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忙裏抽出細碎的時間,終於將楊晨說網文看了一遍,微信上麵便有,搜公眾號直接可得。
裏麵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關於網文的毒點。
淚奔,虐主的情節居然是毒點tt
在我看來,這可能是網絡小說和傳統文學最大的不同點,我看的數本編劇類的書籍,無一不一再強調,一定要讓主角不停的失敗,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一直等到故事結束的時候,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這些編劇書籍一般都是指導編劇寫電影,大家買了票,肯定是要看完的。
網絡小說不同,隻要有一點不爽快,讀者是很容易將書下架,除非是認同了作者本人,讀者變成了粉絲,最後成了鐵杆粉絲,即使是這樣,如果網絡寫手不能與時俱進,寫出好的故事,也很容易遭到市場的淘汰。
輕鬆爽快,明快的節奏,尤其是無線市場,拿著手機小屏幕的觀看,更加需要快節奏來吸引住讀者的注意力。
如何權衡故事的節奏,我也沒有什麼心得,從運用短小精悍的文字,來描述故事,是一種用文字感覺來獲得快節奏的方法,個人是這麼覺得。
關於楊晨大大所說的創新,比如一個仙俠小說,另創一個升級係統,對於新人來說,確實很容易成為撲街元素,因為是陌生的升級體係,作者需要花費許多的筆墨來讓讀者明白,這套升級係統。
我認為網絡文學會隨著智能網絡的成熟,前景越來越好,移動端的閱讀人數會不斷的攀升,人一直都喜歡聽故事,從小時候的童話故事開始,到後來的諸如看電影,追電視劇等等,都是在看故事,觀故事中的人物。
無線讀者群,將會不斷擴大,而增長最多的應該是新生代,也就是無線市場讀者的低齡化。
像兒子這一代,還有他們的上一代90後,差不多都是在電子時代成長起來,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電子產品,幾乎人手一個。
網絡文學,我個人認為,將會比傳統文學更能影響這些新生代,網絡小說的快節奏,爽快的情節就像當年金庸的武俠一樣,會影響整整幾代人。
我見過的幾個90後,差不多都多多少少讀過網絡小說,十幾歲的年紀,我們誰都經曆過,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就像楊晨大大所言,網絡小說寫手應該向即能寫出爽快精彩的故事,又能帶來一些正能量,這樣的路線發展。
網絡文學的興盛,是大勢所趨,基於龐大的無限客戶端,和幾乎一直在增長的閱讀群體,網絡文學的即時性,是傳統文學所不能比擬的。
傳統文學與其對網絡小說帶有偏見的論述,不如從好的方麵多挖掘一下。
網絡文學的興盛,讓許多想要寫點什麼的人,有了可以揮墨的地方,起點走出了vip付費模式,讓許多本來不會出世的故事,再網上得以流傳,得到大多數讀者的擁護。
畢竟,曹雪芹那樣的古人是少數,可以耐住貧寒數載,寫成一本紅樓夢。
如果沒有網絡文學這條途徑,想寫故事的人,正在寫故事的人,將會比今天少了許多許多。
畢竟,要想出版一部書,那是很難的,一要實力二要運氣。
網絡文學的出現,vip收費模式,讓寫書有了收獲,再不濟一本不能簽約,第二本摸索一下,多看看,就能簽。
簽了之後,最少很有全勤和完本之類的收入,雖然不多,當成激勵自己的收入也可。
寫過兩三本完本之後,隻要認真勤奮,多多學習揣摩,收入一定是會增加的,如果一成不變,咳,那可能是打開方式不對,真的不適合故事。
曾經在龍空上看過,說是點娘想走大數據的模式,真心不認同,網文在文學領域,對於讀者市場可能是最敏感,也是反應最快的,但網文畢竟不是一件包裝良好的商品,總不能大家都喜歡看h的,就本本來幾段吧。
喜歡編劇的藝術作者最後所說的話,其實跟楊晨大人說的差不多,那就是文以載道,裏麵弘揚的應該是一些正能量,即便有負能量的東西,應該將它安在反派的身上,比如編劇的藝術上麵寫的第一個前提,冷酷無情的野心導致自身的毀滅。
以上均屬個人言論,觀者要有自己的思考。
昨天晚上還做了一件相當無趣的事情,其實我覺得挺有趣的,那就是看電視劇的時候,將第五季,知識就是力量參賽的,昨天將還在更新的文收藏起來,也算是有緣,送上收藏一枚。
我很想看看,等半年之後,還有多少文在更新,又有多少人已經放棄。
放棄總是占大多數,能堅持下來的總是少數。
收藏了大概700多本,瞬秒間看了書的簡介,書名,封麵,還有一些書頁更新的章節名,沒想到居然來了點靈感,這個等有時間再說。
該去理理我那本書的脈絡,歎,我怎麼感覺越寫越複雜了,記性是個渣,不做好筆記,太容易忘記諸多線頭和出場角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