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關於學習:停下休息的時候,別忘了別人還在跑(2)(1 / 3)

在一個成功學沙龍上,一位在外企工作的職員,總在抱怨老板一直不給她加薪,所以她沒有動力更好地去工作。因此,她現在隻能做拿3千元薪水的事情,並且打算尋找一份更好的工作。於是,一位智者問她:“如果你是老板,有一位員工要加薪,可是他卻不願意多做一點事情,你會給他加薪水嗎?”她回答說:“不會的。”於是,智者又問她:“如果另有一個員工,主動做出超過目前薪水範圍的事情,你會考慮給他加薪嗎?”她說:“我會考慮的。”

最後,這位智者告訴她說:“你看,因為你沒有多做出一些貢獻,所以老板才沒有理由加薪給你。”聽了這些話,她恍然大悟,馬上決定無論老板是否加薪,她一定努力工作,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許多人的問題不能解決,活得不快樂,往往是他們思考問題時,目的不清楚,總是本末倒置。你要得到想要的結果,為什麼不主動付出?不付出就想得到,你怎麼會成功呢?有句話說:人們永遠要做的比得到的還要多,唯有這樣,你才有機會心想事成。

是的,要想成功,首先就得積極地付出!

中國和美國的區別就在於:美國的教育製度能幫怪才變成天才,中國的教育製度能把天才變成廢材。

對於中國的教育製度,很多人都覺得有所詬病,人們都在大聲呼籲加大改革力度。現在的高考也越來越像古代的科舉……

中國的教育為何會引起國民的普遍質疑呢,現行的教育體係真的很失敗嗎?為什麼歐洲那些西方國家可以出愛因斯坦、居裏夫人、諾貝爾這種對世界做出過突出貢獻的、連3歲小孩都知道的名人,而中國出個袁隆平就很稀罕了呢?當然,袁隆平老先生對世界做出的貢獻也很大,我們無法否認,在這兒我們隻是想來分析一下我們的教育與西方的教育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西方國家的教育:小學放鬆,中學發現興趣,高中培養興趣,大學寬進嚴出,因為他們要的是真正熱愛學習並學有所成的人才,而不是僅僅靠一張文憑來說事。而在我國的教育中,小學要加緊管教,中學更要發奮勤學,一旦跨過了大學的門檻,到了真正需要學習的時候,大多數人反而已經完全放鬆——反正四年之後都是那張文憑。

僅從這一角度來說,我們的教育就已經存在了一個很大的漏洞:沒給學生任何發現自己興趣的時間,報考大學專業完全聽父母老師,而大學之後的嚴進寬出政策顯然更是讓很多人大大放肆了一把,這不得不說是中國教育的失策。

很多家長說:“孩子,爸爸(媽媽)小時候就是因為家裏沒錢讀不了書,所以才想讓你多讀點書,考上大學,以後找個好一點的工作。”這句話我們經常會聽到,看似很溫馨的一句話,在心理學家看來卻完全是一種病態的表現,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別人身上!

其實,不是每個人都會讀書,而不會讀書也不一定就代表輸。事實上,很多取得偉大成就的人真正上學的時間卻很短,要有出息,首先得為自己找對路。

曆史老師說:秦朝統一六國的順序可以記為“喊趙薇去演戲!也就是韓趙魏楚燕齊……”

學習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如果你對它很感冒,又能找到學習的好方法,那麼學習生活便會變得有趣得多。

很多人都非常癡迷於遊戲,你要問他們沉迷的原因,他們大多會回答你“覺得好玩”。如果你不是一個熱愛學習的人,突然碰上了一個埋頭苦學的人,千萬不要覺得他們是神經病,或許他們就是那些找到了學習樂趣的少數人。

百家講壇學者、紅學專家馬瑞芳說:“《紅樓夢》是好玩的巔峰之作。”周氏兄弟對讀書也有兩個出人意料卻意味深長的比喻:魯迅說“讀書如賭博”,周作人說“讀書就像煙鬼抽煙”。真正會打牌的人打牌從不計輸贏,他們追求的是打牌中的趣味;真正的煙鬼不在於抽,而在於進入那種煙霧飄渺的境界。

著名的邏輯學家金嶽霖先生當年在西南聯大上課時,巴金先生的夫人蕭珊女士問他為什麼要學邏輯學,金先生直接回答的就是“為了好玩”。北京大學教授錢理群也坦率地告訴青年朋友們“學習和研究是遊戲,一種特殊的遊戲,它所帶來的快樂是無窮無盡的。”

因此,學習不在於家長的逼迫,而在於內心對學習的主動向往。那些真正善於學習的人,是學習的趣味拽著每個讀書人去攀登;為了好玩而讀書的人,才是高層次的讀書人,也是最有前途的讀書人。

停下來休息的時候,別忘了別人還在跑

現在,很多人都在提倡每天進步一點點。的確,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當前,如果你今天沒有進步,明天就要為今天的停留甚至退步,而加倍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