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奇趣(2)(1 / 3)

非洲馬拉維湖的鵜鶘有一整套的防暑辦法。

這裏的另一大景觀是抖動著喉囊的鵜鶘。它的囊鬆軟、濕潤,抖動時,空氣流動,蒸發掉喉嚨裏的水分,帶走熱量,使鵜鶘打涼爽。這一點很像不會出漢的狗和貓科動物的納涼方法,狗在熱天伸著濕潤的舌頭喘氣,使空氣流動,帶走熱量,舌頭上的微血管涼爽了,流動的血液也就涼爽了,鵜鶘就這樣抖動著喉嚨直到太陽落下去。

鵜鶘的另一納涼方法是把身三上潑濕,再用嘴梳理,讓水流到羽毛根部,最後泡夠了,找個通風地方伸開翅膀把水晾幹,使身體涼爽。

鵜鶘還會淋浴。它先在喉囊裏灌滿了水,然後飛回巢,為小鵜鶘淋浴。看來,在小鵜鶘學會下水前,隻有這一種納涼辦法了。鵜鶘背後的閃光是為了反射掉陽光,保持涼爽。黑色不能反光,所以在夏天的馬拉維湖上,誰要是一身黑色可夠晦氣的。

說到調溫本領最強的群居昆決應首推白蟻。白蟻的生活方式令人驚訝,蟻山的空調係統更令人瞠目。蟻山通常座落在灌木叢中,蟻山壁上有許多瞭望口一樣的小洞,蟻山裏麵有一間漂亮的大廳,大廳的頂部由許多柱子一樣的東西支撐著。大廳周圍有許多門可供白蟻們進出。

劇烈運動使蟻山內空氣變熱,於是那些相聯而複雜的溝溝渠渠就發揮了作用。王室的正上方有一個育兒室,小百蟻都呆在這裏。工蟻在為小白蟻忙來忙去,這裏又是一製造高溫的地方。但蟻山內部必須保持30C不變,這就要靠蟻山頂上那幾個洞使熱氣散出去了。

因為熱空氣總是向上升,於是蟻山底的洞又會進入涼爽的空氣。空調係統就這樣形成了。

大象、犀牛和河馬都喜歡在泥水中打滾。它們的是皮膚上都長有各種寄生蟲,它們通過在泥水中打滾,在身上裹上一層泥漿,炎熱的太陽烤幹皮膚上的泥漿,形成一層泥甲,這不僅可以冷卻血液,使它們免受烈日的暴曬,同時當它們抖掉泥甲的時候還可以把皮膚上的寄生蟲一齊去掉。

鳥類一般用嘴來清理羽毛。

鳥類通常有三類羽毛:絨羽、毛羽和飛羽。絨羽是緊貼皮膚的保護層,毛羽顯示出身體的外形特征,而飛羽使得鳥類能夠飛翔。

大部分鳥類的外分泌腺已經退化,但尾部的尾脂腺卻得到了發展。這種尾脂腺,可以分泌一種特殊的油脂。鳥類整理羽毛的時候,轉過頭,把嘴伸到尾脂腺中,從腺體中吮出油來,再撒到羽毛上。借助於羽毛上的水份,油很快在羽毛上擴散開來。這種油能夠保證羽毛,使羽毛不怕水。同時,經過太陽曬幹,散在羽毛上的油轉變為維生素D,在下一次整理羽毛時,鳥類就會咽下已經轉化的油。這是鳥類獲得所需要的維生素的一個重要方式。

鳥類家族中,雞一類的家禽有一種特殊的清洗方式。它們用沙土洗澡。雞在幹燥、有研磨作用的沙土中打滾,把沙土顆粒弄到羽毛的根部,抖動一下,既可以止癢,還能夠清除寄生蟲。在太陽下用幹燥的沙土洗澡,同樣有機會吸收維生素D。這種維生素對於骨骼的發育大有好處。

