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言語不通的爭吵召來一大圈圍觀者,意大利胖子頓時編造出鄙薄這位學生的理由,引來大家十分動容的同情。
學生百口莫辯,隻好走為上策,臨別贈言是七八句純粹的國罵,最後還加上一句英語:“祝你永遠如此這般生意興隆,上帝保佑你!”然後滿臉通紅地揚長而去。財物兩失,學生十分悲涼。
走了不到50米,那個意大利胖子追上來了,學生連忙脫下背包,準備打架。但那個胖子氣喘如牛地走近跟前,雙手退回了學生百分之百的錢,並溫柔地和學生說話,緊緊地握手和擁抱,微笑,然後回到攤子那邊去了……學生一下子蒙了,好半晌才回過神來。
學生在向黃永玉解釋這突然變化的原因時說:“可能我當時提到了上帝……”
感悟:
信仰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對於一個人的信仰,我們一定要尊重,不要冒犯。在某些時候,提及對方的信仰,並給與尊重,可能會解決某些棘手的問題。
把對別人的關心,轉達為對別人的幫助。
科林·盧瑟·鮑威爾生於紐約,父母是牙買加移民。鮑威爾從小聰明好學,意誌堅強,並且樂於助人。他當過裏根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曾經被布什總統任命為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任該職的黑人,也是最年輕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2001年1月,他出任小布什政府的國務卿,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擔任該職的黑人。
鮑威爾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就開始關注研究街頭流浪者無家可歸的問題。
有一次,在從學校回家的路上,他遇到一個流浪漢,就停下來問那個流浪漢需要什麼東西。
“我需要一個家和一份工作。”無家可歸的人感歎道。小鮑威爾為難了:自己還是個小孩子,怎麼才能幫他呢?家和工作自己都不能給他啊。於是,小鮑威爾接著問:“你還要什麼其他的東西嗎?”
無家可歸的人很無奈的笑了一下,帶著滿臉的憧憬說:“我真想能夠吃一頓飽飯呀!”
鮑威爾這下放心了,終於可以幫那些流浪漢做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了。於是,他花了整整三天的時間,在媽媽和兩個姐姐的幫助下,作計劃,采購,做了一百多份的飯,送到他們家附近的一個流浪者收容所。
在以後的一年時間裏,幾乎每個周五的晚上,鮑威爾全家都要給收容所送飯。後來,鮑威爾的活動得到了全班同學以及所在社區的理解和支持,活動規模不斷地擴大了。
鮑威爾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關心他人……而且我們自己也欠別人的。我們中的每一個人都受到過別人的幫助,我們應該隨時準備把對別人的關心,轉化為對別人的幫助。
感悟:
我們要關心別人,關心別人是一種品德,但我們更要把對別人的關心,轉化為對別人的幫助。這是一種力量的傳遞,更是一種高尚的品行,這不但能幫助別人,也能成就自己。
對於一個誠實的人來說,多少獎勵都是少的
一個女人年紀輕輕就守了寡,她的丈夫是個音樂家,因為一次車禍,他永遠地離開了她。
從此,她就帶著自己唯一的親人——四歲的小女兒艱難度日。實在是被逼無奈,母女倆去向當地一個搞音樂的商人求助,商人很同情她們,答應給母女一些幫助。
“你想要多少錢,尊敬的女士?”商人問。“5美元,5美元就可以讓我做一些小買賣撫養我的女兒了。”寡婦憂鬱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