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壁?!”聽李振民這麼一說,在場人的雙眼全都瞪得有魚眼那麼大。要知這和氏壁與河洛圖書以及九鼎並稱為中國的三大寶物,其價值不能以數字來計算,隻不過這寶物早在五代十國天下大亂之時就已經不知所蹤,所以這成為了中國曆史上的一個謎,如不是說這話的人是李振民這位極有權威的教授的話眾人一定當其在發瘋。
牛八看了看李振民手中的那塊碎玉,暗罵自己不長眼,險些糟蹋了寶物,心想這幾具死屍旁就有這等好東西,早知當初就隨王天佑下那墓穴瞧瞧,說不得就捷足先登了,不過這和氏壁已經失傳了上百年,這真貨假貨到還說不準,於是他試探李振民的口風說:“我說李教授,你手中不過隻是個破了拇指頭大的碎玉罷了,這中國人都知道那和氏壁早就被秦始皇那老家夥做成了玉璽,又怎麼會是你手中那破玩意,就算是的話這天底下長得和這碎玉一模一樣的玉石多著呢,你又怎麼判斷它就是和氏壁呢?!”
“和氏壁不是玉啊!”李振民捧著手中的碎玉翻來覆去,眼光一直沒有離開過那碎玉。
“不是玉?!”
“你們有沒有聽過卞和獻玉的故事?”李振民淡淡的說到。
王天佑雖然這些年來一直研習道術,但總是利用多餘的時間跟其父親學習科學知識,那王百姓怎說原本的也是個北大的學生,學識到也算得上淵博,所以這卞和獻玉的故事他到也聽過。他想了想,說:“這故事是說春秋時楚人卞和在楚山,一說荊山看見有鳳凰棲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依‘鳳凰不落無寶之地’之說,他認定山上有寶,經仔細尋找,終於在山中發現一塊玉璞。卞和將此璞獻給楚厲王。然而經玉工辨認,璞被判定為石頭,厲王以為卞和欺君,下令斷卞和左腳,逐出國都。武王即位,卞和又將璞玉獻上,玉工仍然認為是石頭,可憐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足。楚文王即位後,卞和懷揣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以致滿眼溢血。文王很奇怪,派人問他:‘天下被削足的人很多,為什麼隻有你如此悲傷?’卞和感歎道:‘我並不是因為被削足而傷心,而是因為寶石被看作石頭,忠貞之士被當作欺君之臣,是非顛倒而痛心啊!’這次文王直接命人剖璞,結果得到了一塊無瑕的美玉。為獎勵卞和的忠誠,美玉被命名為‘和氏之璧’,這就是後世傳說的和氏璧。”
李振民見王天佑將這典故流利的說了出來,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那你可知那楚厲王和楚武王為什麼就看不出那石頭就是和氏寶玉呢?”
“還不是那些封建地主階級狗眼看人低,不是有篇文章怎麼說來著,什麼千裏常有,伯樂卻怎的。”牛八插嘴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