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香港服務行業爆出冷門——專為富人帶狗散步,創立人是一位化學藥品推銷員,長期的推銷工作使他心力交瘁,無法專心投入其中,因而業績平平。他有兩個嗜好,喜歡狗和散步,一天,他突發奇想,主動上門為人家帶狗散步,結果證明他的想法很好,顧客多的一發不可收拾,找他帶狗散步的人預約不斷,於是他支起了門麵,招聘了員工,剛開業的第一個月便獲利8000元。
類似的例子很多,比爾·蓋茨玩起電腦總是沒完沒了,他的父母曾一度擔心他將來一事無成,而今他已成為世界頂尖巨富;黛比·菲爾德鍾情於烘烤餅幹,於是造就了馬爾斯·菲爾德的企業王國。
如果你能真正對某一項工作感興趣,而且願意為之盡最大的努力,那麼你所選的這份工作都能很賺錢,反之,如果你僅僅因為某某生意有錢可賺而決定做這項生意的話,這種決定就近乎愚蠢了,即使別人能賺錢,你卻很有可能是空手而歸。
加州最大的牧場主弗萊特開始是從事報業工作,在他改行從事牧場經營時曾有過這樣的憂慮:“我已有太太和兩個女兒,可以想象太太在得知我想放棄一份收入豐厚的工作,改行到偏遠的牧場去養牛時,會怎樣嘲笑和憤怒啊!”
有一天,他終於將這個想法如實地告訴了他的妻子。然而,妻子在了解他的所有計劃後,高興地說:“我十分讚成你的做法,我們什麼時候開始搬家?”接著妻子還說出了一個太太能夠對丈夫說的最美好的話:“跟你結婚,並不是因為你的一份好工作,想開牧場是你的興趣愛好,它將使你煥發新的生命活力,這正是我想要的,這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這使弗萊特簡直不敢相信。弗萊特先生終於成為一名牧場主人,幾年的苦心經營,他便成了很有名氣的一方霸主。
弗萊特的成功為我們樹立了楷模——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必然成功。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你就會信心十足。
多年以來,我們已經漸漸習慣了依賴外界對自己的肯定。我們這一代的普通男性從小到大接受的都是這樣一種教育:對於男人而言,成功取決於他的收入以及他在公司裏混出的地位。男人一生中的首要任務就是盡量多賺錢。
銀行存款額的多少、工作地位以及汽車檔次的高低等等,造就了一個男人的身份地位。而“女權運動”則鼓勵新女性走向社會,從男人那裏奪回“不平等的一切”,於是婦女們也開始了在同一條道路上為“成功”而進行的跋涉。
這是件令人悲傷的事情。我們能否創造一個注重個人素質而不是銀行存款多少的社會?一旦我們變得更真實,不那麼在乎世人的目光,不那麼在乎已有的過去,也許我們就可以為自己和世人重新對成功下一個定義。
所謂認真,就是要層層剖析自己,就像剝蔥頭那樣,一層層剝下去,看看裏麵究竟是什麼。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幹脆跟著潮流走,一輩子按照別人的期望去生活。從小到大我們都認為得到外界對自己的認可沒有什麼錯。我們覺得自己應當盡力爭取幹本行業薪水最高的工作,所以我們就這樣去做了。可到頭來又怎麼樣呢,我們可能得到這些,卻沒有得到心靈的滿足。
風靡歐美的《簡單生活》一書的作者麗莎指出:“每天都給自己一段獨處的時間,好好問問自己,到底想過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是可有可無的?什麼是必須去不懈追求的,這樣的追問可以一直延續下去。還可以把每天的想法記錄下來,這樣你會看到,隨著生活閱曆的增加,思考地深入,你的回答也在不斷成熟。隻要我們不再一味追求外界的認可,疲憊無耐地生活在他人的注視之下,我們就會真誠生活,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者。”
蘇珊曾是一位律師,她在夏天的時候去找住在意大利的姐姐。由於沒什麼事好做,她姐姐建議她去拜訪隔壁的雕刻工作室。蘇珊那時雖然完全不懂得雕刻藝術,但是卻從此找到了真正可以改變她一生的興趣。出於巨大的熱情她開始頻繁地出入雕刻坊,學習所有和雕刻有關的知識。此後,她一邊從事日常工作,一邊利用業餘時間進行雕刻。漸漸的,雕刻在她生活中所占的位置越來越重要,各種各樣的材料和工具把她的房間擠得滿滿的,以至於她不得不在家裏開設工作室。她的努力很快就得到了回報,她的作品不斷出現在最新的藝術展上,還有不少藝術館要求收藏。最後,她辭掉了事務所的工作以全力投入雕刻,現在,她已是一位很有影響的藝術家了。
有一個醫生,他的工作是物理治療,而他卻酷愛飛行。所以他選擇在偏遠的遊樂區工作。在假日,那裏會有一些旅行者意外受傷,他用直升機把傷員帶來城市進行治療。這樣,他的工作不再是令人煩悶厭倦了,每天他都覺得精神抖擻,在飛行中感覺到了生活的美好。
如果你還在為選擇什麼樣的事做發愁,那麼,弄清自己的興趣所在,然後從此下手,這是把你引向快樂之巔的最簡單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