而烏鴉的“螞蟻澡”更為奇特。烏鴉躺在螞蟻窩中,把螞蟻弄到身上的各個角落,讓螞蟻為自己清理寄生蟲,同時也得到自己所需的各種維生素。這種“螞蟻澡”讓我們覺得毛骨悚的,而烏鴉卻當做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蒼蠅一直被認為是在種汙穢不堪的昆蟲,事實上它卻非常幹淨,因為它總是花很多時間清理自己。蒼蠅用腿把全身,包括肚子、翅膀以及其他各個部位都清理到了,同時它也填飽了自己的肚子。蒼蠅身上唯一不太幹淨的地方就是它的雙腳,因為它什麼地方都去。

有些動物不但清理自己,還幫助非同類的動物搞好衛生,充當“專業清潔工”的角色。最常見的專業清潔工是牛啄鳥和牛背鷺。牛啄鳥常常在犀牛、水牛和大羚羊背上為它們清理身上的寄生蟲,在印度,還可以看到印度八哥在印度犀牛被上,做著同樣的工作。

在海底世界中,也存在著同樣的專業清潔工。在熱帶海洋中的雙吻前口蝠鱝的身邊,總是生活著許多隆頭魚科的小魚,這些小魚也起著清潔工的作用,經常在它的魚鰓中為它清理寄生蟲。

親情

“牢記”這個詞是動物行為學家阿姆德拉.勞倫斯在本世紀二十年代首次使用的。它指的是當小動物睜開眼反看見的第一個活動物體就會被它牢牢地銘刻在腦海裏,並且會到處跟隨著這個物體。牢記過程是確立動物母子關係的關鍵。在動物母子之間,通過眼神、聲音和氣味來傳遞感情,建立起一種親密的關係。沒有這種親密關係,動物的幼仔就不能正常地發育。

尼羅河鱷魚把卵產在河邊的沙灘上,之後就日夜守護在那裏。小鱷魚即將出殼的時候,便會呼喚它們的母親,提醒母親它們就要到來。幼鱷魚從卵殼中解脫出來之後,母鱷魚小心翼翼地用那布滿尖牙的齶部叼住幼鱷,放到口腔底部的軟皮育兒袋裏,然後帶著它們回到河中。母鱷極盡溫柔,但看起來仍然觸目驚心。這曾使人類的觀察家們誤認為母鱷在吃掉自己的孩子。如果此時雌鱷魚不在它們身邊,小鱷魚便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因為水朦、水蜥、鸛以及食肉鳥都會爭先恐後地來到,把小鱷魚搶走。除非這時正好遇到幫助雌鱷魚搬運小鱷魚的雄鱷在旁邊。

等待著被運走的小鱷魚都把頭抬得高高的,以便使母親更容易把它們夾起來。雌鱷那巨大而有力的雙顎能夠撕碎羚羊的腿。然而現在這利害的雙顎卻正在小心翼翼的夾著自己的孩子。幼鱷一旦進了母親的嘴裏,便平安無事了。

如果小鱷魚破殼時很費勁,雌鱷便把蛋挎起來,放在牙齒間輕輕滾動,牙齒所用的力要恰到好處才能使蛋殼裂開,又不傷害小鱷魚。

雌鱷把第批小鱷魚送到育鱷塘中,與第一批彙合。在此期間,雌鱷總是精神飽滿地保護著小鱷魚,嚴防任何外來者騷擾。

盡管做父母的為這些小鱷魚操盡了心,但是它們的子女中卻隻有少一部分能夠話到成年,繁殖後代。

印度食魚鱷是尼羅鱷的近係,它的子女們同樣與父母有著親密的關係。當他們象軟水塞一般在水中上小浮動的時候,一座安全島總是緊緊跟在它們身後。成年鱷魚的巨大身軀是孩子們的避難所,父母親根據孩子們的叫聲來辨別它們並始終留意著它們的情況。

