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性障礙還可能因為你與說話人的身位距離不恰當而產生。無論你離他們太近還是太遠,你都可能會覺得不舒服和受幹擾。
至於心理性的內部幹擾,可能是由於你喜歡新思想,也可能因為你不喜歡不同的意見和不同的價值觀。甚至可能是你覺得煩,思想容易開小差,或者動不動就下結論。緩解幹擾的辦法可見,潛在的幹擾很多,內部的和外部的都有。你要是不能排除它們,也得想辦法把它們減小到最低程度,你可以通過注意力聚焦來實現這一點,具體做法是:
1.做做深呼吸。這有助於避免去打斷人家,同時還使你的大腦供氧充足。你現在就可以試試,一邊深呼吸,一邊說話,這很困難吧?
2.有意識地促使自己去聽。不管是誰在說話,對那些特別有價值和有趣味的東西都要給予關注。千萬不要聽都沒有聽就一概抹殺。娛樂界的智者威爾遜·米茲納曾說,“一位好聽眾不僅處處受歡迎,而且最後,他也會有所知、有所得。”
3.在心裏複述說話人的話。這可以防止你的思想開小差,你的注意力也可以從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轉移到說話人那方麵去。
4.保持視線接觸。目移耳隨,這是自然的生理現象。對於你在用眼睛去看的東西,你也差不多會用耳朵去聽。
因此,如果你一時無法排除掉幹擾,就可以試著用用這些技巧。深呼吸、有意促使、默念以及視線接觸,這些方法都將助你一臂之力。向對方表示你在聽。
在這方麵,你可以先考慮一下別人是怎樣聽你說話的。想一想,在別人聽你說話的時候,你在對方身上積極尋求的是哪些反應?也許,大多數人都會想到以下四項內容:
第一,視線接觸。在我們交談的時候,這是關注的表示,反過來,當你對你的聽眾說話的時候,你若不把眼睛對著他們,你就會覺得像是跟一堵牆在說話。
第二,言語性反應。聽者口中不斷說出“嗯”、“呀”、“哦”、還有呢?,以示對他們感興趣。
第三,其他儀態上的暗示,比如微笑、點頭、身體前傾、直接麵對說話人以及露出欣賞的表情。事實上,這些儀表都會告訴對方,“我真的對你所說的感興趣。”說話人喜歡看到的正是這一點。
最後一方麵的示意是使用自己的表達去複述說話人的觀點,比如“如果我的理解沒錯的話,你的意思是說……”或者“換句話說,最大的問題是……”
凡此種種,你都要身體力行,這樣就是對說話人的禮貌。同樣重要的是,言者有心,聽者也有意,最終你會豐富你自己。
強化你的傾聽技能
對我們中多數人來說,要想提高聆聽技巧,其餘地是很大的。我希望你能夠把學到的東西盡快用到實際交流中去。跟做其他事情一樣,隻有熟能生巧,一開始不習慣並不要緊,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我相信你最終會提高這方麵的魅力。所以,在這裏,就怎樣更加善聽善解,我想再談一些看法:
1.抽一天時間,好好地聽聽某個人說話
找一個關係比較好的人,花一天時間,好好地聽他說。不要一般地聽,而是專心地聆聽。每次你都可問問自己:我有沒有努力避開浮光掠影?我注意人家的語音語調、儀表儀態了嗎?我在聽人說話時,是否注意了他的“話外音”?就這樣,你經常練習,直到養成經常催促自己積極去聽的習慣,從一時到時時,從一人到一般的人,這樣,對你來說,善聽,就是一項可用以贈人的禮物,它無損於你,對他人則甚為有益。
2.創造有益的聆聽環境
關掉電視。關掉呼機。收拾好散亂的紙片,把計算機關好。在你聽說話的時候,千萬不要剝指甲、嚼牙齒,要放下字謎遊戲,要放下針線活。總之,在聽人說話時,要給自己創造一個安靜、舒適、沒有幹擾的環境。如果條件不允許,那就可以提個建議,下次會議放到更好、更安靜的地方去進行。
關鍵是你要使對方覺得你正圍繞著他或她。千萬不要像某些老板那樣,在自己座位旁邊劃出一塊區域,讓員工和部下每隔十分鍾向他移一移。這會給人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3.對人家的插話也要洗耳恭聽
如果有人插話,你千萬不能發脾氣,那隻會增加惡意和增大雙方的距離。相反地,你要克製自己,心平氣和地聽人家把話說完,然後拾起自己的話題接著說。
約翰遜總統過去經常說:“在你說話的時候,你並不在學習”。所以,要顯示你的禮貌而不是你的敵意,這就等於告訴對方,我們大家都該這樣彬彬有禮。
4.凡事都要講一個適度有時候,一些初涉聆聽技巧的新手也會惹麻煩。比如有人告訴他要注意視線交流,他就用眼睛直勾勾地把對方盯得心驚肉跳。有人說要用點頭以示理解,他們就把自己的頭點得像浪尖上顛簸的航船。有時候,他們的臉色看上去像正在遭受胃痙攣,因為他們剛剛學過,在聽人說話的時候,要做出相應的臉部表情。直到最後,說話人才搞清楚,原來這些人剛剛參加了“聆聽”課程,或者新近讀了這方麵的書。但是我們說,任何好的東西,包括聽力技巧,都要恰如其分地、恰到好處地加以運用才好。用得過於誇張,還不如不用。
5.運用默記法
記“筆記”最有效的方法是默記。這種形式自由的方法,可以在不打斷交談的情況下,迅速有效地記下談話要點。你差不多可以用一張草圖把各主要信息聯係起來,由此生發出各項分論點和種種細節。
這絕不像你在學校裏學過的、用老式羅馬數字進行分類的方法,它很容易運用,也很有效。若你想在這方麵知道得更多,我推薦你去看一本好書,那就是托尼·布讚的《默記圖》一書。
6.注意你的儀表儀態
你的眼神和臉色,你的手勢、胳膊和腿的姿勢,以及你的體態,都可能告訴對方,對於他們所說的話,你是聽了、理解了,還是根本沒聽、沒理解。換個角度說,要是有人一邊聽你說話,一邊做一些下麵的小動作,你會作何感想?
