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在大戰的動蕩歲月裏
我既然在尋找世界上需要的東西,我就一直地尋找下去,並且試著創造它。我隻希望把一件事做到成功,很少想到怎樣從中獲得金錢。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海軍總長寫信給愛迪生,希望他參加海軍軍備的改進工作,特別是在潛水艇方麵。愛迪生被任命為海軍顧問委員會委員長,後改任處長。1917年1月愛迪生辭去行政職務,專門研究海軍防務達兩年之久,其發現有:潛艇竊聽器、水底巡燈、戰艦穩定器、吸聲器等器械,其中最著名的是潛艇竊聽器。
將科技應用於戰爭
愛迪生在他的新型蓄電池終於有了完美的商業基礎時,已經是60出頭的人了。到1914年,愛迪生仍在辛勤地工作,一個人做兩個人的事。
在睡眠方麵,他適可而止。他從不需要長時間的睡眠,並且責怪其他人都睡得太久了。
他認為:“凡是減少睡眠的人都會增加工作能力。其實,人根本沒有睡覺的必要,將來的人會比現在的人睡得少,就像現在的人花在床上的時間比過去的人少一樣。”
在飲食方麵,愛迪生對未熟的食品持有懷疑態度,認為這種食物帶有傷寒菌,並且到了偏執的地步。他嚴格控製自己的食量,據說他“每天隻吃3頓,每頓連食物裏的水算在一起才5盎司。”他承認從事體力勞動的人需要增加該食量的一倍,但仍主張美國人應該將他們的飲食量減少2/3。對此,他解釋說:“他們做的是3馬力的活兒,可消耗的燃料足夠驅動50馬力的發動機。”1919年通過的禁酒令,他是支持者之一。不過,他自己也有節製地飲一些酒。
此外,愛迪生還認為耳聾是自己的福氣。他說:“走在百老彙的人群中,我可以像幽居森林深處的人那樣平靜。耳聾從來就是、而且現在也是我的福氣。它使我免去了許多幹擾和精神痛苦。我曾聽人說:‘愛迪生沒有神經。’我的神經不比任何人少,而且同樣靈敏,但卻不受外界幹擾。”
從這裏可以看出:愛迪生是一個熱情奔放,永遠樂觀的人。
1914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戰首先在歐洲爆發了。6月,奧匈帝國的皇儲到新被奧國吞並的波斯尼亞檢閱軍事演習,並訪問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這次演習是以塞爾維亞為假想敵人的,引起了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的憤怒。6月28日,皇儲的車隊經過薩拉熱窩街頭的時候,塞爾維亞秘密的民族主義組織的成員,開槍打死了皇儲夫婦。它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7月28日,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以後的一周內,德、俄、法、英相繼投入戰爭。交戰的一方為同盟國的德國和奧匈帝國,另一方為協約國的英國、法國和俄國。意大利考慮到利害關係,加入協約國方麵作戰。
熱愛和平的愛迪生不希望戰爭之火引到美國本土,他隨時準備著應國家之召去為撲滅戰火做點工作,不過,這位傑出發明家,對戰爭、戰事等敏感的問題卻表現出了無知可笑的一麵。比如,他曾把世界大戰的起因毫無根據地歸罪於“猶太人”,他對一位記者說:猶太人指揮著德國的戰爭機器。他的這些話後來見諸報端,因而使愛迪生成為眾矢之的。他的這種看法主要來源於他對德國情況的片麵了解。愛迪生在戰爭爆發前的1912年去德國訪問,那次訪問他受到隆重的歡迎。也是通過這次訪問,愛迪生看到了德國利用科研技術發揮了在工業生產中的巨大作用。