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楊元慶劍指蘋果三星(1 / 2)

楊元慶劍指蘋果三星

思享家

核心提示:即使是在互聯網時代,競爭依然是全價值鏈的競爭。如今,聯想的雄心是“全產業擁抱互聯網”,下一個對手是蘋果和三星。

《支點》記者 羅樂

對於聯想而言,馬年的頭件大事,莫過於以29億美元從穀歌手中收購了摩托羅拉移動,而就在這筆收購之前的一個月,聯想成功收購了IBM的低端服務器業務。加之聯想剛剛成立了“Digital Marketing”(數字營銷)團隊,不難看出,聯想正在全麵進軍移動互聯網市場。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領導的聯想PC+戰略,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不過,正如楊元慶所說,聯想的PC+戰略並非一帆風順,聯想幾乎經曆了一次從內到外的大規模改革,而這場改革的源起,正是始於10年前的IBM並購案。

PC+戰略浮出水麵

在PC行業內,大家對這起並購仍然記憶猶新。2004年底,聯想斥資17.5億美元收購了IBM的PC業務,這也是楊元慶上任聯想集團董事長之後的第一件大事。當時的聯想,自身的PC業務規模還不及被收購的IBM。雖然麵臨著管理、文化等各方麵的差異,不過在起初的幾年,這項並購顯得非常成功,迅速幫助聯想提升了PC業務全球地位。然而,就在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的2008年,聯想淨虧損9700萬美元。

這是聯想的挫折,也是楊元慶的挫折。曾經因為這起並購案風光無限的楊元慶黯然退場,重新出任CEO,而已經隱退的柳傳誌則重新出山,主持聯想大局。

後來,柳傳誌評價說,“楊元慶是業務感覺特別好的人,他真正擅長的是做CEO,組織企業的戰略製定、執行、帶隊伍衝鋒陷陣。但是做董事長本身更多的是要協調關係,和董事會之間的關係,另外跟現有CEO的關係。這些事也許對我很輕鬆,對他可能就是困難。但恰恰就是在這磕磕碰碰之中,人就成熟了。”柳傳誌的評價很中肯,楊元慶出任CEO之後的兩個月內,聯想集團扭虧為盈。

2011年底,楊元慶重新出任聯想集團董事長,這次,他有備而來。一場醞釀已久的PC+變革,在聯想內部被推向前沿。

2012年的聯想誓師大會上,楊元慶正式將PC+戰略擺上了台麵。他說:“傳統的PC不會被取代,因為它依然具有創新的空間,但是從傳統PC拓展到電視、手機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消費化的趨勢也已經顯而易見,聯想必須很好地順應這些變化,在智能手機和智能電視領域快速突破,建立起新的競爭力。”

這場變革,讓聯想開始了傳統PC廠商的轉型, 智能電視、聯想樂phone、Yoga平板……聯想的轉型很成功。在過去的2013年,聯想碩果累累。PC業務問鼎全球,智能手機躍居全球第三,僅次於蘋果和三星,平板電腦業務也節節高升。而其智能手機和平板業務銷售量的總和,已經超越了PC銷售量。

聯想的成功轉型在全球PC廠商中可謂獨樹一幟。雖然惠普、戴爾和宏基等競爭對手也在幾年前開始轉型,但遠遠沒有聯想順利,至今仍未突破原有格局。

楊元慶並不敢洋洋自得,他明白諾基亞、摩托羅拉、英特爾、微軟的“一失足成千古恨”,企業在戰略和趨勢上跟不上節奏,迎來的就隻有迅速的退步。

全價值鏈的競爭

雖然並非IT起家,但楊元慶深知互聯網在企業轉型中的功效。在給新組建的數字營銷團隊的內部郵件中,楊元慶寫道:“全麵向互聯網轉型是我們刻不容緩的目標。我們需要快速建立起互聯網的業務模式,產品有更好的互聯網應用體驗,銷售有更強的互聯網通道,市場營銷要更充分發揮互聯網的特性和手段。”

不過,楊元慶似乎對雷軍的“互聯網思維”有不同的看法,他說:“現在這個時代,沒有互聯網的思維肯定是不行的,但是認為互聯網可以取代一切,這種思維肯定也是不對的。即使是互聯網的時代也得有人做生產製造,隻有把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都做好、做精了,這樣的企業才能夠最終勝出。”

其實,聯想並不缺乏互聯網思維。10多年前,聯想就投資做了一家網站,以頁麵訪問量計算,這個網站當時排在全國第四。但當時的互聯網還處於摸索階段,並沒有給聯想帶來新的機遇,所以聯想選擇了放棄。甚至於聯想的手機業務,也是做起來之後,以1億美元的價格賣出,而後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花2億美元買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