗·愛迪生去世。在住宅中舉行喪儀後,就把棺柩運到一個小車站上,由火車送到她兒時的家鄉紐約克。她去世的消息是8月16日發出的:著名發明家愛迪生之夫人突於本月九日星期六於新澤西門羅公園逝世。十二日下午舉行喪禮,到賓客400餘人。其中有愛迪生公司經理愛登,副經理約翰遜,勞雷,德納瓦洛與羅斯福等人。吊客致送鮮花極多。她被埋葬在紐約克快樂山的墓地上。

愛迪生夫人去世後給他遺下了三個幼年的孩子,11歲的多特,8歲的小阿爾瓦(ThomasAlva Jr .)和6歲的威廉·萊斯(William L.)。妻子的謝世,使他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孤寂。然而他不得不繼續工作。他是不能因此而把工作停頓下來的。他把他的住屋租給了威廉姆(William )和霍爾澤(Alice h olzer ),把孩子們送到紐約去,托外祖母史蒂威爾代管。

門羅公園所能給予那發明家的除了悲傷的回憶外別的什麼也沒有了,他於是把那些機件、藥品、儀器等統統搬了出來而把它舍棄了。

幾年之後這所老屋因為受到雷擊而焚毀了,賓夕法尼亞鐵路旁的那所舊時的電燈廠也燒毀了。在愛迪生搬出後是農夫們搬去居住的。

實驗室樓上的那間大房間租出作為跳舞會之用。休西(L.m .Hussey )利用它作為他的管樂隊的總部,並在室後搭起了一個舞台。樓下的一層曾一度充作牛棚。這所古老的建築物漸漸地分散了,木料也給拆了去建築近邊的房屋,最後也就倒塌了。

那所磚築的機器廠的東頭改成門羅公園消防處堆儲雜物的儲藏室。另一端也曾一度充作牛棚。有一個名叫麥康納爾(Thomas j .McConncl )的農夫住在那間玻璃小室裏,在那草場上養了許多豬。後來一家姓威爾考克斯(Willcox )的搬進那以前的辦公室的屋中來,並且在屋中養了許多的雞。

在1884年和1885年之間的歲月中愛迪生的生活是寂寞單調的。瑪麗在世時,她對湯姆沒有太多的要求,她愛他,理解他的事業的重要,愛迪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過家庭生活,但瑪麗總是等待著他。現在愛迪生非常寂寞單調,他也許已向她道歉,因為他沒有花很多時間陪她。

為了消除寂寞,愛迪生常帶多特到戲院去,回家後總是要她把歌曲重新唱給他聽。那時她還隻12歲,她常替代購買雪茄,總是和對母親一樣敬愛他。

他最心愛的消遣是鋼琴。他的聽力雖然不好,但他還是熱烈地愛好著音樂。他彈鋼琴時,不根據什麼樂譜,隻是憑著他自己奇特而快速的音樂才能。

他的一個友人曾這樣形容他道:“看他在鋼琴鍵上彈出聲音來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他很像在電報鍵上用了閃電般的速度發送著一個快速的電文一樣。有時他隻用兩個食指來來往往地彈著一首曲子。他的手在鍵盤上移動得那麼急速,看來有些像一個魔鬼的手掌。”

他每次從戲院回家後,不管時間多晚,總是在那鋼琴旁坐下,重複彈奏那些叫人聽了昏迷的音樂。

“他彈的歌曲常是非常難聽的,但是他的手法並不拙劣。如果他那神經質的急速的彈法能和成熟的樂譜知識配合起來,那他是一定能夠成為一個偉大的演奏家的。他的彈奏是為了自己的娛樂,他要借此把他在長時期的工作中絞緊的一顆心給蘇解開來。”

愛迪生的孤獨迫使他做以前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如參加宴會,約會。大家都邀請出名的托馬斯·愛迪生參加他們的宴會。但是,他在接受邀請之前從未出席過宴會。

他總是喜歡穿舊衣服、舊鞋子和機器打交道。現在,他買了豪華的新衣服,昂貴的夾腳的新鞋。他去看音樂表演和沒有音樂的演出;他去參加家宴和船上宴會。他和總是喜歡玩、不工作的人在一起。如果不出去玩耍,那麼他就進到房間讀他感興趣的、難度較大的書籍。

為了抹掉內心的傷感,愛迪生致力研究。他除了發明“愛迪生作用燈泡”以外,1885年,他還利用“愛迪生作用燈泡”發明了利用電波通訊的“無線電”,可以和4公裏以外的海上船隻或行駛中的火車通訊。當然這項發明的專利權也由愛迪生取得。一般人認為“無線電”是意大利人馬可尼發明的,其實,馬可尼發明“無線電”,要遲愛迪生11年,也就是在1896年。