愛迪生在歸國後號召美國學習德國這種細致、精益求精的方法,特別是生產一種新產品時要想辦法用生產過程中的輔料、配料、廢料再生產出一係列的新產品來,而不是統統扔掉副產品。對美國工業的直率批評給愛迪生帶來了不少麻煩,尤其是戰爭爆發後仍然到處講述學習德國工業的先進的科學管理辦法就更會遭至非議。我們從愛迪生下麵一段話中便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這位發明巨師在政治方麵的天真和對猶太人所抱的偏見。比如,愛迪生對自己的一位朋友說過,一種發明如果實用到就是連猶太人也樂意掏腰包的話,這項發明才能算成功。實際上,愛迪生的這段話或多或少地包含著對猶太人的一些善意的諷刺和佩服。愛迪生在新聞媒介中的頻頻表態,卻又對德國境內發生的排猶太人情況的不了解,某種程度上使人們對這位享有崇高聲譽的發明家有點失望。
愛迪生思維敏捷,比其他人更早地感受到了1914年8月歐戰將為自己的事業帶來影響。他的工廠的某些原料是從英國進口的,而現在英國已將這些原料留在國內使用。當禁令公布時,英國正有一隻裝了10萬鎊石碳酸的船要開往美國,但這一來藥品隻好卸下。有些原料是從德國來的,由於英國的封鎖政策,德國的出口也受到阻礙。
歐戰對愛迪生企業的第一次影響,是石碳酸(或稱苯酚)供應方麵的問題。愛迪生的唱機工廠平常每天使用1噸半的石碳酸,現在沒有供應,不能製造唱片。問問各家化學藥品公司,沒有一家有貨,工作隻好停頓。化學藥品公司說:“現在開始從事研究,要想石碳酸上市最少還得等到一年以後,而且誰也沒有把握。”
愛迪生準備自己製造石碳酸。其原因之一是他不想使自己的唱片廠停產;另一方麵,對專家們的武斷——也許在美國根本無法生產石碳酸,即使能夠生產,成本也將十分昂貴,而且用不上幾個月的功夫,工廠就得停產——愛迪生頗不服氣。
於是,愛迪生立刻動手把蓄電池用的鎳工廠一部分改裝為石碳酸製造工廠。那時大家隻知道石碳酸是從石炭提煉出來的焦油,再進行蒸餾製成,誰也不明白詳細的方法和設備。愛迪生仔細研究了五、六種生產合成石碳酸的方法,最後將其選擇範圍縮小到兩種,又親自將兩種方法拿到實驗室試驗,結果選定了硫酸工藝。接著,他與化學劑製造商協商,問他們是否願意建造石碳酸廠,為他提供原料,如果願意,將在何時供貨。這些製造商非常謹慎,因為建造這樣的工程並無前例可循。愛迪生一再表示,不會出現問題,一上馬就能成功,沒有發生故障的可能。一家廠商表示可以在6個月內供貨,一般的廠家表示要用七個月、八個月、甚至九個月的時間才能實現。
為了爭取時間,愛迪生親自動手幹起來,他聘請了40名化學家和繪圖員,把這些人分成三級,每組工作8小時,而他自己則吃住在實驗室。愛迪生不分晝夜地工作,困了就在自己的這張隻兩英尺寬,長度不足伸直腿的辦公桌上睡一、兩個小時。有一天半夜,一位工程師來找他,讓他到工地解決一項機器安裝的問題。愛迪生摸黑從辦公桌上爬起來,匆匆拿起帽子,戴在頭上。可是,還沒走兩步,他就用更快的速度把帽子摘了下來,使勁地甩了出去。
“怎麼了,老頭子?”這位工程師問。“我也說不好,我覺得有什麼東西在我頭頂上爬來爬去。”事情終於搞清了,在愛迪生工作的這段時間,他的帽子裏有一窩老鼠定居了。
愛迪生的工作環境總是亂七八糟。有一次,他妻子建議在他的辦公桌旁放一隻痰盂,對此,愛迪生答道,“用不著,地板就是我的痰盂,而且我已經用慣了,我不用擔心把痰吐到痰盂外麵去。”
不久,愛迪生新建的石碳酸生產廠投產了,他用了20天的時間就生產了700磅石碳酸。接著產量迅猛上升,不久就超過了愛迪生唱片廠的需要,剩餘產品被銷到其他廠家。
可是成功給他帶來了麻煩。愛迪生不久就被掮客、代理人包圍,爭先恐後地將他的多餘產品購下。其中有些人是需要苯酚製藥品,但也有些人卻另有打算,因為苯酚可轉為苦酸,而苦酸又是數種炸藥的必要成份。苯酚危機,當時隻是此類化學藥品危機的開端,接下去就是苯。他向一家大型鋼廠提出製苯的申請,但遭到該廠董事的拒絕。最後,愛迪生不得不開始自己製苯,同時也生產其他戰時的必需品。
