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
法國人視“美食”如藝術。在他們心目中,準備一餐美味佳肴,猶如構思一部戲劇,譜寫一首交響曲,或是創作一幅油畫,要有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
領導世界潮流的巴黎時裝
法國的服裝業曆史悠久。17世紀時,高雅優美的騎士服裝傾倒無數歐洲男女。18世紀,宮廷服裝又有新的發展。大革命雖然埋葬了封建王朝,但服裝尤其是女裝卻一直未脫離貴族化傾向,皮毛、綢緞、薄紗等高級衣料依然受人青睞。即使到了20世紀初,法國的服裝仍以華貴雍容的款式和珠寶裝飾深深地影響著歐洲的服裝潮流。從20世紀世紀30年代至今,法國服裝的變革令人眼花繚亂,每次的推陳出新都在世界上引起巨大震動,競相效仿成為一種時尚和潮流。
巴黎作為世界時裝之都,每年舉辦各種紡織品、服裝博覽會。其中最重要影響較大的有“第一視覺”國際麵料展,每年3月10日各舉行一次。“國際男裝展”和“國際女裝展”,每年春秋各舉辦一次,曆時4天,這是最大規模的成衣交易會,1月展出當年的秋冬服飾,9月展出來年春夏服飾,同時發布服裝流行趨勢。除大型展示會外,巴黎的一些大商場如“拉法耶特”、“春季”等也定時舉辦時裝表演。“春季”商場的時裝表演定於每周二的上午10點,每年旅遊旺季周五上午再加演一場,觀眾免費入場。
當然,在世界服裝界的領先地位並非靠這些表麵支撐,真正奠定其地位的是法國服裝的出口、高檔時裝的設計和擁有一批世界級的服裝設計大師。
高雅名貴的法國香水文化
法國香水可謂譽滿全球。即使在一些偏僻的地方,法國香水廣告與美國可口可樂廣告比肩而立,透示著兩種文化的差異。說法國是一個香飄萬裏的國度一點也不誇張。旅法歸來購點香水饋贈友人無疑是一種實惠而高雅的選擇,如果再能介紹一點法國香水的來龍去脈,那一瓶小小的香水就泛出一種雅致、一種文化情調,在某種時候可能成為增加了解的介質。
法國平均每年要推出50多種香精和香水新產品,多數品牌隻有一兩年的曆史,不到10%的品牌能維持5年以上,超過10年以上的品牌則不到5%。同世界上多數名牌產品一樣,法國的名牌香水生產多集中在一些大公司之手。幾乎每個化妝品公司都有以自己公司名字命名的香水牌子,每一牌子下麵都有供不同人士在不同場合使用的香水,如朗高莫公司的“朗高莫香水係列”,迪奧爾公司的“迪奧爾香水係列”等。
香水文化包含的內容很廣泛,從香水製作到香水的使用等各個環節。香水本身極具個性,每一種香水都具有其特定內涵和審美效果。製造者根據使用者的人種、地區、性別、體味等因素調配出不同的係列。香水瓶的質地有塑料、玻璃、水晶、白銀等類,形狀五花八門,長方扁圓、高矮大小無所不有,以至香水瓶成了收藏者追逐的熱門收藏品。
香水的使用更有講究,可以說是一門學問,入門不難,但要達到嫻熟的地步則需數年之功和一定的經濟條件。早在路易十四時代就有一條不成文但又必須遵守的規定,出席宴會者不得使用濃香水以免影響佳肴的香味。現在,依據使用場合、對象、季節、時辰、服飾、年齡、個人及他人身體狀況等因素選用香水成為對使用者文化素質和個人修養的測定標準。例如,一個應聘者濃妝重抹就可令考官不悅,同樣一個男士身上香味過濃也會令人掩鼻。
與香水文化相連的是法國的香水廣告。頗似我們的酒廣告,法國香水廣告很有鋪天蓋地之勢。報刊、電視、影院、車站、機場,到處可見設計新穎、製作精美的廣告,即使在非洲的小鎮也可見到“嬌蘭”的倩影。
法國的香水廣告很有特色。請看“威靈”的廣告畫麵:整幅畫麵為一女子的半側麵孔,淡黃色的香水瓶若淚珠懸垂在睫毛下,文字說明是“維納斯的秘密。”吉望西公司1996年的新產品“Organza”,四個類似人體的桔黃色香水瓶一字排開,中間是身著同色調長裙的女模特,畫麵簡潔,頗具吸引力。許多香水廣告的文字說明就是一首詩,如:“一滴香水,一個愛情的海洋”,“神秘的世界,女性的太陽”,“一切都逝去了,惟君伴我。”看著這些動人的廣告語言,即使阿巴公亦會解囊的。法國香水是一種精靈,廣告則是詩,是畫,學詩學語言由此入門足矣。
一日三餐
法國人的早餐比較簡單,一杯咖啡、幾片麵包,外加一盤煎雞蛋。如在街頭的咖啡館,則是一杯牛奶咖啡或牛奶紅茶,再來一段抹果醬或黃油的麵包。
午餐一般在下午一點左右。不少人以快餐為主,一個漢堡包或一塊三明治。同美國人相比,法國上班族吃快餐的人要少得多,快餐在法國商業飲食的營業額中僅占4%,而在美國則占34%。
集體餐是上班族的主要午餐方式。所謂集體餐係指一些單位為員工提供的飯菜,每天約有1500萬份。機關、學校、醫院、企業是集體餐的大戶。政府規定:“隻要有25名以上的職工希望在工作地點用午餐,企業必須建立食堂”。集體餐的方式有企業食堂、送餐上門和服務公司承包等。企業食堂主要存在於一些大企業,如鐵路、航空部門。多數企業采取用餐證製度,職工持券去附近餐館就餐,餐館憑券向企業結算。
法國人的晚餐比我們晚許多,一般在晚8點前後。晚餐比較豐富,冷盤、熱湯、主菜、甜食皆備。節假日全家去餐館品嚐佳肴也是常見的項目。
法國人的家宴不像我們中國家庭那樣七碟八盤擺滿一桌子。程序同正式宴會相仿,先喝點開胃酒,再熱湯,再冷盤,再熱菜,再奶酪,再甜食,最後是咖啡或紅茶。與正式宴會有別的是家宴食品要充分得多,譬如熱菜,喜歡吃的還可再來一份。傳統點的法國家庭一般不在家宴上喝可口可樂之類的飲料,而是喜喝自己的酒,如“科涅克”等,有的老人自始至終隻喝一種酒,或白葡萄酒,或香檳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