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飼料添加劑卵黃抗體研究進展
利用外源抗體口服免疫療法為動物提供被動免疫從而預防和治療腸道感染引起的疾病的研究,將近已有一個世紀的曆史,並證明了外源性抗體的有效作用。自Klemperer於1893年首次報道雞蛋中存在抗體以來,人們對雞蛋中抗體的研究不斷深入,近20年,國內外學者就卵黃抗體的研究和開發作了多方麵的工作,證明免疫家禽是提供特異IgG抗體最方便、最廉價的來源。隨著抗生素在歐洲禁用,人們正致力於尋找抗生素的有效代替品;同酶製劑、益生素、中草藥等一樣,卵黃抗體作為一種安全、高效的飼料添加劑必將被廣泛應用於生產實踐。
1?? 卵黃抗體及其特征
所謂卵黃抗體,是指從免疫禽蛋中提取出的針對特定抗原的抗體。卵黃抗體的研究始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1889年,Klemperer發現了卵黃中富含抗體; 1934年,Jukes的試驗證明,母雞血清中的抗體可以轉移到卵黃中,從而為雛雞提供被動免疫保護。Patterson等(1962)試驗證實,相對別的血漿蛋白,IgG被選擇性地轉運到卵泡中。1969年,Leslie和Clem將這種抗體命名為IgY。Roth等(1981)和Locken等( 1983)提出並證實, IgY轉運到卵泡的過程是受體依賴性的,認為卵巢的隊受體使得血液中所有的尬亞群被選擇性轉運到印泡中。存在於禽卵黃中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Y,IgM、IgA和IgD含量極少。
雞IgY在功能上相當於哺乳動物IgG,但在結構上有所不同。相對哺乳動物 IgG,雞 IgY也是由兩條輕鏈和兩條重鏈組成,但IgY重鏈沒有鉸鏈區,除可變區外,有4個恒定區。Wars等(1995)利用序列比較表明,雞IgY重鏈可變區CV3、CV4相當於哺乳動物 IgG重鏈可變區 Cy2.Cy3,而雞 IgY重鏈可變區Cv2在哺乳動物IgG重鏈中被鉸鏈區取代。序列比較分析同樣發現相對與其他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雞IgY與哺乳動物IgE在係統發生學上更接近一些。雞IgY可分為Igyl、IgY2和相IgY3三個亞類,但卵黃中隻有 Igyl和 IgY2兩種。
與從其他哺乳動物(如鼠、兔、豬、馬、牛等)血液中獲得抗體相比,卵黃抗體具有無法比擬的優越性:
1.l?? 由於鳥類與哺乳類動物種係發生學的差距,鳥類更適於生產抗哺乳動物抗原的特異性抗體
卵黃抗體不會激發補體係統,不與抗哺乳動物抗原的抗體發生反應,不與哺乳動物和細菌的Fc受體結合,這在免疫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Lindmark等,1983;Guss等,1986;Boscato等,1988;Kapyaho等,1989; Larsson等,1990;lindahle等,1992)。
1.2? 化學性質穩定
卵黃抗體作為一種具有生物活性的免疫球蛋白,在貯存、生產和加工以及攝食及消化過程中,保證抗體活性的穩定性是非常關鍵的。多項試驗表明,雞IgY具有較好的穩定性,耐酸、耐堿、耐熱(Shimizu等,1992,1993;王炯等,1997;龍中兒等,1997;郭立君等,2001)。李春暉等(2002)研究了胃蛋白酶對抗狂犬病毒IgY活性的影響,結果表明,體經胃蛋白酶酶解24h後仍保持中和抗原的作用,其酶解片段也具有抗體活性。Hall等(1993)研究了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對抗人輪狀病毒IgY活性的影響,結果表明,在pH值為2.0條件下,抗人輪狀病毒 IgY在胃蛋白酶處理 lh後活性幾乎全部喪失,但在pH值為4.0條件下的活性為91%,10 h後仍有 63%的活性;而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對抗人輪狀病毒IgY活性的影響不大。李學試驗表明,胃液對幹粉抗體效價影響不大。特別對幼齡動物而言,其胃內pH值不是很低的情況下,口服卵黃抗體不會遭到太大的破壞。Hatta等(1994)用體內試驗研究了鰻魚胃腸環境對卵黃抗體的影響,結果表明,口服抗體7h後,在鰻魚腸內容物中仍可檢測得到高水平的抗體活性。此外,卵黃抗體還具有良好的加工和貯存性能。李學伍等(2000)將抗仔豬大腸杆菌卵黃抗體製成噴霧幹燥粉,除了黏附在管壁上的抗體滿度稍有下降外,正常噴出的幹粉抗體滴度與卵黃液一致。體外試驗表明,經噴霧幹燥的含抗K88菌毛抗體的雞卵黃粉能有效阻礙K88- ETEC與豬小腸黏膜的黏附(Jin等,1998)。卵黃抗體較易保存,4℃條件下存放5年或室溫條件下存放6個月對抗體活性無明顯影響(Larsson等, 1993;)。王炯等( 1997)報道,抗脊首灰質炎病毒IgY在25 t室溫條件下,保存半年活性無明顯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