在那些以大型社會群體共同生活的動物中,比如紅企鵝,由於彼此極度擁擠,看起來似乎很難維係母子間的親密關係。企鵝父親,它擔負了孵化期的大部分工作,幾天來水米未進,體重減少了大約三分一左右。在小企鵝繈褓期內,雙親之中總有一個守在巢裏,提防大賊鷗的襲擊,並交替去海上為幼子捕捉磷蝦。母企鵝直接把它們的獨生卵產在自己的雙腳上,以保護卵不受地上寒氣的侵襲。然後再垂下一處帶毛的皮褶為卵保溫。小企鵝在出世後的3~5周內,大部分光陰都是在父母的腳背上度過的,而父母則常常將身體後仰,以尾部作支撐,把腳趾翹離冰雪,以防止體熱通過足部過多地散失。小企鵝就從這個位子上破殼而出,在它還很弱小的時候就藏在母親那溫暖安全的地方。當小企鵝長大以後,成年企鵝就要有向遠海捕捉魷魚。有時一去就是幾個星期,這些毛茸茸的小家夥在毫無防衛的情況下的等著父母回來,並且總能夠在企鵝群裏,在所有其他企鵝的叫聲中彼此相認。它們是根據每隻企鵝獨特的叫聲來識別的。為了哺育自己的孩子,父母從遠方帶來半消化狀態的魷魚,這含豐富油脂的美餐對於幼企鵝在最惡劣的環境中健康成長是必不可少的。

豺一生過著比較穩定的家庭生活。夫妻倆在一起度過的時間很多。共同分享獵物,平均承擔養育子女的義務。如果它們分手了,也會在自己的領地內通過嚎叫保持聯係。母豺發出信號告訴對方她在什麼地方,然後等待著夥伴的回答。通過聲音,母豺確定了公豺的位置。她一路小跑向他奔去,相互深情地打過招呼,就開始為它們的孩子捕食。母豺吐出食物喂給小豺們吃。在我們看來,則實在是一種令人不快的習慣,但是對豺來說卻意義很大,胃裏存儲的食物既安全、又便於消化。

袋鼠幾乎能同時哺育三個孩子:一個在子宮裏,一個在育兒袋裏,一個已經下地。出生五個月的小袋鼠還在媽媽的育兒袋裏。袋鼠的幼仔在育兒袋中,要緊緊地含住四個乳頭中的一個,這段時間大約要持續五個月左右。育兒袋強有力的肌壁能把幼仔牢牢地包裹在袋中,即使是母體以最高速度奔逃時,小袋鼠也會安安穩穩,不受絲毫影響。在此期間,如果育兒袋中的幼鼠發育順利,母袋鼠就會準備再次繁殖。在前一胎的幼鼠離開育兒袋的當天,新出生的幼鼠就會取代它在育兒袋中的位置。在育兒袋中生長了五個月的幼鼠,隻能偶爾出來一下,在這之前,它根本不能離開育兒袋半步。即使是已經長大、能夠獨立活動的小袋鼠,也會爬回母鼠的育兒袋中去,躲避危險,或是享受一下母親的溫暖。當危險到來或天氣轉涼的時候,母親的育兒袋總是一個安全的庇護所。袋鼠的背部,從頭至尾都長著長長的絨毛,這使得幼鼠在育兒袋中很舒服。小袋鼠從育兒袋出來以後,還要時常進去,因為奶頭在育兒袋裏,小袋鼠要在育兒袋裏吃奶。母袋鼠有四個奶頭,兩對奶頭輪換供奶,奶量充足,小袋鼠能夠很好地發育,長得很快。樹袋熊則把毛茸茸的孩子背在背上。人們把樹袋熊叫做考拉。這是當地土語“不喝水”的意思。

大象也是非常注重家庭教育的。一般在十三歲以前,小象都要由老象來看護、教養。不過照顧小象的不一定是它的母親。因素在象群裏,每隻母象都有照顧小象的義務。母象掌管著家庭裏的一切事務,並且負責保護小象和整個家庭的安全。每隻母象都以深切的母愛接待任何一隻小象,小象在家庭裏幸福地成長。象的壽命和人類差不多,所以小象有許多年的時間用於學習。這同人類的孩子要上小學、上中學一樣,母象隨時隨地給小象傳授生活的必備常識。

即使是最凶殘的食肉猛獸也有母子之情,它們同樣非常注意撫養和教育自己的子女。鬣狗一胎能生16隻小鬣狗。在窩的周圍,所有的成年鬣狗都負責站崗放哨,保護幼仔的安全。大鬣狗捕到獵以後,便會帶回窩來,把獵物分給子女們和喂奶的母鬣狗以及留守在窩內的其它鬣狗。鬣狗的家庭一般都是和睦的,因為這些凶猛的動物實在經不起內部的衝突。每一隻小鬣狗都能分到一份食物。就是在供應十分緊張的時候,老鬣狗也要保證小鬣狗的飲食需要。

