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3章 與其空想不如實幹(1 / 2)

世界上有兩種人:空想家和行動者。空想家們善於談論、想象、渴望、甚至於設想去做大事情;而行動者則是去做!空想家,似乎不管怎樣努力,都無法讓自己去完成那些你知道自己應該完成或是可以完成的事情。

著名作家海明威小的時候很愛空想,於是父親給他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向一位思想家請教:“你成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成功的關鍵是什麼?”思想家告訴他:“多思多想!”

這人聽了思想家的話,仿佛很有收獲。回家後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一動不動地開始“多思多想”。

一個月後,這人的妻子跑來找思想家:“求您去看看我丈夫吧,他從您這兒回去後,就像中了魔一樣。”思想家跟著到那人家中一看,隻見那人已變得形銷骨立。他掙紮著爬起來問思想家:“我每天除了吃飯,一直在思考,你看我離偉大的思想家還有多遠?”

思想家問:“你整天隻想不做,那你思考了些什麼呢?”

那人道:“想的東西太多,頭腦都快裝不下了。”

“我看你除了腦袋上長滿了頭發,收獲的全是垃圾。”

“垃圾?”

“隻想不做的人隻能生產思想垃圾。”思想家答道。

我們這個世界缺少實幹家,而從來不缺少空想家。那些愛空想的人,總是有滿腹經綸,他們是思想的巨人,卻是行動的矮子;這樣的人,隻會為我們的世界平添混亂,自己一無所獲,而不會創造任何的價值。

在父親的教導下,海明威後來終其一生也總是喜歡實幹而不是空談,並且在其不朽的作品中,塑造了無數推崇實幹而不尚空談的“硬漢”形象。作為一個成功的作家,海明威有著自己的行動哲學。“沒有行動,我有時感覺十分痛苦,簡直痛不欲生。”海明威說。正因為如此,讀他的作品,人們發現其中的主人公們從來不說“我痛苦”、“我失望”之類的話,而隻是說“喝酒去”、“釣魚吧”。

海明威之所以能寫出流傳後世的名著,就在於他一生行萬裏路,足跡踏遍了亞、非、歐、美各洲。他的文章的大部分背景都是他曾經去過的地方。在他實實在在的行動下,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思想是好東西,但要緊的是付諸行動。任何事情本來就是要在行動中實現的。

不要再做夢了,而是拿出你的具體行動來,在你的滿屋都貼上一張張的紙,上麵寫著:“馬上行動”、“馬上行動”、“馬上行動”。從空想家轉變為行動者的第一步至關重要:“每天都嚐試去做一點兒你原本不喜歡的事。”乍一看,這一建議似乎不合邏輯,不僅有點兒冒傻氣,還帶著點兒自虐的意味。然而,我第一次看這句話的時候,便感受到了它所蘊含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