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航空公司(1 / 2)

蘭航空公司

“芬航——北京飛往歐洲的捷徑,直飛赫爾辛基隻需8小時。”芬蘭航空公司在中國報紙上刊登的這則誘人的中文廣告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旅客訂購芬航的機票。

天藍色的圓底上,一個潔白優美的藝術變形字母F,這就是芬蘭航空公司的徽標。F不僅是芬航一詞的第一個字母,也象征著翱翔在藍天上的銀鷹。

芬蘭航空公司的前身是一家私營企業,名為阿埃羅航空公司,是世界上資格最老的航空公司之一,最初的設備和資本大部分屬於外國人,就連飛行員也是外國人。1924年3月20日是芬航曆史上值得紀念的日子,芬蘭航空公司第一架裝有162公斤郵件的飛機從首都赫爾辛基起飛開始了處女航,雖然目的地是距離僅有80公裏的愛沙尼亞首都塔林,但首航的意義卻非同一般,芬蘭航空公司由此開始起步。當時,芬航招聘了第一位本國飛行員,連總經理盧肯德先生在內一共隻有7名員工。

1927年芬航被國際航空協會接納為會員。為提高芬航的知名度,總經理盧肯德邀請一批記者乘飛機在芬蘭各地旅行,借助輿論媒介的作用,芬航的影響逐漸擴大,芬航的形象也逐步樹立起來,這種做法形成了後來芬航的市場銷售戰略。直到現在,芬航每年都邀請一批中國記者乘坐芬航班機到芬蘭觀光采訪。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芬航的飛機被空軍征用,民用航線幾乎全部停飛,直到1945年7月才被允許複航。在此期間,芬航的客貨航運業務受到嚴重衝擊。戰後,為了促進航空運輸的發展,發揮其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政府斥巨資購買下芬航 70%的股份,成為公司最大股東,芬航由此成為國有企業。此後,芬航購買了一批新型飛機,組建起自己的機群,開辟新的航線,芬航真正開始起飛。

芬蘭是一個地域狹長、人口稀少的國家,飛機是理想的交通工具。政府為航空事業的發展進行了大規模的投資。到50年代末,芬蘭國內航線的密度已經位於歐洲國家前列。60年代,芬航裝備了一批相當現代化的新型飛機,以赫爾辛基為中心開辟了飛往漢堡、阿姆斯特丹、巴黎、斯德哥爾摩、法蘭克福、哥本哈根、巴塞羅那的國際航線,並逐步將芬蘭這個偏僻的北歐國家同歐洲所有大城市連接起來。1969年5月,赫爾辛基至紐約的航線正式開通。1983年,芬航作為歐洲航空公司的先導,首先開辟了飛往東京的航線。80年代,芬航的業務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赫爾辛基同紐約之間的航班增為每日航班,同東京、洛杉磯的往來航班也發展成每周兩班。到90年代,芬航的年客運量達到500萬人次,相當於芬蘭全國人口的總和。1996年芬航的客運量超過620萬人次。

70多年來,芬航空運的乘客已超過1億人次,已從創業初期隻有7名員工、一架飛機的航空公司發展成為擁有一萬多名員工、集客貨航運、旅遊觀光、飯店餐飲和房地產業於一體的大型綜合集團。為了向客戶提供更周到、全麵的服務,芬航同世界民航巨頭——德國漢莎航空公司在美洲和非洲航線上結成了戰略聯盟,在通往美國的航線,也同美國的海灣航空公司結成了戰略聯盟。

到1996年,芬航集團在國內已擁有10家分公司,在國外擁有8家子公司和兩家房地產公司,還擁有55架各類飛機,在國內經營21條航線,在全球擁有45條國際航線。除了定期航線以外,芬航還提供定向包機服務,以滿足國內外旅遊者的需要。芬航還準備購買新型的波音757客機,以適應業務增長的需要。目前,芬航已成為芬蘭航空運輸業的最主要企業,占有 70%的市場份額,芬航集團公司的年營業額達到70億芬蘭馬克,約合15億美元,在芬蘭國民經濟中占舉足輕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