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大佬開始覺悟
商業
作者:覃怡敏
穀歌的跳腳仿佛還發生在昨天。
2012年9月13日,宏碁原定召開發布會推出采用阿裏雲係統的新款智能機。然而,身為OHA聯盟(Open Handset Alliance,開放手機聯盟)的宏碁卻受到了穀歌的直接壓力,最終迫使發布會在正式開始一個多小時前被臨時取消。
自2007年11月穀歌構建起OHA,就意在與蘋果iOS直麵競爭。近年來,穀歌通過OHA把手機廠商團結在一起打造了Android生態,但Android的“開源”贏得了開篇之後,卻也正在慢慢成為其命門,試圖主導Android生態的穀歌已無法給其中的手機生產商提供更好的發展空間。
穀歌要求所有OHA成員信守承諾,致力於建立統一的Android平台。出於自身利益考慮,Android的“內核”容不得被使用者改變。這是穀歌的底線。
但各路手機生產商必須依靠“差異化”才能維持競爭力,一些廠商改界麵,改尺寸,加進一些自己的App,還有一些廠商可能開始觸動Android 的“底層”……這一切都導致Android出現碎片化——這與穀歌加強對Android生態控製力的衝突愈發凸顯,桌麵下的不滿正在開始蔓延。
Tizen的出現也是Android陣營至今為止一次最大的分裂,利益分配不均帶來的猜忌和不信任永遠是戰爭的導火索。
Tizen已經是在吸取了幾個聯盟企業過去的失敗經驗而再造的混血兒,它是新生力量,卻對市場需求十分熟悉。當穀歌已然從生態的推動者變成了製約者後,倘若Tizen的開發模式真能引發國內大佬們的聯合,那麼在本來就令穀歌無奈的中國市場,輕則Android被重創,最好的結果是中國人也將有自己的移動端OS。
備份係統並非杞人憂天
Android碎片化後需要合縱連橫
Android已經愈來愈碎片化,除了穀歌的“親兒子”Nexus,我們可以在其餘的品牌手機上看到各式各樣的界麵,裝載Google Play、Android Market、安智市場等由官方和第三方外加硬件廠商開發的應用市場,下載來路不明的各版本軟件。
我們很難想象這樣一幕的發生:穀歌為了阻止Android的分裂性而通過法律途徑起訴一家公司,又或者將某個應用從Google Play下架。
但這一幕或許很快成真。當已經成為了Android代名詞的三星,也不忘記另起爐灶推出Tizen之後,很多人都開始預測,穀歌要“回收”Android了。
中國一直是Android生態的沼澤區,諸如阿裏雲、聯想LePhone這樣的OS,都有可能攜手國內的手機品牌商打造一塊“變種Android”的特區,手機水貨市場更是催動了各種“碼農”自己改動的ROM的刷機量——因為後麵同樣有商業利益驅動,這樣的蠶食也是一種打破OS壟斷的方式。
麵臨生態係統裏的雙雄對峙,早在2010年,阿裏雲就收購了猛獁科技開始打算有所行動,即使是不知道未來前途,但在他們看來,在移動端的一些動作和儲備、計劃是必須要做的。阿裏雲必須要防患於未然。
但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穀歌吃了亞馬遜對Android“深度改造”的暗虧之後,選擇了拿阿裏雲OS殺雞給猴看。
這警示了產業鏈上的其他廠商。盡管不同的廠商目的需求並不一樣,但他們發現,iOS進不去,Android盡管可以用,但是產品未來的話語權卻不在自己的手裏。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指出,當穀歌覺得Android版本過於分散之後,它也會來做規範,收緊之後Android也並不是那麼“開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