這時,美國工業迫不及待地向他求援。橡膠公司需要苯胺,不出幾個月,愛迪生就從苯中提煉出這種物質。接著,又有人向他索取皮毛染色劑和苯胺鹽。他於是造起幾家工廠,為他們提出了所需的產品。
愛迪生不希望發生戰爭,也不主張卷入歐洲戰爭。他相信:美國隻要擁有合適的武裝,就不擔心受到攻擊。1915年5月,德國用魚雷擊沉了“露西塔妮婭號”客輪,1198名旅客,其中包括100名美國人遇難,愛迪生依然堅信:“是否參加戰爭,目前美國會作最後的抉擇。”愛迪生還講:“我們拿什麼參戰呢?我們沒有軍隊,沒有軍火,我們是一夥沒有組織的亂民。不要以為德國會把我們的介入放在眼裏。”
愛迪生主張建立純粹用於防衛的武裝力量。事實上,自1910年以來,他一直在研究將自己的新型蓄電池用在潛水艇上。7月間,4名年輕的潛艇軍官參觀了愛迪生的實驗室,向他講述了氯會中毒是當時潛艇人員麵臨的主要危險。在其後兩年的時間裏,愛迪生設計了一種水下應用的蓄電池。繼而他發現了以氫氧化鉀溶液取代硫酸的根除氯中毒的方法,又於無意中將潛艇的航程從100海裏提高到150海裏。歐洲戰爭爆發後,有兩隻美國潛艇安裝了這種愛迪生蓄電池。愛迪生來到布魯克林海軍基地參觀實地演習時,他的電池被用來上下翻滾,模擬潛艇運動方式。關於此次參觀,有一段令人興奮的記載:愛迪生告訴實驗人員說:“讓它晃得更劇烈些,再傾斜一些,撞它一下。你想怎麼考察就怎麼考察,我已經作了各種試驗,你不可能難住它。”愛迪生還說,這種電池的壽命將達“4年至8年——潛艇壞了它也不壞”。
考慮將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對於愛迪生來說並不是頭一次。幾年之前,當美國與智利之間似乎要發生一場爭鬥時,他曾詳盡地解釋了用電取代槍支彈藥的可能性。他說,每一位電工都會有他自己以電降敵的想法。他在《紐約世界報》發表了關於用電來防守城堡的觀點:“在城堡裏,放上一台兩萬伏交流電發電機,一條線接地。將控製在每平方英寸有400鎊的高壓水流與兩萬伏高壓電接通。隻要隨時放開龍頭,就可以準確無誤地把衝上來的敵人擊倒在地。每個接觸到水的人受到交流電襲擊以後,甚至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那些攻打城堡的,即便是千萬人一湧而上,也隻消幾千個防守隊員對付他們就夠了,而且他們沒有任何逃脫的希望。準備教訓美國的外國士兵們可以在我這種城防之外兜圈子,但他們甭想進來。防守人員可以根據需要控製電壓,不一定非得讓對方死亡。他可以放低電壓,隻將敵人擊呆,然後走出城堡,把中電的將軍和一些值得留下的人捉住,以便索取賠款或用於交換。
其他人,如果方便,就囚禁起來;不方便,就提高電壓,送他們去‘極樂世界’。”
《科學美國人》在轉載這篇文章時說:“這是最美,最迷人的圖景。”
愛迪生在這方麵也有發明。19世紀90年代初,他曾與人合作製成了“西姆斯——愛迪生”魚雷,它可以放在戰艦前三公裏遠的地方用電遙控發射。
愛迪生還有許多應用於戰爭的發明設想。在1898年美西戰爭中,他第一次與美國海軍部接觸時,就曾向海軍部建議,應該在彈藥裏填充一種碳化鈣和磷化鈣的混合物。這樣炮彈落在敵艦附近水域起爆後能持續燃燒數分鍾,從5英裏之外就可以看清敵艦。
在萊特兄弟完成向基蒂霍克沙丘的飛行之前,愛迪生就預見到人工飛行器和電力將在戰爭中發揮作用。他說:“魚雷艇可派到戰艦前方兩英裏遠處,嚴格監視該區域的敵情,時刻準備擊毀進入射程之內的敵人。此外,還可以使用飛行魚雷艇,隻要飛到敵艦上空,擲下100噸重的炸藥,就足以消滅價值500萬美元的戰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