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烽火茅山(1 / 2)

“至於怎麼對付‘斷生局’我那是還沒有想到,不過想法到有一些,如果王老弟你想聽的話我到可以和你研究研究……”胡炎打了個哈哈說。

“還望胡老哥賜教!”

胡炎點了點頭,說:“在說這個‘斷生局’之前我想先想向王老弟了解一件事情。”

“什麼事情?”王天佑疑惑到。

“此前你是不是曾經在台灣幫愛國人士覃雲飛平反過?你和他是什麼關係?”

“我與覃雲飛豪不沾邊,隻是像他這種愛國人士想當年在我中華民族的存亡之際站出來用自個的生命捍衛了祖國領土的完整,而如今卻遭奸人陷害,這是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都不容許的事情!”王天佑的父親王百姓那曾經在解放軍中幹過活兒,所以其受上一代的影響,這愛國熱情自然是沒話說,此前他為覃雲飛平凡那也是得到了王百姓的大力支持:“怎麼?胡老哥你認識覃雲飛

胡炎笑著搖了搖頭:“我不認得這人,不過我的師父卻認得他。”

“你師父?”

“我師父是前任茅山派掌門李震山真人,當年抗日戰爭的時候那是所有道門中第一個打破門派裏不得用道術害人的祖訓,站出來用自個雙手保衛祖國的人……”

原來打在抗日戰爭剛打響的時候國共兩黨就開始動員國內一些社會上非黨派的人事站出來抗日救國,那時候下到三教九流,上到政界高官中的能人異士無不紛紛響應,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而全國中那唯一不見動靜的就隻有宗教界人士,之所以會這樣,那是因為不管是道家還是釋家,他們都遵循祖上留下的不得妄用法術害人,所以一直未響應國共兩黨的號召。

一九三八年六月,陳毅元帥和粟裕將軍率領新四軍到達茅山開辟了全國六大抗日根據地之一的茅山抗日根據地,點燃了江南抗日的烽火。抗日軍民利用茅山地區的有利地理環境,沉重地打擊了日寇。日寇惱羞成怒,曾多次對茅山進行報複,最為殘酷的是一九三八年八月和一九四零年五月兩次對茅山的清鄉掃蕩。在日寇的“三光”政策下,“三宮五觀”的幾十名道士慘遭殺戳,曆代保存下來的文物建築則被毀壞得瓦礫遍地,一片荒涼。

日寇對茅山的第一次殘酷的清鄉掃蕩,是在一九三八年農曆八月十四日,那一日很早的時候地方偽保甲長就上山向“三宮五觀”的道士們傳話說:“明天日本人要清山,住觀道友們不要在山中亂走,免得被流彈誤傷。”也就在這天,溧水、溧陽、金壇、常州、鎮江、句容等地的日軍,已分別集結,分幾路撲向茅山。

八月十四日上午十時左右,一路日軍跨進了元符萬寧宮的大門。道士們大都已事先躲起來了。勉道院(元符宮四方道院之一)當家道士嚴光明,對日寇的殘忍本性認識不足,當其他道士往外躲的時候,他卻喊:“你們都不要廟了?就是我要廟。日本人又不殺出家人。”於是有四個已躲入草叢中的道士又回到宮內。當日寇進入元符宮時,他們像平時接待香客一樣接待他們,可日寇理睬也不理睬。隻見日軍小隊長和翻譯嘀咕幾句,翻譯隨口就問:“這裏有沒有新四軍了,道觀裏共有多少人?”等等。

當時元符宮、勉道院有五名成年道士,兩名十二三歲的小道童。日寇示意嚴光明、蘇先俊、眭先鳳、倪覺仁、陳道純五名成年道士都到樓上去,並跟上了五名端著裝了刺刀的三八大蓋步槍的日本兵。上樓後,日本兵喝令他們排成一排,接著端起槍就向五個手無寸鐵的出家人直刺過去,五個道士便一個個倒在血泊之中。緊接著,熊熊火焰在勉道院的上空騰起……與此同時,日寇用同樣殘酷的手段殺害了元符宮西道院的道士蔣龍保。西道院居士黎洪春(中國道教協會前會長黎遇航的父親)躲避不及,被日本兵抓住強迫帶路,但日寇嫌他行動遲緩並帶錯路徑、故意戲弄“大日本皇軍”,於是將他槍殺在華陽洞旁的山坡上。也就在這一天,日軍的另一路人馬在天亮之前就趕到了茅山城村,午後撲向乾元觀。下午兩時半左右,躲在山裏的人看到乾元觀的上空火焰升騰,煙霧彌漫,四時半左右,二三十個鬼子兵,往三茅峰方向而去。隨後,趙永海、陳永君等幾位乾元觀道士奔向火場,企圖撲滅道觀的大火。可當他們回到道觀的時候已經現這時大火已封了乾元觀廟門,離廟稍遠的牛欄裏,兩條牛受到火烤正在掙紮,所有住觀道士均不知去向。當天很晚很晚的時候,他們才在乾元觀西南的白虎山下的一堵破碑牆旁邊,找到了道觀裏一些未能來得及逃跑道士的屍體,約十三人。茅山“白雲觀”也在同一天慘遭日寇的洗劫,白雲觀道士嚴玉清、李明達、包至鬆、糜至禮、趙道友等也慘遭槍殺。當天被殺害的還有玉晨觀的兩名看門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