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世界的動物
企鵝
我們的星球有三個氣候帶,兩極、溫帶和熱帶。在荒無人煙、嚴寒徹骨的兩極地區,自然氣候條件極為惡劣,然而,這裏仍然生活著許多動物。在兩極的極頂地區,鳥跡罕至,然而在兩極外沿的冰層與大海相交彙的地區,同樣可以見到生命的足跡。南極是被海洋環繞的大陸,北極則是被大陸包圍的海洋。南極沒有真正的陸棲動物,隻有鞘嘴鷗還算的是陸棲鳥類。而北極則不同,歐洲、亞洲和美洲大陸的北端一直延伸到北極,使得陸棲鳥類和哺乳動物很容易踏上北冰洋。象北極熊這樣的猛獸就經常逍遙自在地出沒在北極的冰天雪地中。
在麵積為歐洲兩倍的南極大陸上,總共隻有十八種鳥。不過,它們的數量眾多,給這個荒涼的大陸帶來了生機。
南極的4月,日照驟然減少,這預示著漫長、漆黑的冬日的來臨。這裏即將成為地球上最寒冷、最荒涼、狂風肆虐橫行的地方。幾乎所有的鳥類都已離去,隻有帝企鵝堅守家園,整個家族孤獨地守在南極大陸。
在這裏,有記錄的最低溫度是零下89攝氏度。眼下正是南極一年中最糟糕的時節,而帝企鵝恰恰要在此時生兒育女。帝企鵝是企鵝中體形最大的一種。小寶寶從出生到能夠獨立生活要很長時間。為了使它們趕上食物充足的夏季,生育必須從一入冬就抓緊進行。帝企鵝跋涉上百公裏的冰海,聚集到瀕海的開闊地上。
渴了,便吞食冰雪,除了雪,這裏沒有任何供裹腹充饑的食物。然而,它們周身實實在在地裹著厚厚的脂肪,這是實實在在的儲備,足以使它們熬過數月的饑寒。
從4月到5月,日照越來越短,帝企鵝忙著求偶交配。接下來便是一段極其寒冷的日子。企鵝們擠成一團,相互取暖。
在5月底6月初,每隻雌企鵝都產下一枚卵。蛋落在雪窩裏,雄企鵝迅速用嘴把它挪到自己的腳趾上,再用溫暖的皮膚包裹起來,以免受到嚴寒的侵襲。而母企鵝便立刻奔向大海,尋覓食物。
8月初,夜幕漸漸拉開,黯淡的太陽使氣溫略有回升,但遠遠沒有突破冰點。小家夥們開始破殼而出。雄企鵝雖然禁食四個月之久,此時卻還能吐出一種含豐富蛋白質的奶狀液汁,供小企鵝一兩天的食用。也恰好是在這一兩天中,雌企鵝便會從海上歸來。它們守時的準確程度令人驚異。獲得解放的雄企鵝如釋重負,立刻奔赴大海。
小企鵝在出世後的3~5周內,大部分光陰都是在父母的腳背上度過的,而父母則常常將身體後仰,以尾部作支撐,把腳趾翹離冰雪,以防止體熱通過足部過多地散失。
到海上覓食的任務由父母輪流承擔。一旦太陽出來,它們便朝陽而立,貪婪地吸收哪怕是些微的溫暖,決不讓應時而來的熱量從身邊溜走。
冰雪開始消溶,浮冰也開始瓦解,從棲息地到海上的旅途變短了,帝企鵝為孩子去覓食的次數也更加頻繁。一隻帝企鵝可以在水下逗留18分鍾之久,潛水的深度可以達三百米左右。它們最愛吃的食物是烏賊。
9月,南極的春天到了,天氣轉暖,但氣溫並未完全升至冰點以上。許多海鳥從其他地方飛回來,準備在南極生育後代。到了10月,小帝企鵝在一天天長大,而阿德萊企鵝、大海燕都還在忙於建造安樂窩。
企鵝是從海灘而不是峭壁到下海裏去的。一個在岸邊安營紮寨的的阿德萊企鵝群大到能夠擁有一百多對同類,它們恪守一夫一妻的原則,一旦結為伉儷,便終生為侶,並且它們相會的地方總是前一年的棲身之地。
