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協作、組織能力的培養方法
一、協作、組織能力訓練的主要途徑及方法
1.擔任一定的社會職務
在中學校園中,共青團、學生會和各種社團組織是學生們基本的組織,同學們一跨入校門就已經歸屬於某個組織了。隨著學生生活的延續,可能還要加入其他的組織。在這些組織中,必然要有一部分同學擔任各種職務,負責各項工作。
同學們要積極加入這些組織,努力利用各種機會,甚至創造機會來從事這些工作,鍛煉自己。毫無疑問,這對於一個人思維結構的調整,表達能力的鍛煉,特別是對組織領導能力的提高有著極大的益處。
無論負責哪項工作,都是整體性和個體性的統一。一項工作,既是整體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本身又自成體係。“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做好工作,不外乎三個環節:
(1)抓好計劃,提高預測運籌能力。每項工作,每個時期的工作開展之前,先做好計劃,明確工作的重點,難點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有了計劃,胸中有數,才能運籌自如,有條不紊地保證工作順利向目標前進。
製訂計劃之前,要認真傾聽教師的意見,明確活動的目的任務和時間安排,然後思考怎樣開展活動,起草活動計劃。先寫計劃的名稱,一般應寫明單位(學校、班級或團組織),期限(年度、學期或者第×屆、第×次)、活動名稱。計劃的正文包括活動的目的、活動的內容、活動項目的負責人和參加人員、活動的步驟及時間安排、活動的具體措施或要求,最後是計劃製訂的日期。活動項目較多或要求比較瑣細的,還可以附表說明。計劃的任務指標和時間安排要留有餘地,預測可能出現的種種情況。計劃的初稿寫出後,要征求活動骨幹的意見,向教師彙報,教師定稿之後,再向全體同學公布。
(2)抓好落實,提高實施操作能力。再好的計劃,如果沒有具體步驟與措施去將其落實,也是難以成為現實的。要落實計劃,就必須善於發動群眾,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大家團結一致,分工負責,緊密配合,共同把計劃變成現實。必須隨時準備克服各種困難,排除各種幹擾,主動爭取領導的支持和各有關部門的大力協助。
(3)抓好總結,提高分析研究能力。工作中的檢查必不可少,工作完成後的總結更加重要。總結的過程就是探索規律的過程,同時也是認識提高,能力增強的過程。通過認真分析研究過去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必將得出對今後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性的結論。
同學們隻要時時注意,在工作中做好這三個環節的工作,就能夠不斷總結經驗、組織、協作能力也就不斷提高,從而為以後的社會生活、工作奠定了基礎。
2.如何安排人員
在學校中,會組織無數活動,在社會中,也會有許多活動,要想獲得活動的成功,安排人員是關鍵之處。事在人為,要抓好一攤子事,必須抓好一班子人。因此,協作、組織能力訓練中最主要的是善於用人,就是要建立一支戰鬥力很強的骨幹隊任,要每個人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確保活動任務的完成,爭取活動的成功,比如要組織一次大型的文娛聯歡會,要去做的工作很多,如安排會址,布置會場,挑選演員,邀請老師等等,這一切需要許多人協同努力,於是就有一個針對每個同學的持長,安排同學分頭工作的問題。
為此,在具體安排人員的過程中,要堅持以下“五要五不要”原則:
第一,要德才並重,不要重才輕德。選擇活動的骨幹,不但要看他是否具備這種活動的才能,尤其要看他是否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和道德品質,德與才比,德居首位。隻有熱愛祖國,誌在“四化”,關心集體,熱心公務,團結同學,任勞任怨,才可作為活動的骨幹。第二,要容人之短,不要因短廢長。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何人都是長短互見的。“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取其一,不責其二;即其新,不究其舊”。(韓愈:《原毀》)這樣才能組建骨幹隊伍。“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就是要看人的主流,用人的長處。用人之長就要容人之短,不要求全責備,因短廢長。“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被譽為“智絕”的諸葛亮也曾失街亭。如果攻其一點,不及其餘,就會一葉障目,不識泰山。當然,容人之短,並非護短,對活動的骨幹,要說其長,道其短,使他能識長明短,逐步地化短為長,第二,要堅持“貓論”,不要偏於私情。“貓論”就是管它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此論最早見於蘇軾《上神宗皇帝書》:“養貓所以去鼠,不可以無鼠而養不捕之貓”,以貓喻人,建議任用有才能,肯實幹的人。“貓論”不管貓的毛色,而看貓的本質特征:“去鼠”。同樣,選擇活動骨幹也應當注意實績,以德才兼備為標準,而不必考慮,他是男生還是女生;是家住城鎮的,還是家住農村的,更不要用私人的感情劃線,親近者用,疏遠者棄。第四,要注重整體,不要忽視結構。要組織一項集體活動,必須有一個領導班子,一班人不但要有先進性,而且要有代表性,性別有男有女,年齡有大有小,知識和能力,氣質和性格,都不完全一樣,這樣才能形成互補結構,完善整體功能,使領導班子有很強的戰鬥力。不要以愛好不同而排斥他人,不同的興趣愛好形成不同的能力成份,能力不同的人組合在一起,便成了“全能冠軍”。不要以性格不同而排斥他人,如果都是急性子的人,遇事易動肝火,針尖碰鐵硬碰硬;如果都是慢性子的人,辦事慢條斯理,優柔寡斷事難成。不同性格的人組合在一起,就能剛柔互濟,動靜共存。第五,要統分結合,不要放任失控。組織工作是一種管理行為,管理就是控製,活動的組織者是施控主體,活動的參與者是受控客體,活動的計劃目標就是控製目標。組織者的任務就是使活動過程和活動結果不產生目標差(與控製目標之間的差距)。為此,必須堅持“統”(統一控製)“分”(分散控製)結合,防止放任自流,失去控製。統一控製是活動的領導班子集體研究,形成共識,統一步調;分散控製是把參加活動的同學分成若幹小組,分別由組長管理,使其有職有權,獨立工作。正如毛澤東同誌在《論十大關係》中指出的:“統一性和獨立性是對立的統一。要有統一性,也要有獨立性……有一個與統一性相聯係的獨立性。”當獨立性與統一性產生矛盾時,要通過協商,作出適當的安排。防止矛盾的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