小羅非魚的避難所是它們母親的大嘴。雌羅非魚把排出的卵收集在自己的嘴裏孵化。雌魚把受精卵含在口中,因為離開雌魚嘴的卵會很快發黴死掉。

十天之後,小魚就孵化出來了,它們小心翼翼地溜出母親的口腔,但都聚攏在很近的地方。小魚誕生之後,母親的嘴便是它們的巢穴。小魚一條接一條從大魚嘴裏遊出來,到外麵玩耍,當有危險的時候,又一條接一條遊回母親的嘴裏。充滿了小魚的雌羅非魚喉部鼓鼓囊囊,小魚在裏麵很安全。

在這個階段裏,雄魚很可能忘掉自己作為父親的責任,而吞掉一兩條甚至更多的小魚。但魚媽媽卻不同,隻要危險來臨,它隨時都會把幼魚們收回到嘴裏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它從未誤吞過一條小魚。除了鯰魚之外,再沒有別的魚象羅非魚那樣哺育自己的子女。

愛情

成年獅子間的親密關係往往靠向觸摸來加強,它們之間的愛通過長時間的相互撫摸得到增強。但是它們也必須小心,因為這些巨大貓科動物粗糙的舌頭,同樣可以用來刮去獵物的皮肉。母獅和雄獅之間的親密關係在交配中達到頂點。

長臂猿夫婦相互廝守,它們相處越久關係越好。它們通過那令人難以忘懷的歌聲,來保持彼此間的親密聯係,並向任何潛在的競爭對手發出警告。

在中美洲的叢林裏,巴拿馬的鷦鷯鳥在進行二重唱,它們從相遇的那一刻便開始了完美和諧的給齊聲歌唱的。雌鳥先唱起來,然後雄鳥接了過去。不過它們的二重唱的內容有所不同。雌鳥是告訴其它的雌鳥不要進入它的領地,雄鳥是告訴其它的雄鳥它正在守護自己的配偶。也許通過持續的二重唱,這種單一配偶的婚姻中每一個夥伴都互相告訴對方自己的願望。異性間的長期親密關係是許多動物的共同特點,但唯有人類的這種關係發展得最完善。

在蜘蛛王國,雄蜘蛛的體型要比雌蜘蛛小得多。當雄蜘蛛想要和雌蜘蛛親近的時候,它必須小心。因為雌蜘蛛動不動就把它的雄性夥伴吃掉。雄性狼蜘蛛扇動著觸須,象一個勇猛的拳擊運動員。教是它在向雌蜘蛛發出求愛的信號。雌蜘蛛對此采取什麼態度時十分重要的。因為假如它對雌蜘蛛不滿意就可以立刻吃掉它。雄蜘蛛想和雌蜘蛛交配,簡直是在冒生命的危險。也許會結成夫妻,也許會成為雌蜘蛛的腹中餐。這真是一次生死攸關的經曆。說來雄蜘蛛真是不幸,即便是僥幸交配成功,它的生命也隻能再維持三個月。

每年的8月底,美洲駝鹿從高山的森林中下來,尋找情侶。它昂首嘶鳴,發出喇叭般的鳴響,一是告誡其他雄鹿附近有對手,二是吸引母鹿。當兩隻發情的雄鹿相遇時,它們常常會進行拚死的搏鬥。鹿角是十分危險的武器。通常,雄鹿間的搏鬥不會持續很長的時間。雙方一致的摸清了對方的實力,衝突很快就會平息。並不是所有的母鹿都對角逐的結果感興趣,而雄鹿卻毫不考慮母鹿的意願,一旦獲勝,它便自動地將母鹿圍趕戰幾個小群體,據為己有。母鹿無拘無束的在陽光下散步,靜靜地啃著牧草。雄鹿卻一刻也不得安寧,它緊惕地在母鹿身邊巡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