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嶽把火繩槍和三眼銃的製作法門詳細的寫成冊子交給了宗澤,還留了幾個隨軍的山寨匠作房出身的匪子,他們都懂得如何製作這些火器。
寫完冊子忙活完製作火繩槍的事兒,這會兒也已經是下午了,十萬斤生鐵也已經搬到了船上,秦嶽舒了一口氣,告別宗澤等人,這就大喊一聲:開船。
秦嶽這次建造的都是些小船,大船這小漳河也跑不開,十萬斤生鐵裝進去,幾十條小船這都吃下了很深的水,船身一半都沒在水裏了,不過好在回去的時候是順風,拉起風帆,順風順水的,跑的倒也還算暢快。
嚼著牛肉幹,秦嶽忍不住一陣發笑,宗澤這個小老兒,態度變化的倒是真有些快了,先前還在猶猶豫豫的,拿不定主意,這會兒不光是同意了,而且還反過來跟自己做起了生意,要起了自己製作火器的法門,你說好笑不?
瞅著宗澤的滿頭白發秦嶽真心的有些心疼,否則自己也不會那麼大方就把火器的製作法門交出去,一個六十多歲的老男人為了這個國家為了這一地的百姓竟然屈尊去求一個山寨的土匪,這對骨子裏驕傲的中國古代士人來說得需要多大的勇氣?
秦嶽打心眼裏有些佩服宗澤。
似乎是感受到了船上人愉悅的心情,小船在水中也是跑的飛快,滋滋的嘩啦開水波這就破浪前行,歡樂的前進。
此次西去磁州府總體來說還算順利,既弄到了生鐵,又結交了宗澤並且建立了長時間的合作關係,秦嶽頗有些高興,事情順利就好,隻要自己有大量的生鐵和銀兩,自己就能招兵買馬就能所向披靡。
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秦嶽這次出行身邊都是帶著幾隻信鴿的,以便於隨時和營寨和大青山那邊取得聯係,隻一會兒的功夫,信鴿兩次飛過來,第一次是個好消息。
誌敏那邊在成安縣那邊終於挖出了鐵石。
飛鴿傳書大多不會洋洋灑灑的寫上幾萬餘字,一般都是簡簡單單的幾筆帶過,隻求能把事情說清楚就好,可是誌敏明顯是太興奮了,羅哩羅嗦的說了一大堆,也是苦了這個家夥沒日沒夜的守在礦井邊,一塊一塊的用吸鐵石試著這礦井裏出來的石頭。
鐵石裏含鐵很高,這個秦嶽早就知道了,後世成安縣城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富鐵礦之一,出井的鐵石裏自然含鐵不少。
朝廷的大軍正向北馳援,不過看樣子,會來這大名城外掘咱這營寨。
這是徐茂才寄給自己的信裏所說的,北上的朝廷大軍秦嶽知道,該是種師中的軍隊,這支軍隊從滑縣出發,這會兒是要北去援助太原的,太原是金兵南下的最大障礙,粘罕也是豁出去了,東路金軍都回撤了,這家夥還是在沒日沒夜的攻打太原,此次西軍北上就是為了能牽製金軍和解太原之圍。
這麼一支十萬的軍隊北上竟然會繞一個大圈子跑來大名打自己的營寨?這是秦嶽始料未及的,當下秦嶽沒覺得自己有那麼大的能量能和種師中這種名將平起平坐,更沒覺得朝廷會如此的“重視”自己,如果他知道這是宋欽宗趙恒的命令的話,怕更是會驚得眼珠子都掉出來吧。
現在趕回去已經有些來不及了,信上說朝廷的大軍怕是轉瞬即至,自己如今帶著這麼多的生鐵拖油瓶,陸路又斷了,走這水路拉著這麼多載貨吱吱悠悠的哪裏能跑的太快?
秦嶽第一次有了急迫的心情。
……
哨騎不停在報告官軍的距離,徐茂才的眉頭皺的越來越深了,五十裏,騎著馬的官軍可以轉瞬即至,來人少說有五百,大馬金刀、煙塵滾滾的這就衝了過來。
大名城牆上的官軍也是蠢蠢欲動,知曉朝廷官軍這次路過大名會為自己出頭,先前那個沒骨頭的大名知府這會兒也是挺直腰板走路了,集結兵馬,隻等朝廷大軍打的眼前的土匪潰不成軍之際自己再率領大名軍出城,那不是一戰可定?
大名城牆上的知府大人滿麵春光,哪裏還是當初求秦嶽離開大名府的那副低聲下氣的樣子?
哼,你們不過一支土匪,還能敵得過朝廷百戰百勝的西軍將士?想到這裏大名知府更是一陣譏笑,心裏樂開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