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說:“大夫,您發給我的100粒穀種,有97粒已失去了生機,隻有三粒能做種。我把這三粒穀種種到地裏,日夜辛勤照料,最後隻結了999粒。”
99個頭名聽農夫如此一說,哄的一聲大笑起來。但出乎眾人意料,屈原卻激動地捧起土缽對農夫說:“誠實的年輕人啊,你的品質就像這3粒穀種那樣誠實!”接著,屈原當眾宣布:“這個青年農夫是此次當選的惟一賢才!”
屈原的話像晴天霹靂,把99個人震懵了。原來,屈原把分給他們的穀種蒸煮了一遍。在發給每人的100粒種子中,隻摻進3顆能發芽的穀種。
就這樣,屈原巧妙地檢驗了每個人的品質,終於選出一位品學兼優的人才。
品格是最寶貴的財富,誠實是最明智的選擇。一個缺乏誠實正直心靈的人,是不值得人尊敬的,在生活中也不會有遠大的發展前途。
不肯吃他人的梨
南宋末年,天下大亂。當時,宋、金、蒙古三國各占一方,混戰不休。老百姓為了逃避戰火,紛紛離開故土,扶老攜幼,四處逃難。
有一天,在金朝統治下的河陽縣地界裏,大道上走著一位十七八歲的青年。這青年的名字叫許衡,河南泌陽縣人。他出生於農家,少年時期,就以聰明勤奮聞名。現在,他正要到泌陽縣來向一位老學者請教學問。
許衡一邊走,一邊望著路邊荒蕪的田野、破敗無人的村莊,胸中湧出無限感慨,他想:“如果戰爭再不停息,天下的百姓真是活不下去了。但願我能輔佐一位英明的君主,統一天下,讓老百姓重新安居樂業。”這樣想著,他更加快了腳步,恨不能一步趕到那位老學者家中,把治國平天下的本領學到。
這時正是三伏天,炎炎烈日炙烤著大地,空中一絲風也沒有。許衡走得汗流浹背、口幹舌燥,真想找個地方乘乘涼,喝上一肚子甘甜的泉水。
可這裏剛剛經過戰火,四周的人家跑得一幹二淨,哪裏去找水喝呢?走著走著,他看到前麵路邊的大樹下,有幾個人正在那裏乘涼。他急忙趕過去,希望能討口水喝。走到近前,發現這幾位是趕路的小商販。一問,才知道他們身邊帶的水也喝光了,因為無處找水喝,正在那裏唉聲歎氣。
許衡隻好在他們身邊坐下,準備歇口氣再走。
商販們問許衡是做什麼的,許衡告訴他們自己是個求學的書生。一個商販歎口氣說:“嗨,這兵荒馬亂的年頭,讀書有什麼用?要是學武,倒可能出人頭地。”
許衡說:“仗不會老這樣打下去的,等戰爭停了,國家總是要有人來管理的。”
商販們一齊笑道:“看不出這小夥子倒挺有誌氣!”
這時,遠處跑來一個人,懷裏捧著什麼東西,邊跑邊大聲喊著。商販們都站起身來張望,原來那人是一起趕路的商販,剛才獨自出去找水。等他跑近,大家才發現他懷裏捧著的,竟然是幾個黃燦燦的、水泠泠的大梨!
商販們都歡呼起來,一齊跑過去搶梨吃。許衡也走上去問道:“這梨是從哪裏買到的?”
“買?”那個商販哈哈大笑起來。“這地方的人都跑到山上避兵災去了,連個人影都沒有,哪裏去買?”
“是呀,那你是從哪兒弄來這好東西的?”商販們邊吃邊好奇地問。
“我到那邊村子裏轉了轉,想找個人家,把水葫蘆灌滿。可是,別說是人,連個老鼠都找不著!水井也都被當兵的用土給填上了。我正在喪氣,忽然看見一家院子的牆頭上露出一枝梨樹枝,上麵結著幾顆饞人的大梨。這下子,我樂得差點暈過去,可是跑過去一看,這家的院門都用石塊給堵上了,牆頭也挺高。我顧不上這許多,費了好大勁,才翻進院子裏,摘了這些梨。那樹上的梨還多得很,我們一起去多摘些,帶著路上吃好不好?”
商販們齊聲說好,各自收拾東西,準備去摘梨,許衡插嘴問道:“你說村罩的井都被填上了嗎?”“可不是嗎!當兵的看老百姓都跑光了,一氣之下,走的時候,就把井都填了,你甭想找水喝。”許衡歎了口氣,默默地轉身走開了。商販們奇怪地問道:“小夥子,你不和我們一起去摘梨嗎?”許衡說:“梨樹的主人不在,怎麼能隨便去摘呢?”
商販們又笑起來,說:“你真是個書呆子!這兵荒馬亂的日子,哪裏還有什麼主人呢,再說,那樹的主人沒準已經被打死了呢。”
許衡認真地答道:“梨樹雖然無主,難道我們自己的心裏也無主嗎?不是自己的東西,我是決不會去拿的。”
說完,許衡背起行囊,挎上劍。向商販們拱手道了聲別,就轉身上了大路。
後來,元朝統一天下後,因為許衡品格高、學位好,當上了元世祖忽必烈的大學士,成為元朝有名的開國大臣之一。
品德是對自己的要求,不是做給別人看的。在沒有人看見的時候遵守規則,保持良好的道德,是一個人獲得成功的重要條件。
動了一個小棋子
唐朝元和年間,東都留守名叫呂元應。他酷愛下棋,養有一批下棋的食客。
呂留守常與食客下棋。誰如贏了他一盤,出入可配備車馬;如贏兩盤,可攜兒帶女來門下投宿就食。
有一日,呂留守在院亭的石桌旁與食客下棋。正在激戰猶酣之際,衛士送來一疊公文,要呂留守立即處理。呂元應便拿起筆準備批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