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彥被貶謫了。
宋代據說每位皇帝在登基之前都會有一個不識字的老太監領著即將在為的新皇帝到太祖的墓碑前拜祭,墓碑上有幾字箴言,一共是三條,第一條是不殺諫官,第二條是不殺文人,第三條說的是不殺一二條所說之人,所以我們看到宋代的曆史上文人惹怒了皇帝一般都是一貶再貶,卻極少有直接殺掉的。
李彥、朱劻這些人那是罪有應得,弄得天下交困,夷狄交侵,老百姓恨不能剝其筋,吃其肉,朝廷這才下令賜死,不過李邦彥的運氣要好些,隻是被貶謫了,算是退出了政治舞台。
大宋仍舊在按照自己原本的軌跡接著發展,現在是一一二六年的三月,曆史上的北宋會在不足一年後的一一二七年滅亡。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大凡王公貴族們隻想著每日爭權奪利、飲酒作樂了,這王朝大多也是日薄西山,國祚將近了,這是中國曆史一個始終都沒跳出去的怪圈子,所謂成由勤儉敗由奢,大致如此。
朝堂之上的宋欽宗趙恒雖隻有二十多歲,而此時卻瞅著卻像是個四十歲的人,臉上飽經滄桑。
金國怕是不會善罷甘休,隨時都會南下,而且自己那個道宗皇帝的老爹再過幾天也要從鎮江那邊回來了,這個老不死的,這會兒回來會不會又提起易位的事情?這些事兒都讓這個年輕的皇帝心裏感到頗為緊張。
趙恒這人其實不太適合做皇帝,說白了也是中國曆史上有名的昏君了,性格反反複複,沒什麼遠見,也沒什麼主心骨,就說處理種師道和李綱一事吧,朝廷大軍當初夜劫金營失敗,損失頗大,金人也因此惱怒,再次發兵圍住東京,趙恒這就氣急敗壞,臨陣易帥,革了李綱和種師道的職,此舉不得人心,搞得東京城裏發起了大規模的學生運動,太學生陳東等人在宣德門上伏闕上書,十幾萬人跟著都在東京城裏鬧騰,民心大動,欽宗這又著急忙慌的把二人官複原職……
沒有主心骨的人啊,做事就是如此反反複複,俗語講易反易複小人心嘛,皇帝這個位置趙恒做的確實不怎麼舒坦,動不動就被老百姓指著脊梁骨罵,李綱是不懂軍事,可是人家起碼敢打啊!你寵信的那些什麼李邦彥、朱劻這些人呢?除了斂財,見了金人那就是一條狗,一條搖尾巴的狗!
如今老百姓在戳著自己的脊梁骨大罵,朝堂上呢,動不動就亂成了一鍋粥,主戰的,主和的,中間派的,動不動就打起了羅圈仗,轟轟隆隆的簡直就像個菜市場,一眾人都在嘰嘰喳喳你言我語,你說我不對我說你不好,這段時間每逢上朝趙恒就雙眉緊鎖,大呼頭疼。
當下的大宋風雨飄搖,需要的是一個強有力的君主,可是高坐堂上的偏偏就是這麼一個絲毫沒有主心骨的人,這還不算,這個沒主心骨的人身後還有一個藝術家出身的道宗皇帝!
道宗皇帝趙佶寫字畫畫都是把好手,可是治國就有失偏頗了,連蔡京這麼號不務正業的大奸臣都說道宗皇帝是豐亨豫大,整天就想著在家山驕奢淫逸,絲毫都不想著治國,這麼號不比他兒子趙恒好多少的人物,還偏偏喜歡指手畫腳,如今國家已經風雨飄搖了,他又開始寵信了別的兒子了,想著把這個兒子扶上皇帝寶座算了,現在的皇帝兒子不太聽話,能力似乎也……
這不,趙佶還沒等回來,趙恒就得到風聲了,過幾天可能老皇帝會想著換個兒子當皇帝。
誰會希望坐上皇帝寶座了然後再被人拉下來?趙恒也不想。
每天被這麼些亂七八糟的事兒搞得心煩意亂,趙恒也是頗為心絞了,如今他正在書房裏召見種師道。
說了一大堆什麼君君臣臣的道理,趙恒這才切入正題,要種師道率軍馳往河北西路,北宋先前為了防禦西夏,大批兵馬都是鎮守在秦鳳路和永興軍路,這個檔兒女真南下,北地竟無一強軍!
朝廷這才想著把一向最能打仗的西軍調往河北。
君臣一陣涕淚相流,種師道自然也感謝皇恩浩蕩,不敢怠慢了皇命,隻是臨了趙恒一句話讓他有些丈二和尚。
“朕的諜報司前些日子來報,說大名府外有一支來自相州的土匪駐紮在城外,首領是喚作什麼秦嶽的,大名軍竟不能擋,大名知府還私下給這支土匪使了銀錢,乞求他們退兵!哼,朝廷命官竟然如此沒骨頭!也算是丟盡了朕的臉,此行你去河北,一並將這股匪子剿了,省的朕在這東京城裏也睡不安穩!”趙恒恨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