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可憐的夏大(1 / 2)

另一路的唐寧和聞道兩人,也沒什麼大的收獲。聞道扮作民工,掮了一天東西,累得半死,也隻打探到了寥寥的幾道消息。這些物資,都是運往各處受災縣城的,到了縣城,然後再由各地縣尉負責,分發給難民。

運輸途中,有州府與四皇子下派的官員監督,各種數目,都會一一按賬對清。聞道粗略估算了一下,按照韓褚給出的數據,大致是不錯的。既然從離火灘運出來的物資不見減少,那麼如果有人想要貪墨,就需要在縣城或者受災地下手。

得到了這個消息,幾人覺得再在離火灘外守下去已經沒有了意義。經過商量,他們決定再次回到臨清縣,從臨清下手,如果能得到線索,就順藤摸瓜,把隱藏在幕後的最大蛀蟲給揪出來。

至於為什麼選擇臨清縣,第一是因為他們對那兒比較熟悉,第二是因為臨清的前劉縣尉死翹翹之後,州府臨時下放了官員,暫行縣尉之職,那官員初到臨清,對各種事務都不熟,辦事不能得心應手,容易給人留下漏洞,若是他有什麼不規矩的行為,就容易被楚逸他們查到。

第二天一大早,在離開臨渭之前,陸續有人找到韓褚,嘀嘀咕咕的,向他稟報些什麼東西。看他那樣子,還真像是個做密探的。隻是隨後來的一個美豔女子打破了幾人對他的良好印象。

那女子柔柔弱弱的,見人就臉紅,說話時聲如蚊蚋,見到楚逸等人,吱唔了半天,才說是來找韓褚的。看她的樣子,說出韓褚的名字時,都好像是用了莫大的勇氣。這女子一看就不是久經風場逢場作戲慣了的,必定是位良家少女。

這麼好的一個女子,卻被韓褚這個浪子給敗壞了,惹得一眾人等皆對韓褚側目而視,大罵禽獸不已。

也不知道韓褚對這女孩子灌了什麼蜜糖,她來的時候還略有愁容,等到離去之時,已經變得滿麵喜色,然後在眾人怪異的眼神中帶著嬌羞走了。

這是韓褚的私事,更何況兩人你情我願的,楚逸等人縱然看不習慣,也隻是打趣兩句也就罷了。隻有唐寧看韓褚的眼神越發鄙夷,不過依她的性格,隻要不是牽涉到她的利益的,她一概不會理睬,因此倒沒見她替那女子打抱不平。

賑災的物資都是先統一運送到臨清的糧倉,然後再分發各地的。幾人回到了臨清縣城,打聽到了糧倉的所在,然後在糧倉附近連蹲兩天,沒有發現任何異常的動靜。

此時的臨清境內,依然是難民遍地,官府的賑災措施接連發布,各地搭建了帳篷,分發了食品,還有不少義賑,但起的作用卻微乎其微。按照官方的說法,是因為賑災物資依然稀缺,他們呼籲民眾鎮定,並宣告官府正在竭力籌措物資,隻等物資一到,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目前的麻煩。

這種情況明顯不正常,救災的物資雖然稀缺,卻不會稀缺到這個程度。看看臨清城內,難民已經比前幾天多了幾倍,放眼望去,都是些衣衫襤褸麵容憔悴的人,一個個麵帶絕望,猶若行屍走肉。

許多人沒了力氣,就那樣不擇地方,臥著躺著。偶爾有哪個賑災點喊一聲:“粥來了!”難民們便一湧而上,爭相奪取。那些身軀瘦弱的,被擠得不成人樣,甚至踐踏而死,但所有人都不在乎了,為了那半碗稀粥,他們可以舍掉性命。

每個賑災點一日供應三餐,每餐兩大桶粥,對於數不盡的難民來說,這根本就是杯水車薪,然而這兩桶粥也成了他們惟一的念想與希望。

盡管知道這種情況不正常,但楚逸他們苦於沒有證據,而無從下手。他們不是沒想過要挾持新來的縣尉,對他嚴刑逼問,逼迫他講出證據。

但因為劉縣尉的不正常死亡,新縣尉剛一上任,就成了驚弓之鳥,他吸取了劉縣尉的教訓,無論什麼時候,都在周圍安排了密密麻麻的隨從人員,把自己保護得滴水不漏,斷絕了楚逸等人挾持他的機會。

楚逸幾人久尋線索不至,正在煩惱之際,卻想不到線索自動送上門來了。

他們仍舊住在幾天前住過的那間客棧裏麵。客棧老板心腸好,在店前搭了個棚子,煮些稀粥,盡力地接濟難民。因為洪災,客棧的生意已經頗為慘淡,再者因為缺少食物原料,客人的夥食也減了不少,每餐隻有黏粥素菜。客人們雖有抱怨,但看到門外的難民以及他們碗中隻混合了寥寥幾粒米的稀粥,兩相比較一下,便都心平氣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