在瑪麗去世後不久,他的朋友們都爭先恐後地為他尋找妻子。最終為愛迪生找到妻子的是埃茲拉·吉利蘭德的太太。吉利蘭德是愛迪生從前在波士頓擔任電訊技師的好友,現在他的生意興隆。他們在年青時代就交為好友,一直保持著來往。

在1884——1885年,愛迪生常去吉利蘭德家。1885年5月的一天,愛迪生應邀前往吉利蘭德家。那天,在他家有位非常漂亮的年輕女性。她叫米娜·米勒(Mina Miller ),是俄亥俄州亞克朗的路易斯·米勒(Lewis Miller )的女兒。路易斯·米勒從事農具銷售發了一筆財,又與約翰·文森特主教一起創辦了旨在進行成人教育的肖托誇協會。

米娜見到愛迪生的時候,她隻有18歲,愛迪生有38歲。雖然這位發明家比她長了20歲,但是由於他的稚氣和單純的性格,兩人間的年齡差別並不十分顯著。她懂得發明家們喜歡什麼。她沒有告訴他,他和他的發明是如何偉大。大多數人見了他都不談其他事情。她是一個秉賦不凡而又文雅的女子,有人形容她是“一個皮膚褐色而有黑發的美麗女子。”根據《亞克朗時報》報道,她“熟諳家務、藝術,作派端莊,性情慈善,喜好教育工作”。所以,愛迪生對她一見鍾情。

在那次相會之後,愛迪生打電話和發電報給米娜,告訴她他愛她。愛迪生在日記中是這樣告訴人們他和米娜小姐的訂婚的:“我用模爾斯碼問她是否願意同我結婚。用電報信號發出‘是的’一詞是容易的,果然她發出了這個詞。如果叫她公開這麼講,她就會感到為難。

這次我們進行了長時間的談話,可誰也不知道我們在談什麼……如果用語言交談,他們肯定會聽見。使用電碼,雖然車裏還坐著另外三個人,我們卻可以毫不窘迫地互相使用昵稱。”

米娜比愛迪生的女兒多特隻大幾歲。另外一個人,也就是文森特主教的信奉正教的兒子也愛她,並想和她結婚。但是,一般來說,愛迪生是會成功的。

1886年2月24日,他們在阿克朗米娜家結婚。阿克朗的人們一時都議論紛紛,興奮非凡,米娜家的高步闊視的馬車在車站上迎接著從遠近各處到來的賀客。一條簇新的地毯從門口一直鋪到那俯視全城的小丘上。婚禮是在下午三點舉行的。禮堂是一個高大的廳堂,牆上有金屬的大釘做裝飾,髹漆得很美麗。牆角上掛有許多風景畫片。由第一監理公會的楊格博士證婚。男賓相是紐約的托潘中尉,新娘由米勒扶出後,米娜和愛迪生肩並肩地站在一個大理石的火爐麵前,相對的起了誓。約翰遜,白切勤,英索爾,西姆斯,伯格曼是紐約的賀客的代表。新郎贈給新娘的禮物是一串嵌鑽的珠項圈。賀客們也送來了許多金銀珠寶的禮物。

大批的賀電從國內外發了來。

散席後,新婚夫婦就乘了一輛光澤的黑色馬車,匆匆地趕到車站,往佛羅裏達去了。

結婚後,愛迪生買下離紐約市60公裏,新澤西州的西奧蘭治郊區的格倫蒙特一座漂亮的房子,舉家遷居這裏。這時,他才重新像樣地有了個溫暖的家。

從那時起到“發明王”去世的50年間,種種發明都是在這裏完成的。

這座新居是三層樓的三角形尖屋頂的維多利亞式建築,占地13英畝。愛迪生不僅在這裏開辟了公園,畜牧場和養禽場,還建了占地1英畝的玻璃房,而且搬來了圖書館並運進了許多藝術珍品。

搬進新居的同時,1887年愛迪生又在附近建造了比門羅公園更加完善的研究所,有人說:“它是世界上規模相當大、設備相當全的私人實驗室”。新的研究所是一座長77公尺,寬8公尺的長型三層樓建築,另外還有4座長30公尺,寬6公尺的平房。中央平房是間很大的圖書室,除擁有6萬冊圖書外,還有過去50年世界各國出版的科學雜誌、報紙以及各大學所發表的研究論文,差不多已收集齊全。

愛迪生現在非常開心。因為他們全家在一起,住一棟房子,還有一個小女兒。湯姆和米娜·愛迪生有著許多共同的興趣,都喜歡讀書,都愛好音樂。愛迪生仍一如既往地專心工作,仍然以工作第一,生活第二為準則要求自己。幾年後,米娜·米勒生下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馬德林,查爾斯和西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