雄企鵝時常與鄰居、甚至自己的配偶吵鬧。阿德萊企鵝生性爭強好勝,因此體能和食物消耗較多。與它們相比,帝企鵝卻成了甘於寂寞的節能派。
平時,很難一眼分辨出企鵝的雄、雌,隻有在交配季節,當雌企鵝胸前的羽毛被弄得肮髒不堪時,才能顯出她們的真實麵目。
企鵝用石頭在巢前築起平台,當溶雪泥濘浸入窩中時,它們便帶著小企鵝站在這塊平台上。
在企鵝的棲息地附近,浮冰仍在斷裂,大海離它們的營地越來越近了。小帝企鵝長大了,有的小家夥甚至挺起了脂肪厚厚的“將軍肚”。而到了11月,阿德萊企鵝才開始產卵。蛋被放在父母身上的一個特殊的孵化袋裏。袋中沒有羽毛,蛋可以直接接觸到父母39度體溫的身體。父親首先擔負起孵化的重任,兩個星期後再由母親接替,時間為5天。
12月的南極,伴隨仲夏而來是24小時的日不落季節。這時,阿德萊企鵝的小寶寶們開始出來見世麵了。小企鵝剛開始在蛋裏啄殼,守在一旁的父母便已激情難捺,躁動不安。特別是企鵝父親,它擔負了孵化期的大部分工作,幾天來水米未進,體重減少了大約三分一左右。
在小企鵝繈褓期內,雙親之中總有一個守在巢裏,提防大賊鷗的襲擊,並交替去海上為幼子捕捉磷蝦。南極最豐富的食物資源是磷蝦,這種極小的小蝦至少有幾百萬噸,是阿德萊企鵝的主食。
阿德來企鵝對南極肆虐的風雪熟視無睹,毫不在乎。它們的羽毛濃密、重重疊疊,每一層都有保溫的熱氣。羽毛下麵又是豐厚的脂肪層、獨特的血液儲存以及循環係統。它們那複雜的鼻道構造更為奇特,不但不會散失熱氣,反而會把吸入的冷氣變暖。
企鵝的棲息地是世代代相傳的。它們腳下年複一年踩著厚實的冰層。可是天有不測風雲,有時冰層會突然斷裂,大麵積崩塌,頃刻間便可以摧毀企鵝的家園,大群的企鵝仔落水被淹死。
小阿德萊企鵝已經開始脫換羽毛。食物的需求量大增,每天的頭等大事當然是吃,父母們隻能更加辛勤地去勞作。成年企鵝隻喂養自己的親生子女,它們帶回食物來,便用叫聲呼喚自己的孩子,從眾多小企鵝的叫聲中,企鵝父母也能辨認出自己的孩子。
在經過兩周的脫毛換羽之後,小阿德萊企鵝將頭一次下海,闖入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那裏波濤滾滾,冰冷深邃,危機四伏。海豹以極大的耐心在它們附近窺視,張開大嘴準備隨時捕捉了些毫無經驗的小企鵝。
2月中旬,南極的夏天已經走到了盡頭,阿德萊企鵝的棲息地已經沒有了往日熙熙攘攘的景象,這裏又一次變成荒涼冷寂的不毛之地。
北極熊
北極熊具有雍容華貴的儀表和令人生畏的無窮神力。一隻大的公熊,體重要比老虎或獅子重兩倍。
北極熊基本上屬於冰上動物,它那寬闊的腳掌心上也長滿了長毛,以防止它的腳爪凍到冰上,並且使它便於在溜滑的冰上行走。北極熊能夠長時間地浸泡在冰冷刺骨的海水裏,因為它的皮下有一層厚厚的脂肪。
北極熊棲息在世界的頂端,它的活動受著飄浮的浮冰和海流的影響和支配。它們領地的南部疆界就是浮冰塊兒的最遠端。世界上隻有五個國家的部分地區擁有這種珍貴的動物:美國阿拉斯加北部和西北部沿岸、加拿大、丹麥的格陵蘭島、挪威的施瓦達特群島和前蘇聯。雖然北極熊是一種高緯度的動物,但是它們的活動區也包括北極圈南部的一些地區,加拿大的哈德遜灣就是個例子。它的南部海岸幾乎與倫敦的緯度相同。
