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金玉良言(1 / 2)

翠軒閣是外書房,離他所住的地方僅有一箭之地,隻需要轉過一段回廊即可。 Ww WCOM

溫翁和傅主薄所居的東院,是位於府東邊的一座單獨宅院,有直接的側門可供進出,帶來建康的幕僚文士賓客都住在那兒,好在當初他選住的屋子時,並未選正房,而是選了臨東邊的錦華軒,極靠近東院,來往極方便。

隻為這一樁,溫翁和傅主薄便對他讚不絕口。

並未等多久,溫翁就過來了,“傅剛才讓十八郎君叫去了,我來時已派人去告知他,想是要一會兒才能回來,由我先陪郎去見見袁桓兩位將軍。”

“也好,有阿翁就可以了。”鄭紜微躬了一下手,之後才道:“我已讓僮仆先招待他們進翠軒閣品茗汁,袁六郎就罷了,隻是桓三郎,若是這趟過來,他直接提及和十娘的親事怎麼辦?”

話鄭紜唯一接到過一份阿耶的信,便是當初五郎鄭緯在襄國拒婚後,阿耶寫信嚴切告知他,那是權宜之計,鄭綏的婚事沒經過他,旁人所都作不得準,更不許鄭紜插手。

“應該不至於吧。”溫翁猶豫了一下,“他比十娘整整大十一歲,因大郎的關係,可是從來隻把十娘當妹妹看待。”

“阿翁,您所的是四年前,那時十娘隻有十歲,提及婚事,或許尚早,可而今,十娘已經十四歲,何況五郎的話,早已傳揚開了。”完,微微一頓,又道:“就我去京口,第一次拜見四叔公,四叔公就提及這樁婚事,我當時隻推不知,重申過十娘的婚事是要經過阿耶的做主才行,隻是我冷眼瞧著四叔公,卻是很滿意這門婚事。”

很滿意算是客氣的話了。瞧著四叔公當時的一臉諂媚的笑意,是恨不得巴上這門親事才好,還提及要讓四房庶出的孫女作陪嫁,隻因四叔公是他長輩。他如何也不能非議長輩,所以隻當作視而不見。

溫翁撫著下巴的山羊須,點點頭,“那就容易,若是桓三郎真的提及。就熙熙婚事幾個兄長都做不得主,要二郎君同意才行。”

“就這樣?”

溫翁頷,“據我所知,桓三郎的婚事,耽擱至今,也是他眼界太高的緣故,桓大將軍在日,他一心想娶個高門嫡女,隻因他庶出的身份,又不能承爵。桓大將軍親自上袁府求親,袁將軍都不曾同意,至於王謝兩家,就更不可能,後來桓大將軍驟逝,他雖繼承了爵位,但中間守了三年的喪,兼之這兩年徐州一直不太平,也無暇顧及此事。”

這些,是他在大郎鄭經身邊。聽大郎的。

“那就聽阿翁的。”反正桓裕也去過滎陽鄭家,還陪過宗侃見過阿耶一次,也知道阿耶難通,於女兒的婚姻事上。強調門第家世人才,已接近於苛刻的地步,宗侃若不是當初大兄一力堅持,最後還服伯父,由伯父親自出麵勸著壓製阿耶,又有阮遙作保媒。隻怕婚事也不能夠成。

縱然五郎過,九娘的婚事可由他做主,但他若真再替九娘選擇一個和宗侃一樣的人,隻怕他很快便會收到阿耶的第二封家書。

鄭紜帶著溫翁出門,廊廡下的柳樹,讓積雪壓沉了枝條,屋簷上掛著一串串冰棱,西邊的霞光,澄紅似血,這是今年的第一個晴日。

人勝日的晴,往往象征一年風調雨順,人口安泰。

一進屋,就瞧見坐在左邊第一個位置的桓裕,束帶冠,一身玄色衣裳,腰間佩劍,星眸燦燦,眉角鋒利,到底是鎮守一方的將軍,相比於四年前,更顯得成熟穩定,身上平添了幾分威嚴之勢,氣勢奪人,讓人無法忽視。

唯獨那張白晳的麵容,俊朗的五官,與這氣勢不相容,很是違和。

鄭紜上前一揖禮,桓裕也起了身,回之一禮,“阿盛,四年不見,別來無恙了。”

“雖四年不曾見,但阿盛也悉知近年來將軍抗擊羯胡的功績,將軍之威名,可是日日在耳畔響起。”

“那不過是打鬧,不值一提,你這般起,我都覺得羞愧。” 桓裕搖頭,眼眸一轉,含著幾分笑意,指了指身旁的袁循,“對了,阿盛,這是袁大將軍的世子袁六郎,如今官拜襄威將軍。”

“某知道,我們之前認識,在荊州時,還多謝將軍照應。”鄭紜瞧了袁循一眼,拱手一禮,這一眼瞧去,才現,袁循整個人瞧起來憔悴許多,眉宇間盈滿了沉鬱之色,聽了鄭紜的話,忙拱手還一禮,連道數聲應該的。

雖是如此,但鄭紜隻看了一眼,待和袁循互見完禮後,便轉頭邀請桓裕坐下,之後,方轉身到主位上跪坐下來,溫翁跟著跪坐在鄭紜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