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營救(1 / 2)

往南門撤退,波才的這個命令是錯誤的,由於當時情況危急,在急促之間也就怨不得波才,但戰場上的錯誤往往是要付出生命的代價的,這一次便有許多的黃巾軍士為此踏上了黃泉路。

由於潁川城沒了北麵的城門,皇甫嵩率領官軍精銳緊咬著黃巾賊們的屁股便殺進了潁川城中。這潁川城雖然不算小,但是一下子擠進來這兩萬五千名的兵士,城內原本看來還不算狹窄的主幹道一下子便被人流所阻塞了。

而對於黃巾軍士們來說,原本是指望進得城中能有個庇護,但是誰能想到這官軍也追殺了進來,這城裏反而少了那原野上空曠的場地可供逃跑,現在擺在他們麵前的便隻剩兩條路:一條是等著被殺;另一條就是隻能同身後官軍的精銳部隊拚了。但拚是要有勇氣的,如今這城中的黃巾軍們已經是惶惶如喪家之犬了,再無任何的鬥誌可言。況且他們就算是盡力去拚殺,那也不會是這些官軍的對手,人家的職業是軍人,並且都是這職場的精英,而這些黃巾軍的身份則是“下崗農民”,這根本就不是在一個重量級別上的對抗。所以這抵抗與不抵抗的結果隻是他殺和自殺的區別。

一般人都會認為危險來臨時跑得快一定比跑得慢要好,這也是人在麵臨危險時的一種本能的想法與反應。但是在這一刻的潁川城中這種想法與行動卻恰恰是致命的,由於眾人蜂擁的衝向南門,這南麵的城門非但沒有被打開,而且反而是被密集的人流從裏麵給堵死了。但是後麵的黃巾兵士並不知道這一點,還是一個勁的往前擠,在這一刻這些農民之間已經沒有什麼所謂同袍之情了,更談不上那些個聽來更為高尚的“革命友誼”,他們之間互相擠壓、碰撞、踩踏,死傷者不計其數,最倒黴的是那些跑在最前麵的兵士,甚至有因擠壓而被活活悶死在城門下的。

波才、劉辟、黃邵等頭目也被這巨大的人流不斷的衝擊擠壓著,這時候命令已經完全失去了作用,為了自保他們隻好拔刀不斷砍殺擠壓過來的人群,很快這南麵的城門之內便堆滿了黃巾軍士的屍體,把城門內的門洞給徹底的堵死了,這簡直與那李裕、褚貢的守城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再要想打開這南麵的城門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在強烈的求生欲望之下,再笨的人都能急中生出智來。當黃巾兵士們看到通往南門的道路被阻死了,為了躲開身後官軍的屠刀,一小部分人開始轉向東、西兩個城門的方向逃跑,到後來這一小部分便變成了一大部分,原本死命往南門擠的黃巾兵士都掉頭折了回來,這下子輪到官軍倒黴了。

當這些大漢王朝的精英們,還在繼續投入的扮演著“狼”的角色,握著手中的屠刀狠狠的砍殺這群“黃巾小綿羊”時,這些扮演小綿羊的農民伯伯突然找到了活路,於是就沒空再陪著玩“喜羊羊和灰太狼”的遊戲了,他們卯足了勁兒的往回跑,根本沒空去搭理這些官軍。於是很多官軍便被這回流而來的巨大的人潮給淹沒了,他們跟一開始同樣被人潮淹沒的孫堅的先鋒部隊不同,他們青一色都是被撞翻後活活踩死的。

而此時,這潁川城外西南方不遠處的曠野上,廖淳率領著他的部曲望著城內生起的滾滾濃煙,正心急火燎的朝潁川城趕了過來。當眾人到達這潁川城的南門外時,廖淳發現南麵的城門緊閉著,城牆上也沒見著一個守軍,他想定是官軍兵力不夠,不足以圍城,所以南門沒有戰事,也不需要兵士守著,那自己正好從這南門進去幫著守城,於是便喚身邊的小卒前去叫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