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數字出版盈利之路走不通?(1 / 3)

數字出版盈利之路走不通?

商業

作者:牛巍

靠《盜墓筆記》一舉成名的作家南派三叔,曾幾何時還是一位忠實“果粉”,如今卻是蘋果最大的受害者之一。多少個日日夜夜,揮筆散汗奮戰在夜燈之下凝結出的作品,竟成為了蘋果應用商店中最暢銷的免費盜版圖書。

“煩!”北京磨鐵數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裁畢建偉不止一次在辦公室“發飆”,僅就《明朝那些事兒》、《盜墓筆記》的盜版問題他已經向蘋果公司投訴不下六次,但至今其旗下的暢銷書仍舊可以在蘋果上免費下載,搜索排名甚至在售假6元的正版之前。

當作者、出版商心急如焚、暴跳如雷之時,或許正是很多讀者樂得自在之時:早就不買書了,都什麼年代了,直接從iPad上下載啊,誰還花錢看書?

靠版權生意吃飯的商人和廣大讀者都屬於數字出版道路上的參與者,同樣期盼數字出版能夠為他們的閱讀世界帶來改變。但是他們中間尚存一條鴻溝,這中間有法律、價值觀,更重要的是利益。

“現在不付費看書,以後就無書可看!”是出版商們心中憋了許久的心聲。Kindle在中國亞馬遜上線後似乎正在用事實證明,這並非隻是恐嚇。在Kindle中國書店裏讀者能看見的暢銷書,如同一頓盛宴之後的殘羹剩飯,寥寥無幾。期盼而來、失望而去,讀者的不付費,切斷了整個數字出版的利益鏈,對於炙手可熱的暢銷書來說,既然數字出版獲利之路走不通,就幹脆不走。

即便是在數字出版道路上做了12年的華章圖文董事總經理周中華,也無法預測這些紙書時代留存的經典何時能在數字出版上擺出一桌“饕餮盛宴”。

“我們隻能在前行中不斷試錯。”這是周中華在數字出版道路上12年中,最直接、最徹底的心聲。

是數字閱讀的接受程度太低了嗎?由中國電信天翼閱讀發起的“數字閱讀用戶滿意度調查”顯示,喜歡數字閱讀的比例達到46.38%,高於喜歡紙質閱讀的36.41%。他們同樣等待著優質內容在電子平台上的出現。這時候,盜版就像是橫亙在出版商與讀者之間的一條鴻溝,而數字出版需要整個鏈條的全麵抗擊才能奮戰到黎明的那一天。

吃了就不願意吐出來

賠錢的買賣誰來做

在爭奪讀者的戰爭中,電子書的對手不是讀書人眷戀的紙書,而是處於異類空間中、躲在陰暗角落裏的盜版,這也正是阻礙數字出版市場推進的關鍵環節。

當我們看著地鐵裏緊盯手機小說的乘客,看著平板電腦裏擁擠的的私人書櫃,我們似乎要對盜版心存感激,正是它們讓這個市場的潛力迅速爆發。然而又正是它們讓這個市場縮水了至少10倍。

以《明朝那些事兒》為例,磨鐵數盟推出的收費APP平均每天大約有60個付費下載,也就是每天360元,如果存在4個收費的盜版,那每天盜版的收益就是4×360等於1440元。按照一年計算,盜版銷售收入有50多萬元。

以非先行者的姿態進入數字出版領域的藍獅子,所麵對的也是一個被壓榨、剝削的“封建社會”。2011年才進入數字化出版的杭州藍獅子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副總裁崔璀坦承,為了與0元的盜版讀物爭搶讀者,低價是整個行業最常見的應對措施。

“低價策略會讓我們出版商都完蛋。”周中華不無焦慮。目前電子書定價大多是紙質圖書的15%~30%,即便在出版商眼中,這個價位已經是低得不能再低了,但“屈尊降貴”仍沒能贏回多少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