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後的逆襲
優生活
作者:曾小亮
馬雲最近辭任阿裏巴巴集團董事局CEO的新聞在網絡上引得沸沸場揚。在一封發給內部員工的公開郵件中,他說道:我們這些60後該退場了。現在要把舞台留給80後的年輕人,由他們引領未來。
60後真要退場了嗎?
最近是社交季,經常不是在派對,就是去派對的路上。年底參加了大大小小的活動數十場:各種企業年會,各種主題的頒獎活動,各種客戶答謝會等。一個最深刻的印象是:80後都紛紛登場,開始挑各種企業的大梁了。比如海航旅業的老總張嶺就是80後,還有YY的老總李學淩以及陌陌的老總唐岩等。當越來越多的80後甚至90後紛紛登場,70後該怎麼辦?
這真是一個嚴竣的問題。這一波互聯網創業大潮最鮮明的特點就是:互聯網是年輕人的天下。機會又稍縱即逝,當70後還在左右徘徊時,80後可能靠著自己的好體力和敏銳感等,早已經捷足先登。所以,我的一位70後朋友抱怨說:他已經在職場中無法混下去了,因為他的領導都是80後。80後管著70後,就算人家沒話說,我這位朋友覺得自己都覺得天天虱子咬頭—— 領導都管自己叫大哥了。
70後其實也是尷尬的一代,80後抱怨房價高企,大學擴招導致就業壓力加大;70後其實也是困難的一代:他們創業時,既沒有60後的改革後百廢俱興到處都是機會的大環境,也沒有80後趕上了互聯網大潮時不憑關係,隻憑個人能力的大好時代;70後是規矩的一代,他們上大學,然後去找個工作。想創業時,要論資排輩,在一個市場經濟不健全的時代,比80後更要拚爹。
所以,今天的許多70後,可能也曾躊躇滿誌,可能也曾左衝右突,但是,殘酷的現實使許多人至今不成功。可能依然是單位的小科員,是某個私企的中層,隨著年華的老去,他們的夢想可能依然沒有褪色,但是現實不等人。恍惚之間就會發現,屬於一代人其實可能隻有五年的機會,然後五年沒有抓住,你的人生似乎就隻有走下坡路這一條道了。
怎麼辦?娃哈哈的宗慶後似乎給後來創業者一種鼓舞。宗慶後50多歲才開始創業,那時,他麵對的質疑也非常多。他的競爭對手都是30多歲時就已經意氣風發、指點江山,而他一個半老頭子,無論從體力還是銳氣都能拚過年輕人嗎?宗慶後用自己後來的的成功證明了:創業不分早晚。我們回頭來看一些少年創業者,曾經媒體捧殺,無比輝煌,但後來如流星一般墜落者也不在少數。反倒那些大器晚成者,走的步伐更堅定、更紮實,憑著自己厚實的人生曆練,反倒能平穩地將事業的大船平安駛得更遠。
所以,70後,依然是人生的黃金期。
這時候,要相信自己的優勢:更紮實的生活經驗,更不焦不燥的心態,更廣泛的人脈,更好的資源積累。
更重要的是,依然像宗慶後50歲創業時一樣依然心懷夢想。那麼要相信,總有一天你還是會成功。這不是淺顯的心靈雞湯式的安慰,而是上帝從來不虧待那些始終熱愛生活、滿懷激情而活著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