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把一個個不良的習慣逐步改掉的時候,完美就在人生的前方微笑了。
習慣的力量有多大,也許沒有人知道。但正如文中所見,舊的思維方式會使出現重大轉機的生活回到原地。適時的改變習慣、改變自己,這才是改變生活的最佳選擇。
恒心
文/魯先聖
我認識這樣一個人,他是一個醫務工作者。但是他酷愛文學,他不願因醫務工作而放棄理想。可醫務工作又不允許他有大段大段的時間供他支用,他隻能利用每天的一小段一小段的零碎時間。
於是他就選擇了日記體方式,每天把零碎的時間利用起來寫日記。他記得日記什麼都有,天氣的變化,與友人的交往,讀書心得,買書的經曆,遊記,對時局的評論,人生的感悟等等。
現在他四十多歲了,他從二十多歲開始這樣不間斷地記,有時一天寫一兩千字,有時寫十幾個字,二十多年下來,他的書齋裏已整齊地疊起幾百冊日記本。他又把這些日記分類整理成若幹個部分,洋洋十幾卷,幾百萬字。
有人說,他的日記,是目前文壇的第一部長篇記事,也是我們時代的大百科全書。事實上,他的日記體創作,已為文壇所公認,是目前文壇上以日記體創作有成就的少數作家之一。
他沒有多麼巨大的創作構想,也沒有要成為大作家的奢望,他隻是矢誌不移地把一天一天的零碎時間揀拾起來,靠一個恒心,做一件不間斷的事情,他成功了。
所有成功的人,靠的就是恒心兩個字。不論多麼難做的事情,多麼浩大的工程,隻要不間斷地去做,總會成功的。
所有失敗的人,都是淺嚐輒止、半途而廢的人。縱有天大的才氣,不能長久堅持,缺乏恒心,也會一事無成。
有人瞧不起那散布在每天中的零碎時間,可生活中永遠都不會有整天、整月、整年的時間供你支用。而把這些零碎的時間集合起來,聚沙成塔,就找到了一座時間的富礦。
因而,恒心是度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試金石。不要聽他的高談闊論,也不要為他暫時的光芒所迷惑,隻看他是否在矢誌不移地去做一件事就足夠了。
每個人都有惰性,也都為自己的懶惰找了各種各樣的理由。但那些不甘於平凡、想要獲得成功的人,都用恒心戰勝了惰性。持之以恒、矢誌不移的精神會讓你敲開成功的大門。
掙脫羈絆
文/王偉光
法國作家左拉的父親是意大利人,左拉在巴黎上高中時,因為鄉音太重,被同學們譏笑為鄉下人。左拉兩次參加會考均遭失敗,主要原因是他的“法語不好”。
左拉是一位有理想、喜歡寫作的青年,為了謀生,他隻好東奔西跑到處尋找工作。左拉在剛開始學習寫作時,非常喜歡浪漫主義作家的作品,他早年的習作基本上都是摹仿拉馬丁、繆塞、雨果。
左拉的母親是左拉早期作品的第一讀者。母親對兒子的那種揮灑俊逸的浪漫主義作品愛不釋手。但有一次,當左
人類文明的進步是後人學習前人的經驗並加以創新而不斷發展到今天的。試想如果我們隻是學習,而無創新觀念,恐怕至今我們依然是刀耕火種般地生活著。拉再一次把他寫好的一篇小說給母親看時,母親卻說,現在這種浪漫主義風格的作品太多了。左拉不服,母親說:“你難道沒看出來,你的作品和浪漫主義作家的作品比起來,沒有一點創新與突破?”
於是左拉轉換眼光,把自然科學界對生理學和遺傳學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到他新創作的小說中去。左拉徹底改變了寫作風格,他寫出了眾多優秀的自然主義小說,在文學史上另成一派並成為一代宗師。
很多時候,那些最初引領你入門並使你引以為豪的東西,不久就可能會成為你羈絆的繩索,你隻有衝破習慣,掙脫羈絆,才能開創更加輝煌的局麵。
無人看見的鞠躬
文/何炅
在東京坐過一次小巴,是那種很不起眼的小型公共交通工具,從澀穀車站到居住社區集中的代官山。我上車就注意到司機是位嬌小的女孩兒,穿著整齊的製服,戴著那種很神氣的筒帽,還有非常醒目的耳麥。我們上車的時候她就回頭溫柔地說:“歡迎乘車。”我立刻就覺得這樣的車程是溫馨、愉快的。
路途中我發現這樣的司機最忙的可能是嘴。因為她帶著耳麥,時刻都在很輕柔地說著什麼,比如“我們馬上要轉彎了,大家請坐好扶好哦”,“我們前麵有車橫過,所以要稍等一下”,“變綠燈了,我們要開動了”,“馬上要到站,要下車的乘客請提前做好準備”。我覺得這樣也挺有趣,一邊坐車一邊還可以猜猜人家說的是什麼。到了其中一站的時候,司機講了很多話。正當我們猜測得難解難分的時候,車門打開了,上來一個同樣打扮的女司機。她向車裏的乘客們深鞠一躬,說:“接下來由我為大家服務,請多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