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圍困(1 / 2)

官軍這邊,董卓隻當是這安定郡中果然有著數萬的人馬,因而帶著三萬人的部曲卻不敢與四五千的叛軍纏鬥,怕真被眼前的這些叛軍給纏住,等到叛軍大隊人馬趕來之時自己便脫不了身了,因而小戰一下尋著一個空隙,便下了撤軍的命令,帶著軍馬望著涇水西岸匆匆逃了去。

而叛軍這邊,因為這次的追擊本就是在虛張聲勢,再者那些羌胡各部的人馬也還未趕到,因而劉靖也不敢率著僅有的這四千新兵蛋子孤軍窮追,一場短兵相接的廝殺,結果是“雷聲大雨點小”,兩邊的人馬隻打了個照麵便散了。

一直要到傍晚時分,安定郡中各個羌、胡部落的人馬才陸續趕到與劉靖的人馬彙合到一起,劉靖大致點算了一下,倒竟有近兩萬的人馬,想著剛剛與官軍的那場廝殺,那些官軍沒打兩下便丟盔棄甲的全跑了,他不由的頭腦一熱,覺得這些官軍或許也都是朝廷為了平叛新招募的兵丁,與自己的手下的這些新兵蛋子們一樣,根本就不堪一擊,而如今自己有著這一萬六千餘人的羌胡騎兵,這些羌胡們驍勇善戰那是出了名的,何不就此追殺了過去,滅了這些已經被嚇破了膽的新兵蛋子,到時候也好去邊章、韓遂二人那裏邀功請賞一番。

一想到那些將要到手的賞賜,劉靖便興奮的不得了,於是便召來一眾的羌胡首領,把自己一廂情願的推斷當做是可靠的情報,向他們說了一通,尤其是說到打敗這些官軍後,將會得到的賞賜時更是誇大其詞,說得那些羌胡首領們個個也是垂涎三尺、心癢難耐。

於是,一眾的羌胡首領便帶著各自的人馬,隨著劉靖一道又朝著官軍逃去的方向追殺而去!

劉靖與一眾的羌胡首領率軍追至涇水西岸之時,發現那些官軍還沒有逃過河去,倒是在這河岸之上安營紮寨住了下來。

原來,董卓率軍逃至這涇水西岸之時,天色也已然不早。董卓派人查探過這河水的深淺,倒是不算深,但是也不淺,河中央最深的地方剛剛沒至一個七尺漢子的胸口之處,河流較緩。軍中都是西北漢子,大多不識水性,但若踩著河床不用船倒是也可以趟水過河,隻不過這樣的過河速度實在是太慢,怕是到了天黑也過不了一半的人馬,而天黑趟這麼深的河水,對於“旱鴨子們”來說,那實在是太危險了。

另外,他也要提防叛軍追殺過來,趁他們渡河之時發難,所以董卓便幹脆下了令,背靠著這涇河西安,紮下了營寨來。

靠著河岸紮營,有一個說法叫做“背水一戰”!這叛軍的主將劉靖本是官宦之後,因而那也是讀過書的,知道這“背水一戰”的典故,但是那些生長於西域大漠蠻荒之地的羌、胡首領們卻都是不知道,他們看著官軍還沒逃過河去,而且身後便是涇水大河,已經沒了退路,心中俱是大喜,揚鞭催馬便欲殺將過去,用他們的西涼鐵騎踏入那些官軍的營寨之中,將躲在營寨之中的官軍統統踏為肉泥!

這些羌、胡首領們是不懂什麼叫做“背水一戰”,所謂無知者無畏,因此他們也從未去想就這麼衝過殺過去會有什麼不妥?

而作為官軍主將的董卓,此時確實也沒有真正想要背水一戰的意思,他隻是盡量讓兵士們作出一副要背水一戰的樣子來,來給叛軍看,好讓叛軍心存疑慮,不至於馬上衝殺過來,為自己之後的撤兵計劃爭取到更多的時間來,因而他在下寨之時便讓兵士們將營寨外的木柵欄紮得格外的堅實,就是為了防止萬一唬不住叛軍,這些木柵欄在叛軍衝殺過來之時也好抵擋上一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