北極熊是在浮冰上覓食的,它們的主要食物是海豹。海豹多的時候,一隻北極熊每隔幾天就要殺死一隻海豹。在早春期間,北極熊主要吃小海豹,這些小海豹就出生在岸上的雪洞裏。北極熊能夠敏銳地嗅出它們的藏身之土地,然後挖出來美餐一頓。當北極熊捕殺一隻海豹之後,通常隻吃掉脂肪部分,剩下的被海鳥和北極狐分掉。北極熊偶爾也捕食海象,不過盡限於那些毫無防衛能力的小海象。北極熊脖子異常粗壯,使它能夠輕易而舉地拖動上百公斤重的獵物。
在隆冬季節,北極熊生活在一個幾乎完全黑暗的環境中。它們依靠嗅覺和冰雪的反光繼續四處覓食。它們還會挖掘臨時的洞穴以躲避那最狂虐的暴風雪。在11月至1月份,懷孕的母熊轉移到陸地的洞穴中分娩。在正常情況下,母熊一窩生兩胎,一窩一胎也常見,但一窩三胎則比較少見。
夏天的時候冰雪消融,北極熊被迫轉移到海岸上。在岸上很長一段時間它們無法捕捉到賴以生存的主要食物——海豹。這時北極熊隻能依靠自己身體裏儲存的脂肪度日。偶爾它們也會吃一些植物的根莖、鳥蛋和小型哺乳動物。它們能夠一連幾個月不吃東西卻平安無事。這時,它們,活動家也相應減少了,以減少能量的消耗。據最近的估計,北極熊的總數在2萬到4萬隻之間。1972年美國、加拿大、丹麥、挪威和蘇聯五個擁有北極熊的國家經過協商簽訂了一個條約,共同控製捕獵北極熊的數量,保護北極熊和它們的棲息地,並協調科學研究工作。
麝牛
在格陵蘭邊遠地區、加拿大本土和北極的一些高緯度島中生活著古老的麝牛。
麝牛長著一對彎彎的硬角和一對冰冷的眼睛,非常凶狠。這種毛茸茸的野生哺乳動物一直隱藏著自己,直到最近,人們才在一些古冰河的遺址中發現了它們的行蹤。北方的凍土地帶食物缺乏,而麝牛在消退的冰川附近幸運地找到了北極柳、萱草、禾本科植物、紫雲英、馬先嵩以及地苔和青苔。麝牛憑借自身的耐力,既不畏嚴寒,也能忍受酷熱。大自然給麝牛提供了一片貧脊、酷寒的家園,但也為它們配備了雙層皮衣。每年初夏,麝牛那光澤的灰毛就開始打綹,一塊塊脫落下來,外麵的深色皮衣也變得稀稀拉拉。直到苔原上開始刮風才吹去它們蓬亂的長毛。
到7月中旬,天氣轉暖,白天變長。麝牛的發情期也到了。麝牛成熟得很晚,一般要四歲才開始繁殖。牛犢生下來要喂養一年多時間的奶。
體形龐大強壯的麝牛看上去野性十足,脾氣暴躁,但是實際上它們大多數時候性情溫和,喜歡群體活動。冬天集成大群,夏天分成小群,每群都由一隻強壯的牡牛率領。在八九月份的交配期間,一頭牡物有時占有十頭以上的牝牛。麝牛的身體像牛,但頭上的角卻像扭角羚的角。它和扭角羚是近親,無論雄雌,頭上都長角,隻是雌性頭上的角要小一些。人們管麝牛叫麝香牛,因為它身上有香味,其實隻有在發惰季節,雄麝牛才能發出芳香的氣味。
在高緯度的極地凍土帶,冬天來得到很早。發情期過後,麝牛並不遷移,而是終年在同一個地方生息。當暴風雪來臨的時候,吹來的雪掩埋了草場,覓食極為困難,麝牛隻好就地而臥,等待暴風雪過去。不過北極麝牛的領地冬天降雪並不太多,隻是這裏的寒冷和植物匱乏,使麝牛的生存環境變得極為惡劣。麝牛必須在雪地上挖很深才能刨到冬天的草料。它先是靠嗅覺找到有草的地方,然後把雪扒開。麝牛有時候跑到高原和草坡上,因為那裏的積雪容易被風吹散,植被常常露在外麵。
