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隻在一念之間,怎樣理解這個觀點呢?舉個例子,經濟上很一般的人往往會羨慕那些吃大餐,瘋狂掃街,高調旅遊,優雅地出入高級會所的人,他們在羨慕的同時,或許也把這一切視為一種幸福。但是在別人眼裏,經濟上一般的家庭,總是其樂融融,和睦美滿,每天雖然辛苦平淡,但是能團聚在一起,那是一種美滿,一種踏實。兩者的對比,隻在於心態的差異,縱然沒有那些身外的奢侈,也一樣日出日落,後者的平淡甚至比前者的繁華更持久,這難道不是幸福嗎?幸福就看你去怎樣的看待了。
有一位年輕漂亮的女子和一位高大英俊的軍官結婚了,結婚典禮完成之後,他們選擇了一同住進了軍官的兵營,一方麵是支持軍官工作,另一方麵也算是體驗生活。蜜月還沒有度完,丈夫就接到命令,到沙漠腹地去參加軍事演習,把她一個人孤單單地留在了像集裝箱一樣的小鐵屋裏。
小屋周圍,隻有墨西哥人與印第安人,他們不懂英語,無法進行交流。盛夏時刻,驕陽似火,酷暑難熬,年輕漂亮的女子,一個人獨自悶坐在像蒸籠一樣的小鐵屋內,孤單寂寞,煩躁不安。無奈之際,她寫信給父母,想離開這鬼地方。父親的回信隻寫了簡單的三句話,第一句是:“你咒罵,你傷心,日子一天天過去。”第二句是:“你快活,你歡樂,日子也一天天過去。”第三句是:“你選擇哪一種活法?”
年輕漂亮的女子,看了父親的來信後,感到無比的慚愧,決定洗心革麵,留下來在沙漠中選擇自己的快樂生活。於是,她一改往日的消沉,積極地麵對人生,與當地人廣交朋友,與他們一起勞動,學習他們的語言,了解他們的風俗,熟悉他們的生活,把自己徹底地融入到當地人的生活之中。
她以真心對待人們,人們也回報了她真情。她非常喜愛當地的陶器與紡織品,於是人們便將舍不得賣給觀光客的陶器、紡織品送給她作禮物。她的求知欲望與日俱增。她十分投入地研究了讓人癡迷的仙人掌和許多沙漠植物的生長情況,還掌握了有關土撥鼠的生活習性,觀賞沙漠的日出日落,並饒有興致地尋找海螺殼……她於是拿起了筆,一本名為《快樂的沙漠》的書兩年後出版了。
沙漠沒有變,當地的居民也沒有變,隻是年輕漂亮女子的心態變了。一念之間使她變成了另外一個人,痛苦與沉寂沒有了,代之而來的是幸福和愉悅。由此可見,心態是多麼重要。一個小小的轉變,可能就意味著一場幸福的到來。
生活中常常是這樣,麵對同樣一種情況和境遇,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的心理反應,也就會以不同的心態來麵對這些情況與境遇。一位精神病醫學專家說過:“造成自己精神折磨和痛苦,影響一個人幸福的,並不是物質的貧乏和豐裕,而是一個人的心境。”誠然,如果把自己的心浸泡在困難、挫折、偏見、誤解、後悔、遺憾之中,痛苦必然會占據整個心靈,人就會慢慢消沉,繼而走入不幸的深淵而無法自拔。
我們每天都會遇到很多事情,這些事情之中總會有讓我們不如意的;我們每天也都會產生很多想法,這些想法之中總會有不愉快的、消極的。那怎麼辦?是受這些不如意、不愉快控製,還是積極地從另一個角度去淡化它們,戰勝它們,從而給自己一個晴朗的內心,一個燦爛的笑容呢?因此,當幸福或者不幸福隻有一線之隔的時候,主動權就握在我們自己手裏。
所以,雖然生活當中總會有很多不幸,但是我們要善於學會去挖掘幸福。因為如果懷著這種積極的心理暗示,我們就會快樂起來,而快樂是會傳染的,一旦我們快樂起來,生活也就會快樂起來。在良性循環的作用下,快樂會越來越多,我們就會覺得越來越幸福。古語雲:“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意思是說,福與禍全是人們自己招來的,全在於人們的一念之間。幸福是一種心態,一念愉悅,神清氣爽;一念不正,痛苦萬分。總之,記住一句話:幸福隻在一念之間。
幸福來自生活感悟
幸福是人們心理欲望得到滿足時的狀態,是對生活的滿足並從生活中得到無限樂趣而希望持續久遠的一種愉快心情。這種心情,是一種爽朗著幸福的心情,一種用寧靜的心去領悟生活的感觸。這種感觸,是一種愉快的感受,一種用心去體驗幸福的感覺。所以,幸福的內涵,就是生活中沒完沒了的快樂。換句話說,幸福來源於對生活的感悟。
心靈的滿足是幸福的源泉,隨著滄桑的歲月積累和豐富的生活感悟,人們才能慢慢地領悟到幸福的真諦。每個人的人生閱曆和生活感悟,造就了每個人不同的幸福感悟。其實,生活本身,就是快樂的源泉,也是孕育幸福的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