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生辰考辨

辛亥革命時期的偉大行列中,秋瑾是屈指可數的女革命家。對於她的光輝業績,包括文事武功、崇高品格以及卓越才能,學術界無不予以高度的評價。但是對她的生年,卻意見紛繁,爭論頗多,幾乎成為史學的一樁懸案。

一、秋瑾出生於1879年。

此說始見於吳小如的《秋瑾烈士生年考》一文。邵雯在《秋瑾出生年代初考》一文中,又對此說法作了較詳細的論證。他們的主要論據是:1、秋瑾係在其祖父宦遊福建期間出生的,據《福建雲霄文中資料》第三輯記載,秋瑾祖父秋嘉禾赴福建雲霄縣任職時間在光緒四年(1878年),“第二年生一女孫”,則秋瑾應生於1879年;2、從秋瑾結婚時的年齡推算,秋宗章在《六六私乘》中說其姐秋瑾“於光緒二十二年正月五成禮”,“年十八嫁湘人王廷鈞”,據此向前推算,秋瑾也應生於1879年;3、秋瑾本人在詩作《泛東海歌》中,有如下詩句:“愧我年廿七,於世尚無補”。此詩寫於1904年秋瑾東渡日本留學期間,也可以證明她生於1879年;4、根據《浙江辦理秋瑾革命全案》的有關卷宗,秋瑾供詞自稱自己:“年二十九歲”,也可推定其生年1879年。

二、秋瑾應生於1877年。

此說係郭延禮在《秋瑾年譜簡編》中明確論定的。郭延禮主張,考前人生年,一般當以親筆為據;在有關秋瑾生年的諸種說法中,大多缺乏直接史料根據,唯獨1877年說由秋瑾本人留下了最珍貴的親筆史料。1904年(光緒三十年)秋瑾寫給盟姊吳芝瑛的《蘭譜》中自稱:“年二十八歲,十月十一日卯時生”。據此,則秋瑾生年當為1877年。這一《蘭譜》,確係秋瑾親筆填寫,現藏浙江省博物館,有實物可證。郭延禮還認為,這一生年與秋瑾詩中“愧我年廿七”以及《供詞》中的“年二十九歲”並不矛盾,因這後兩處所記年齡,均係秋瑾留學日本以後的事,當以周歲計算的。

三、秋瑾的確切生年應為1875年。

此說最初出於秋瑾幼弟秋宗章所作之《六六私乘》,其中寫道:“伯姊實生於閩,時為光緒元年(即1875年)夏正十月十一日也。”

近年,秋瑾胞妹秋王呈之女王慰慈在《關於秋瑾的確切生年》一文中,擺出不少史實,進一步論證了秋宗章《六六私乘》中關於秋瑾生年的記載不誣,強調指出秋瑾確實生於光緒元年(1875年)夏正十月十一日。她列舉的理由是:1、其母秋王呈生於光緒四年(1878年)陰曆三月初一日,據此,秋瑾作為秋王呈之胞姊,豈能生於1879年?至於秋瑾生於1877年說也不能成立,因秋瑾生日為陰曆十月十一日,若她生於1877年,則姊妹前後相距僅不到半年,不符合十月懷胎的常理。2、秋王呈在世時,常同王慰慈兄妹等人談起秋瑾少年時代的往事,其中有一則是:秋瑾童年時,其父秋壽南曾請一位算命先生給她們姊妹倆測字算命,秋瑾比妹妹大三歲,屬豬,因鼻梁上一段骨節微隆突,算命先生看相後,說她“命宮祚薄,三十三,命中關”雲雲,當時家人並未介意,不料後來竟不幸言中,果然在虛齡三十三歲遇難。秋王呈每當談起這段往事,總為胞姊的“命乖運蹇”而長籲短歎,黯然神傷。據此,更證實秋瑾確實生於光緒元年(1875年)夏正十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