牝牛懷胎9個月之後,在四五月份開始生產。它一胎隻生一隻小牛,小牛在出生幾分鍾後就能站立。小麝牛要和母親生活一年左右,有時還要長些。麝牛的奶含脂量很高,就象鮮奶油一樣濃,是小牛最主要的食物。當麝牛遇到危險時,牛群會本能地形成一個保護圈,一個挨一個站成弧形,麵對著進攻者,身體緊緊地靠在一起,把小牛安全地擠在中間。
雪豹
雪豹是各種貓科動物之中最美麗的一種動物。
雪豹隻產於中亞的高山地帶。我國的主要產地是西藏、新疆、青海、甘肅、四川的的一些高大的山上。顧名思義,它應該是生活在高山雪線以上的豹。但是在冬季高山覓食困難的時後,有時也不得不下到較低處覓食。它為了追高山動物,如岩羊、盤羊之類,可能上到五六千米高的崇山峻嶺之上。
雪豹習慣於活動在斷岩峭壁之間的,休息時就隱身於石洞或岩縫裏,一般晝伏夜出,很難被人發現。由於毛色和身上的花紋與周圍環境特別協調,即使日間走近它潛伏的地點,也不易發現它。雪豹的上身呈乳白色,略帶一層淺灰和淡青色,身上還有很多不太顯眼和不規則的斑點、圈紋。它如果伏在一處不動,倒很象一塊青灰色的頑石。正是由於它具有良好的隱蔽色彩,再加上它那晝伏夜出的習性,所以很難捕獲。
雪豹也是稀有的珍貴動物之一。雪豹的外形和大小,同普通豹差不多,體長約1.3米,體重一般不超過五六十公斤。雪豹有一條又粗又長的尾巴,其長度幾乎同它的體長相差不多,因為尾巴上的毛特別長且多,所以顯得蓬鬆肥大。雪豹在雪地裏走路的時候,總是把它那條長尾巴垂在地上,來回不斷地擺動。據說,這是雪豹用它來消除自己在雪地裏留下的腳印,以躲避獵人的追蹤。
雪豹的身手極其靈活,它由平地竄上三四米高的岩石上,簡直毫不費力。夏天,雪豹攀登到高峰頂巔,在常年積雪的深山中避暑,那兒有成群的盤羊、岩羊、麅子、麝和旱獺、高原兔等齧齒動物,這些都是它獵取的對象。冬天,雪豹則下降到稍低的穀地和盆地,過冬。這時候,它毛皮上的斑紋會逐漸變淡而隱沒。因此,當雪豹蹲伏在雪地上蜷縮成一團的時候,就像是布滿積雪的岩石。當獵物路過的時候,它就突然騰身躍起,能夠從遠達二十米開外的地方,向它們發起猝不及防的偷襲。
雪豹的耐寒性極強,即使在零下二十多攝氏度也可以度過,它的壽命能達二十年左右。雪豹到大多雌雄成對同棲,兩歲多時性成熟,一般在二三月間發情,五六月份產仔,懷孕期大約為九十五到一百零五天,每一胎通常生仔二到三隻。成年雪豹每餐能吃三到三公斤半肉。
雪豹既是美麗的皮毛動物,又是珍貴的觀賞動物。由於高山空曠,地形險阻,加上雪豹行動敏捷,善於隱蔽,所以很難捕捉。而且,在溫暖的平原地區,雪豹也很難生存。因此,在動物園中難得一睹雪豹的尊容。
極地的生命
阿拉斯加的天氣變化無常,嚴酷的氣候,在世界上其它地方是少見的。像阿拉斯加這樣的永久凍土帶,在地球上約占陸地麵積的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中國的東北部分地區以及青藏高原的高山地區,也有這種多年凍土。然而無論環境多麼惡劣,這裏依然具有穩定的生命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