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梭說過,當一個人一心一意做好事情的時候,他最終是會成功。
在央視的《人與自然》的節目中,曾經有這樣一個鏡頭:在非洲馬拉河的兩岸,青草鮮嫩,一群群羚羊在那兒無憂無慮地享受。這時,一隻非洲豹悄悄地隱藏在草叢中,準備向羚羊發起進攻。它悄悄地向羚羊逼近。突然,羚羊察覺到了危險的降臨,立刻開始四下狂奔逃命。
非洲豹猛地一躍,箭一般地射向羚羊群。它盯住一隻未成年的羚羊,一直向它追去。羚羊跑得飛快,非洲豹更快。
在追趕過程中,一隻又一隻的羚羊站在旁邊觀看,可非洲豹並沒有改變方向去追離它更近的羚羊,它隻是一味地朝著那隻未成年的羚羊瘋狂地追趕,羚羊跑累了,非洲豹也跑累了,但是他們都沒有放棄,二者展開了耐力的較量。終於,非洲豹的前爪搭上了羚羊的屁股,羚羊倒下了。
獵豹緊盯著自己的目標,最終得到了這隻羚羊。可以說正是這隻羚羊激發了獵豹前進的動力。
美國19世紀哲學家、詩人愛默生說:“一心向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給他讓路!”愛默生的話很有道理,要想成功,就要用心來鞭策自己前進。
在人生的旅途上,最關鍵的就是集中自己的全部精力,一心一意緊緊地把握既定的方向和目標。因為任何分心、毫厘偏離,都會使你和成功擦肩而過。
美國黑人出版家約翰遜憑借其創辦的《黑人文摘》雜誌,結束了黑人在企業界默默無聞的曆史,進入《財富》排行榜,成為了美國最有權力、最富有的黑人商人。
約翰遜生於1918年,阿肯色州人。父親是工人,1926年在意外事故中喪生,母親後來嫁給一個磨坊工人。那個時期,一家人過著貧窮的生活。阿肯色州沒有供黑人學生就讀的高中,除了當仆役外,黑人沒有工作的機會。
經過多年節儉積蓄,1932年,約翰遜隨家人遷往芝加哥,並進入實行種族隔離政策的杜塞博高中學習,擔任校報的管理人和年鑒的商業編輯。在一次優秀學生的聚會中,約翰遜主動向前來致辭的美國北方著名黑人企業自由人壽保險公司的董事長佩斯自我介紹,並對他說:“我想進大學,但是沒有錢。”佩斯雇他做了助理,後來,約翰遜升為該公司內部月刊《監護者》的編輯,他在工作中感覺到自己未來要走的路就是要創辦黑人自己的雜誌。
當時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毫無經驗的約翰遜前往紐約找到了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魏京斯並闡述了自己的抱負,可約翰遜得到的是當頭一盆“冷水”。
然而,約翰遜沒有就此喪失信念,在得到佩斯為他提供的2萬人的客戶名單後,他開始創辦《黑人文摘》雜誌,並用母親的家具作擔保貸款500美元,寄出了2萬份訂單,爭取到了3000名訂戶,於是約翰遜有了6000美元的費用。1942年11月1日他出版了第一期《黑人文摘》,第一期5000本,除寄給訂戶外,還剩2000本。於是他動員朋友們到各個經銷店進行推銷,然後用這些錢支付朋友們的報酬,這一招果然奏效。後來,他把這個推銷法轉移到擁有大量黑人的底特律、費城、紐約等城市。
為了提高雜誌的可讀性,約翰遜不斷改進編輯方針,公開反對種族歧視。他決定組織撰寫一係列“假如我是黑人”的文章,請白人把自己放在黑人的地位上,嚴肅地看待這個問題。他想,如果能請羅斯福總統夫人埃莉諾來寫這樣一篇文章就最好不過了。於是約翰遜便給她寫去了一封非常誠懇的信。
羅斯福夫人回信說,她太忙,沒時間寫。但是約翰遜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他認為,總統夫人並沒有說她不願意寫。因此,一個月後,他又給總統夫人寫了一封信,回信說還是太忙。以後,每隔一個月,約翰遜就寫一封信,可總統夫人總是說連一分鍾空閑的時間也沒有。約翰遜始終認為:隻要她沒有說不願意寫,就說明還有一線希望,所以如果我繼續寫信求她,總有一天她會有時間的。”他又給她寫去了一封信,但她回信還是說太忙。以後,每隔半個月,約翰遜就會準時給羅斯福夫人寫去一封信,言辭也愈加懇切。
不久,羅斯福夫人因公事來到約翰遜所在的芝加哥市,並準備在該市逗留兩日。約翰遜得此消息,喜出望外,立即給總統夫人發了一份電報,懇請她趁在芝加哥逗留的時間裏,給《黑人文摘》寫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