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想象,出奇才能製勝(9)(3 / 3)

這些在《第九交響曲》中統統消失了,都融進該曲並成其為有機的部分不能分離以致不能分辨了。這就是創造技法中突破式的模仿。其一是思想模仿。貝多芬生活在德國,他通過康德、席勒等人的作品,對盧梭的法蘭西共和思想十分憧憬和向往,因而在他的《第九交響曲》中充分體現出這種共和思想。

其二是音樂模仿。貝多芬在《第九交響曲》創作過程中,收集了大量的與卡比尼風格相近的法國音樂家繆爾的作品,並將他們的風格滲透到自己的創作中去。

其三是作曲技法的模仿。貝多芬在《第九交響曲》第四章《歡樂頌》的合唱中,模仿了卡比尼和繆爾的作曲技法。

但誰也不能說《第九交響曲》思想是盧梭的,音樂是繆爾的,作曲技法是卡比尼和繆爾的。變得更強,才能得勝

文/佚名

—位搏擊高手參加一場比賽,自負地以為一定可以奪得冠軍,卻不料在最後的賽場上,遇到一個實力強勁的對手。雙方竭盡了全力出招攻擊,搏擊高手發覺,自己竟然找不到對方招式中的破綻,而對方的攻擊卻往往能夠突破自己的防守。

他鬱鬱寡歡地回去找師父,一招一式地將對方和他對打的過程再次演練給師父看,並央求師父幫他找出對方招式中的破綻。

搏擊手沒有想到的東西,其實正是師父的高明之處,師父的思維是典型的跳躍思維。隻有突破自己的思維極限,想自己所未曾想,才能不斷地突破自我,達到更高的境界。師父笑而不語,在地上畫了一道線,要他在不擦掉這條線的前提下,設法讓這條線變短。

搏擊高手苦思不解,最後還是放棄思考,請教師父。

師父在原先那條線的旁邊,又畫了一道更長的線,兩者相較之下,原先的那條線看起來變得短了許多。

師父緩緩言道:“奪得冠軍的重點,不在於如何攻擊對方的弱點。正如地上的長短線一樣,隻要你自己變得更強,對方正如原先的那條線一般,也就無形中變得軟弱了。怎樣使自己更強,才是你需要苦練的。”

搏擊高手聽後,當下大悟。

穿上鞋子就可以了

文/佚名

有一個國家,因為當時還沒有發明鞋子,所以人們都赤著腳,即使是冰天雪地也不例外。國王喜歡打獵,他經常出去打獵,但是他進出都騎馬,從來不徒步行走。

有一回他在打獵時偶爾走了一段路,可是真倒黴,他的腳讓一根刺紮了。他痛得“哇哇”直叫,把身邊的侍從大罵了一頓。第二天,他向一個大臣下令:7天之內,必須把城裏大街小巷統統鋪上毛皮。如果不能如期完工,就要把大臣處死,一聽到國王的命令,那個大臣十分害怕。可是國王的命令怎麼能不執行呢?他隻得全力照辦。大臣向自己的下屬官吏下達命令,官吏們又向下麵的工匠下達命令。很快,往街上鋪毛皮的工作就開始了,聲勢十分浩大。

鋪著鋪著就出現了問題,所有的毛皮很快就用完了。於是,不得不每天宰殺牲口。一連殺了成千上萬的牲口,可是鋪好的街還不到百分之一。

離限期隻有兩天了,急得大臣消瘦了許多。大臣有一個女兒,非常聰明。她對父親說:“這件事由我來辦。”

大臣苦笑了幾聲,沒有說話。可是女兒堅持要幫父親解決難題。她向父親討了兩塊皮,按照腳的模樣做了兩隻皮口袋。

第二天,姑娘讓父親帶她去見國王。來到王宮,姑娘先向國王請安,然後說:“大王,您下達的任務,我們都完成了。您把這兩隻皮口袋穿在腳上,走到哪兒去都行。別說小刺,就是釘子也紮不到您的腳上!”

國王把兩隻皮口袋穿在腳上,然後在地上走了走。他為姑娘的聰明而感到驚奇,因為穿上這兩隻口袋走路舒服極了。

從結果出發,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思維方式就是逆向思維。既然國王隻是不想讓腳被刺紮到,那就可以將腳包上,這樣既簡單又有效。國王下令把鋪在街上的毛皮全部揭起來。很快,揭起來的毛皮堆成了一大堆,人們用它們做了成千上萬雙鞋子。

大臣的女兒不但得到了國王的獎賞,而且受到全國老百姓的尊敬。自此後,人們開始穿鞋子,並想出了不同的樣式。

聯想造就成功

文/佚名

1975年8月的一天,炙熱的太陽烘烤著大地。

四川省汶川縣白岩村的農民青年姚岩鬆,正坐在一棵樹下乘涼。這時他意外地看到腳旁有一隻“屎殼郎”,正推著一團很大的泥球緩緩地向前爬行。

這一十分平常的現象引起了姚岩鬆的興趣,屎殼郎在前麵爬,他蹲在地上跟著看,瞪大兩隻眼睛觀察了半天,似乎悟到了什麼,又似乎越來越滿頭霧水。

第二天他起了個大早,在山坡上又找到一隻“屎殼郎”。為了進一步觀察,他用一根白線拴了一小塊泥團,套在“屎殼郎”身上,讓它拉著走。

奇怪的是,這塊小泥團比昨天的輕得多,可是“屎殼郎”怎麼也拉不動。姚岩鬆又找了幾隻“屎殼郎”來做同樣的試驗,結果都一樣。

這時,姚岩鬆如夢初醒,原來拉比推費勁,能夠推得動的東西不一定能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