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改變軟弱,堅持夢想(2)(2 / 3)

我們經常對周遭一切事情的存在方式和遊戲規則感到不滿,然而青春的叛逆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曆的增多,很快地煙消雲散。大量耳聞目睹的事實,似乎在告誡我們:人生就是這樣一種“圓環套圓環”的模式,反抗和掙紮是沒有用的,不如幹脆就放棄,“從善如流”!

於是,我們不再對生活感到不滿。默認自己被這個世界同化的事實,重複著與大多數人一樣的無所作為。就算我們在內心強烈地譴責這種方式,可在行動上我們卻表現出無比的讚同。就這樣,我們成了城市中的一個普遍性的符號。成為了舒適區裏麵的奴隸……

但是,在你決定隨遇而安之前,若有人問你這樣一個問題:你還有夢想嗎?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請你一定要記住下麵這個故事!

17歲的阿貴是從農村來的打工仔。在陌生的城市裏,他早早地就體驗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如今,他找到了一份美其名曰“物流快遞”的工作,每天騎著自行車運送快遞,每單隻得到10塊錢的勞務費。

然而,他選擇這份工作,不僅僅是為了生存。因為一旦他累計掙夠了600元,快遞公司就免費將他天天騎著的銀色山地自行車送給他。正是這個夢想在支撐著他天天騎著車子,風雨無阻地滿大街跑,一邊承受著客戶的抱怨,一邊忍受著周圍人對他的不屑。不過,他毫不在意,始終努力地工作著,隻盼著在最快的時間裏得到那輛夢寐以求的單車。

等到他攢夠錢,單車正式屬於自己的那一天,車子卻意外地丟了。

阿貴大受打擊。失去這份工作倒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他想找回自己夢想已久的單車。

於是,他幾乎翻遍了整個北京城。

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有一天在大街上,他看見一個男生得意揚揚地騎著他心愛的單車。他立即發瘋一樣地跑過去,追上了那個人。

原來,這輛單車是那個男生從二手市場上買到的。阿貴索要未果,於是偷偷跟蹤那個男生,將自己的單車又偷了回來。

那個男生當然不甘心,找了一大群朋友團團圍住了阿貴。隨即,雙方撕打了起來,阿貴自然是寡不敵眾,不過他卻將整個身體都撲倒在車子上,死死地抱住自己視之為生命的單車不放鬆,發出了撕心裂肺的呐喊……

這輛單車承載了太多的東西。它是阿貴在這個城市裏生活的唯一希望,是他最初的也是最後的夢想。失去單車的痛苦,已經運遠超越了肉體上的折磨,所以,阿貴寧死也要得到它。

這一幕終於打動了那個男生和他的夥伴。於是他們以古怪的方式和解了,兩人決定輪流擁有這輛單車……

看過電影《17歲的單車》的朋友,都會不約而同為這一幕所打動。影片同樣也打動了柏林電影節的評委,獲得了評委會的銀熊獎。

雖然阿貴的夢想在現在看起來可笑而渺小,但是這樣一個為了夢想可以奮不顧身、堅持到底的人,我們周圍還剩幾個?

也許,我們被感動恰恰來自於我們的膽怯。我們不敢像阿貴一樣,勇敢地追求和實現自己的夢想!

你我之所以稱之為“人”,而不是阿貓阿狗,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目標和追求。

很多人常以貌似看透一切的語氣在說:這年頭哪裏還有什麼夢想?。無疑這是在自欺欺人。承認夢想的存在,並不是什麼不好意思的事,哪怕你的夢想微不足道,哪怕你的夢想高不可及,但它至少證明了。你還擁有自我救贖的希望!

有人歎息說,我們生活在一個不公平的世界中。但恰恰是生活的這種不公平和不確定,才使我們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如果一切都各安天命,龍入水,鼠打洞,人生也就無所謂樂趣和意義了。

最簡單的例子,莫過於在我們身邊,經常有名牌大學的畢業生,一輩子碌碌無為、過著平庸的生活:有的人,雖然小學都沒有畢業的,卻最終成為了出色的商人,過上夢寐以求的生活。

正如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所說:“如果你認為自己是一個三流的人,你就注定要一輩子過著三流的生活!”習慣安於天命的人,無論他在其他方麵有多強大,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總是會被擁有夢想並樂於改變的人踢到一邊!

我們可以認為。夢想對人的潛意識的影響是巨大的,沒有夢想的人生注定要淪為平庸。

而隻有不斷地追求,才可以幫助你實現夢想。

除此之外,不要忘記,阻礙你實現夢想的最大敵人,就是舒適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