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秦頡也真能算得上是一個將才!剛剛輸的那陣,他發現黃巾賊中有許多的騎兵,而自己帶的雖說是馬步軍,但是其實大部分都是步兵,步兵對戰騎兵,被騎兵這麼一衝殺,那就吃了大虧,但是這一刻上哪兒去弄這許多的馬來呢?
很快秦頡便想出了對策,要對付騎兵隻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拿刀砍敵兵的馬腿,但是這樣的打法傷亡太大,那馬奔跑時的衝擊速度很快、力量很大,往往在你手中的刀還沒砍到馬腿前便已經被飛奔而來的馬撞翻了,然後又會被身後緊跟著衝過來的馬群踏成肉泥,另外當你蹲下去砍馬腿的同時,馬上的騎兵也會拿馬刀砍你,所以這種方法絕不可取;而另一種方法就是用長矛,利用矛的長度,在對麵衝殺過來的騎兵還沒靠近你的時候,你手中的長矛便已經刺到了他,這種打法是比較常見的用步兵對付騎兵的方法。但是有一點,當你刺到了對方,不管你刺到的是人還是馬,也不管對方被刺到後是死還是活,對方的衝擊力還是在的,所以這樣去打頂多也隻能是與騎兵打個平手。
但是秦頡要的是贏,是百分百的完勝!所以他的軍事才能便在這一刻體現出來了,他琢磨著,騎兵取勝很重要的一點是靠了馬的衝擊力,用馬隊衝散對方的陣型,然後再逐個絞殺。所以要想完勝首先得保持在騎兵的衝擊下陣型不亂,隻要擋住了衝擊那麼這場仗就已經勝了一大半了,而要想擋住馬奔跑時帶來的衝擊力,用人力肯定時做不到的,那唯有拿東西抵住長矛的矛柄,但是到底用什麼來抵住矛柄呢?
這時他看到了軍中旗手隨意插在地上的那麵軍旗,頓時腦中靈光一閃,如果把矛斜插入地中,弄成“拒馬”的樣子不就可以了嗎,但隨之而來一個問題,就是矛柄很鈍,在臨陣的時候是來不及挖開土壤把矛柄埋進去的,還有把矛柄埋一節進去這矛就不夠長了,雖然也能夠阻擋賊軍的馬隊,但是自身的傷亡也會很大。
轉而他又想到了黃巾賊手裏拿的木棍,於是方圓五十裏之內(除了宛城周邊),所有高大點的樹木都遭了殃,比一大群加強版的蝗蟲來過還要可怕,不過視野倒是開闊了不少,已經再也沒有什麼東西能擋住視線了。
日中之後,張曼成正吃著葡萄、摟著愛妾在宛城太守府的花園內欣賞欣賞歌舞藝伎的表演,當他正目不轉睛的盯著舞台上那舞姬露著肚臍眼兒,一抖一抖的和著琴聲扭動著小蠻腰的時候,城外鼓聲突然震天的響起,這猛然來的巨響嚇得他那已經拿著葡萄送到嘴邊的手一抖,手中的葡萄滑落下來直接穿過了他的口腔落入到他的喉嚨,他差點沒被那顆滑進喉嚨的葡萄給噎死。
這下可把這從不輕易在人前生氣的老狐狸張曼成給惹毛了,他當即摔了酒杯、踢翻桌子大發雷霆。在一邊陪坐的韓忠趕忙讓左右小廝去取來張曼成的盔甲、兵器,自己則趕去校場點起兵將,等候主帥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