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道光二十五年(2 / 2)

這個山洞,李瀟細細估算了一下,至少有一千平米,寬闊卻並不高,最高的地方,也隻有兩米左右,不過這樣的一個工程,也的確算是浩大了,真不知道是怎麼挖掘出來的。

這個洞穴裏麵,住了大約四十人,十幾個女人領著十幾個孩子,還有十來個男人。既然男男女女都有,想必是一戶一戶的人家分開住的。

這座山看上去有兩百餘米,雖然不高,但占地卻極廣,綿延有數十裏,山洞是從這座山的山腹中挖空了一部分,一千平米左右,並不損這座山的山基。

不過據李瀟的印象,鄱陽湖似乎並沒有這麼一座山,想必是後世圍湖造田之類的運動,將山夷平了吧。

此地離湖邊並不太遠,隻有區區數裏路,不過由於山洞沒有平地而挖,而是在山腰附近,因此離地約有數十米的高度,想來是為了避洪水之類的災害。

李瀟出洞穴之後,看著不遠處的鄱陽湖,一臉平靜,心中卻是波濤洶湧。

據趙汗青所言,那岸邊的木屋,乃是漁民平時居住的地方,而這洞穴,則是為了避難所建,一旦下大雨,所有的人都要到這洞穴裏來,男人們白天去打漁,那些婦女和小孩也會聚集在這裏洞穴裏。

不過晚上,大多數人卻是會在木屋裏去住,當然,這也是看習慣,夏天天氣熱的話,在洞穴裏麵要涼爽得多,因此不論男女都願意在這洞穴裏。

不過這裏的漁民,都是窮苦人家,平時穿的衣裳都是破破爛爛,唯有在某些重要的日子,才會拿出那些舍不得穿的衣服來穿一下,至於其他的打扮,那更是不可能的了,大多數女人隻隨意地紮一下頭發就可以了。

看上去就像是乞丐。

但正是這些人,卻非常淳樸,讓莫名其妙地到了這個地方的李瀟略微感到一絲溫暖。

明明能聽到身後嘈雜的聲音,李瀟卻有種孤零零的感覺。

“明天一定要去四處走走,看看是否真如那趙汗青所言,現在是清朝,對了,清朝宣宗道光二十五年,鴉片戰爭是道光二十年的事,那道光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845年了。”李瀟在七年的拍戲生涯中,大都是當古裝片的龍套,很多都是曆史劇,特別是最近的那一部《曾國藩》,讓他補充了不少曆史知識,對道光年號也略知一些,稍加推算變立刻明白了。

自己回到了清朝二十五年,也就是1845年!

也就是說,藥片戰爭才過去兩年多,而曾國藩應該還在北京,再過五年時間,道光帝就要去世了,接下來,就是鹹豐帝即位。

李瀟迅速判斷出自己這時候的情況。

既然來了清朝,要不要去政壇闖一番?反正我知道鹹豐帝要即位,現在就去幫他,應該會得到很多好處的吧,我記得皇帝最喜歡擁立自己的人。

李瀟對這一段曆史的帝位更迭,權臣紅人,都比較清楚。

不過想了想,李瀟隨即便苦笑著搖了搖頭。

參演了那麼多戲,李瀟深刻地明白一個道理,這些皇帝老爺官老爺不好伺候啊,一個不小心,就掉了腦袋。

那些富貴,都是提著腦袋去拚的。

以李瀟的性子,恐怕沒幾天,腦袋就掉了。

而且李瀟還想到了一個事情,如果自己真能混的風生水起,那裏曆史上怎麼沒有自己的名字?那些稍微有名一些的臣子裏麵,李瀟這個名字根本沒有出現過。

這就讓李瀟有些卻步了。

說不定我還沒混出個樣來,就被人幹掉了。

李瀟知道,這權力場上,都是你死我活,沒有一點餘地一點人情可留,你看看那皇家,爭帝位的時候都是六親不認。那些官場,為權力富貴,狼狽為奸,結黨營私。

在外,國際上已經是虎視眈眈,不久之後還有還有第二次鴉片戰爭。

國際上的那些帝國,時不時就欺壓一下清朝政府。

李瀟知道,這個社會,到現在已經亂了。

他對此地一無所知,所有的事情,都停留在戲劇中,李瀟甚至不知道戲劇和現實的差距到底有多大,至於那些曆史書,李瀟雖然讀過一些,但那隻是大致的曆史進程,很多秘密,早已被埋沒在曆史裏。自己如果去趟這潭渾水,否則很可能將自己搭進去。

而且,李瀟現在唯一想做的,就是回家!

但是,他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