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上官婉兒:從女囚到女首相(2)(1 / 3)

“天後(武則天)每對宰臣,令昭容(上官婉兒)臥於案裙下,記所奏事。一日宰相對事,昭容竊窺,上(唐高宗)覺。退朝,怒甚,取甲刀劄於麵上,不許拔。昭容遽為乞拔刀子詩。後為花子,以掩痕也。”此說來自於上官婉兒同時代的陳藏器撰寫的《本草拾遺》,故較為可信。

武則天的性格是很複雜的,她能從一種情緒瞬間變換到另外一種情緒。每回喊宰臣來問話,她都會讓婉兒在一旁做記錄。一次,她發現婉兒偷偷地窺視了幾眼宰臣,於是立刻怒氣衝天,一擺手,就令人使了黥刑。刀子在婉兒的臉上不停地劃刻著,婉兒疼痛難忍,卻不敢吱聲,隻寫了一篇哀求的詩文。疤痕永遠留給這個十幾歲的小姑娘了。為了遮掩麵痕,婉兒在梳妝台前嚐試盡了各種辦法,最後發明了花子,也就是將各種各樣的妝飾貼在眉心。這一貼,本是要掩藏缺憾的,反而意外地顯露出了女性的嫵媚。當世女子紛紛效仿,成了時尚。

然而在後人的記載中,關於婉兒為何受黥刑,卻更為玄乎。

與女皇武則天相處的歲月裏,婉兒小心翼翼地服侍這位女皇,認真完成自己秘書的工作,而在這段歲月裏,婉兒也深切感受著武則天作為一代女皇的霸氣與權勢、才幹與權謀,這些耳濡目染的經曆,都為婉兒在後來能周旋於皇室權力的複雜爭鬥中,增長了不少的才識。但武則天畢竟是一個性格多變的女人,即便是十分謹慎,婉兒難免也有惹怒女皇的時候。古代色情小說《控鶴監秘記》中說武則天將上官婉兒倚為心腹,甚至與張昌宗在床榻間交歡時也不避忌她。上官婉兒免不得被引動,加上張昌宗姿容秀美,不由得心如鹿撞。一天,婉兒與張昌宗私相調謔,被武則天看見,拔取金刀,插入上官婉兒前髻,傷及左額,且怒目道:

“汝敢近我禁臠,罪當處死。”虧得張昌宗替她跪求,才得赦免。因額有傷痕,而為了遮掩麵痕,婉兒在嚐試了各種辦法後才發明了花子,成為當世女子紛紛效仿的時尚。

此後,上官婉兒愈加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則天歡心。從通天元年(即公元696年)開始,武則天又讓其處理百司奏表,參決政務,權勢日盛。

歌闌舞罷閑無事,縱恣優遊弄文字。碧雲起,心悠哉,境深轉苦坐自摧。

後來,一代女皇武則天在兒女們與眾大臣發動的“神龍政變”中,被迫放棄了皇位,歸政成為太後,不久也一命嗚呼,結束了武周王朝的曆史。她的兒子李顯再次登上了皇帝寶座,史稱中宗。中宗複辟,拜上官婉兒為婕妤,旋拜為昭容。

中宗亟需借重上官婉兒的政治才幹,因此令其專掌製命,深加信任。當時在後宮地位,婉兒僅在皇後之下,她也告別以前侍女的身份,從此開始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其政治地位非武則天時代所能比擬。本來,她完全可以安心做一名後宮的妃子,享受皇室的舒適生活,但自負才智的她,卻不甘心屈居幕後,跑到前台來掌控製命。本該規規矩矩地守住婦德的她,卻與幾個男人曖昧私通。政治空間狹小得喘不過氣來,她隻能利用女人特有的韌性,不斷尋求平衡,不斷延伸道路。因為,從前的經曆讓她明白了,她無從主宰自己的命運,但是權力可以主宰她的命運。這種對權力的崇拜,使得婉兒完全忘記了武則天的殺父之仇,心甘情願地為她服務;也使得婉兒在武則天晚年生命垂危、權力不保時毫不猶豫地拋棄她,投奔下一個權力主宰。這是婉兒在險惡的政治鬥爭中形成的生存哲學。

◆唐政權的紅粉時代

上官婉兒一向以風雅才女而著稱,但她的詩作絕大多數不過是應景之作,平平庸庸,而她作為中宗嬪妃的身份也少讓人知。上官婉兒不僅也如韋後和公主們一樣大弄權威納賄賣官,同時還大弄風月穢亂濫情,甚至與韋後共通一個武三思。

這是上官婉兒的另一麵。

上官婉兒先與武三思私通,後又將其推薦給韋後,以悅其心,來鞏固自己在朝廷中的權勢地位。上官婉兒早在武則天時代就已和武三思春情暗通了,所以那天武三思懷中正擁抱著上官婉兒在禦花園柳蔭深處情話喁喁,恰好被韋後走了近來撞見也就是偶然中帶有必然性了。機靈的婉兒一見皇後身旁沒帶隨從侍女,就忙遞了一個眼色給武三思,武三思會意。接下來婉兒見站在台階上的皇後臉上並無怒容,就也大著膽子上前去一手挽住皇後的玉臂,扶她下台階來。這時皇後的另一手正搭在武三思的肩上,笑盈盈地對婉兒說:“昭容好樂啊!”上官婉兒忙裝作不好意思,低頭退了去。剩下武三思在這裏,用盡平生溫柔功夫,伺候舒服了韋後,此後,韋皇後和上官昭容的關係變得十分親密。

韋後常常在中宗皇帝跟前說武三思的好處,於是武三思又被拜為司空,遇有緊急大事,中宗皇帝就著便衣出宮來,悄悄地臨幸司空府,和武三思商議。武三思仗著後妃二人,一天驕橫似一天。

不久,韋後就獨霸了武三思,上官婉兒落了個空。自然才女佳人也不肯空度歲月的,早有瀟灑俊美的兵部侍郎崔湜做了入幕之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