O眼睛老往別處瞟
O歎氣
O打嗬欠
O皺眉頭
O把雙手別在胸前
O看著天花板
O清理指甲
O捏指節
O玩硬幣或甩鑰匙
O坐立不安
你也許會很快地得出這樣的印象,不管你正在說些什麼,他們都對你所說的沒有任何興趣,他們隻想讓你走開。
但要是換一種情景會怎樣?想想那個想對你這樣做的人:
O注視著你的雙眼
O頻頻微笑
O每隔一段時間就抬高視線
O恰當時候還能開懷大笑
O說話時使用富有表現力的手勢
O眼睛睜得大
O驚奇時吐吐舌頭
O翹起腦袋
O身體向你微傾
這個人對你、對你所說的一切肯定有興趣。而且,積極聽眾總會向說話人示意,“我明白”,“嗯——”,“是嗎?”……
在此後你將看到有些人喜歡身體接觸,有些人則喜歡保持體位距離。隻要你能留意這些個人習慣,你一定能夠聽得好。
同樣,當你用語言和表情向他人示意的時候,你也會建立起信譽和贏得支持。你也會因此而學到許多。
7.切莫枉下斷語
記得有人這麼說過,“頭上不要長角,要長天線。”確實,你如果對人有先入之見,以為他們很膚淺,瘋瘋癲癲,或者孤陋寡聞,那你自然就不會聽他們說話。所以,聽話的一個基本準則是,在聽完他人說話之前,切莫枉下斷語。不要僅僅根據他們的緊張,僅僅根據他們的模樣,更不能隻根據道聽途說的東西,去給人家下結論。
確實,聽有些人說話不那麼容易,你得有很好的訓練才能適應他。可能是他的嗓音沙啞難聽,也可能是他比你說得快,或者說得特別慢,而且他還老是用一些大字眼。但是,你不管是遇上哪一種困難,都要把它當作檢驗自己聽力技能的機會,而不要把它當作枉斷他人的機會。要給你自己一些時間,相信通過努力,你會更加適應和有效地聆聽各種風格的講話。
8.帶著同情去聽
不管你聽說話的人怎樣,是脾氣暴躁也好,是誇誇其談也罷,你都要記住:他或她也隻不過是要謀求生存,就像你和我一樣。我們所參加的是這同一場生理——心理的鬥爭。隻不過,有些人比另一些人有更高明的生存策略罷了。所以,對於那些不幸的人,要更多給予的是同情而不是嘲笑。
所以,要帶著同情去聽,就要這樣問問自己:“這些人的怒氣是從哪裏來的?””要是那是合理和無可指責的,那我又該怎麼做?”當然,你不是別人的出氣桶,也沒有必要把整個世界的重擔都壓至你自己的肩上。隻不過,你要是把這些問題想通了,你也許就會想著去給這些人一些撫慰了。說實在的,善聽,就其本質而言,也是一項獻愛心的舉動,唯其如此,它才有益於傷口的愈合。
9.要留意聽覺上的盲點
盲點,是指這樣的詞句,它使我們的思想遊移、脫離正題。它會自動帶來精神障礙,使我們難以再聽。某些這樣的詞句,確實會影響很多的人。比方說,某演講人正在談論個人收入和貸款方麵的事情,他口口聲聲地提到“銀行”這個字眼。但對那家企業的人員來說,銀行和收入和貸款是根本不同的兩碼事,所以,這個演講人每次提到“銀行”的時候,這些聽眾心裏就不舒服(仿佛他們都是“銀行家”),他們不時地從聽講中“遊離”出去。
所以,作為聽眾,你也應該注意這些盲點,注意做出自我調整。你可以找出那些使人惱怒的詞句,然後盡量避免它們,以此提高聽講水平。
10.醞釀和運用積極聆聽的態度
學會積極聆聽,就像學會自知自明一樣,需要時間和精力。你得一步步地加以提高,在精神狀態和生理活動雙方麵都下功夫,這樣堅持不懈,你就會收到相當好的成效。
一種積極聆聽的態度,能夠極大地幫助你去克服一些不良習慣。一種積極的聆聽態度,它要求你:
O把聽和說看得一樣重要。換句話說,人家對你說的,和你要對人家說的一樣重要。
O認識到:善聽有助於節省時間和精力。善聽者較少犯錯,也較少誤解人家。
O懂得這一點:認真聽別人說,不僅重要,而且值得。要從碰到的每一個人身上,去尋找你值得師法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