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孜孜以求新起點(1 / 1)

有人曾經問愛因斯坦:“您老可以說是物理學界空前絕後的大人物,何必還要孜孜不倦地學習呢?為什麼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

愛因斯坦並沒有立即回答他這個問題,而是找來一支筆、一張紙,在紙。上畫上一個大圓和一個小圓,然後對那個人說:“在目前情況下,在物理學這個領域裏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這個小圓,我所知的是這個大圓,然而整個物理學知識是無邊無際的。對於小圓,它的周長小,即與未知領域的接觸麵小,他感受到自己未知的少;而大圓與外界接觸的這一周長,所以更感到自己未知的東西多,會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其實何止是愛因斯坦,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不會對自己的成績滿足,他們不斷為自己創造一個新的起點,攀上新的高峰。

華人首富李嘉誠之所以能夠成為一方富豪,就在於他從不滿足自己的成績。酷愛讀書的李嘉誠在香港隻念了兩年書,由於父親病逝,全家的生計成了問題,作為長子的李嘉誠毅然挑起當家的重擔,輟學就業,當時年僅13歲。李嘉誠先在一間玩具製造公司當推銷員,由於勤奮好學,不到20歲便升任塑料玩具廠的總經理。但李嘉誠並沒有滿足於現狀,兩年後,他毅然用平時省吃儉用的積蓄和從親戚處籌來的7000美元租了一問舊廠房,創辦起自己的塑膠廠,他將它命名為“長江塑膠廠”。

龐大的塑膠花市場,為李嘉誠帶來了數以千萬港元的利潤。“長江”因此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塑膠花製造基地,李嘉誠則被譽為“塑膠花大王”。

但是李嘉誠並沒有滿足於“塑膠花大王”這頂桂冠,而是不斷為自己開發新的起點,使自己不斷地取得更高的成績。

李嘉誠不久便大舉涉足房地產市場,1979年又斥資6.2億元,從彙豐集團購入22.4%的股權,使“長江”成為第一個控製英資大行的華資財團。1986年,李嘉誠進軍加拿大,購入赫斯基石油逾半數權益。

40年來,李嘉誠從經營塑膠業、地產業到掌握多元化的集團業,他的業務經營領域早已越過太平洋,向美國、向世界伸展,成為中國的驕傲。

如果當初李嘉誠滿足於自己“塑膠花大王”的稱號,裹足不前,恐怕就不會有以後的輝煌,也就不會有“華人首富”這個稱號了。

對於一個想要成就一番事業的人來說,應該不斷為自己設定新的目標,不斷進取,隻有這樣才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大贏家。

美特斯邦威的服裝可以說是全國有名。該集團的老板周成建出生於浙江青田的小山村裏,小時候家裏非常貧窮。在他14歲那年,為給姐姐置備嫁妝,家裏才買了一台縫紉機,他便自學縫紉成了一名小裁縫,製作服裝出售,同時“倒賣”服裝用的紐扣等一些小商品。1985年,20歲的周成建隻身一人走出大山,來到60多公裏以外的溫州市,在妙果寺市場租了一個攤位,前店後廠製作服裝銷售。這次他成功地賺到了“第一桶金”,到了1993年他已經成為“腰纏”四五百萬元的“款爺”。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裏,如果闊起來了,就要衣錦還鄉,好好風光一下。就在家裏人巴望著他“衣錦還鄉”的時候,周成建卻又做出驚人之舉:他將所賺的錢“砸出去”,注冊成立了美特斯邦威公司,專門製作銷售休閑服。他從實踐中探索出一條“虛擬經營”的企業運作之路:將企業的生產加工“發包”出去,著力打造美特斯邦威的品牌形象。十多年過去了,他終於創建了自己年銷售額接近20億元的“王國”。不過他還沒有滿足,企業耗資上億的溫州總部大樓正在建設,位於上海浦東占地160畝現代化的服裝設計中心也已開工……他說:“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有遠見的人追求的是長遠的目標,一個目標實現了,又會設定新的奮鬥目標,不斷地追求新的目標,為之努力奮鬥,永不停滯,永不滿足。

一個具有開拓進取精神的人,正是在永不滿足中,不斷主動地為自己設定新的目標,並為之奮鬥,在自我激勵中攀上事業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