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尤其是第一把那一定要燒的旺,要不然以後就不好混了。
趙忠這閹貨別看他文化程度不高,但這個道理他還是懂的。既然要封賞討伐黃巾有功且之前又被遺漏未得封賞的有功之臣,那就一定要從功勞最大的開始,這樣不但上順天意下應民心,還能讓其他那些尚未得封賞的人主動求上門來,如此一來便不隻是能夠籠絡到一批人的人心,而且其中還會許多有想的到想不到的好處。
執金吾甄舉等人湊到新任的頂頭上司麵前說道:“若論功勞最大的當數傅燮,他之前隨左車騎將軍皇甫嵩出征東郡,生擒賊酋卜巳、張伯、梁仲寧三人,居功至偉卻未得封侯,大失天下人之所望,今將軍奉天子明詔欲封賞討伐黃巾之功臣,當從傅燮始,以從眾望!”
“傅燮?”看著甄舉一幹人那副欺欺然的樣子趙忠便想笑,不!更確切說應該是想到傅燮的事情他就想笑,而且不單是想笑,簡直是樂不可支!那種春風得意、左右逢源的感覺油然而生,不覺整個人都快有些飄飄然起來了!
怎麼呢?
原來,之前在皇帝劉宏處進讒至使討伐黃巾居功至偉的傅燮未得封賞的便是他趙忠,那傅燮當時不但未得封賞,而且還以明著升官的方式又把他打發回那鳥不拉屎的邊鎮安定郡當了個小小的都尉。這後來更是老天開眼,讓剛到任不久的傅燮又大病了一場,而且還因病丟了官。雖說最後皇帝陛下仁慈,念及傅燮的忠心與之前的功勞,在他病愈之後又把他召回京師在朝中當了一個小小的議郎,但是要一個戰功赫赫的武將成天穿著文官袍在大殿上杵著,而且還十天半月見不著皇上的麵,你說這又該有多憋屈呀!
而現在他趙忠又正好可以借著封賞傅燮,來收羅那些因各種原因未得封賞的討賊功臣的人心,而且這傅燮被晾了這麼久,估計也都快憋瘋了,在這個時候給他來個加官進爵,那這員威名赫赫的戰將還不得乖乖的為己所用?
這一切真順的不能再順了,以至於趙忠都開始懷疑老天爺他不應該是劉宏的親爹(天子),倒更像是自己的親爹,什麼事情都一早幫自已安排好了不是。
趙忠確實很想放聲大笑,不過在甄舉等人麵前他得保持上官的威嚴,強忍著興奮激動的心情,一臉肅穆的幹咳一聲應道:“嗯~傅南容(傅燮)之功績吾亦有所耳聞,來日朝中我當啟奏陛下為南容將軍請功,另除這傅南容外當還有許多有功者尚未得到封賞,速去查明報來,切末因爾等之懈怠,壞了陛下之英名!”
讓劉宏背上昏君罵名的明明就是趙忠這一眾閹貨,此時他卻把這茬硬往別人頭上栽,好在這甄舉等人乃是大漢的耿耿忠臣,本來提議封賞傅燮之事心中便沒有抱多大的期望,因為眾人心知肚明,傅燮當初未得封賞是因為上書彈劾中官得罪了十常侍,如今趙忠竟然不但不計前嫌準了大夥的諫言,而且還破天荒的要大夥兒去將所有討賊有功而未得封賞的人都查明上報,有這等太陽打西邊出來的好事,誰還會去計較些許言語上的得失,都大喜過望,長揖作謝,由甄舉領著屁顛屁顛的回去統計功勞整理名單去了。
甄舉等人退走,趙忠也不坐不住了,迫不及待的差人喚來在京師當著城門校尉的弟弟趙延,手舞足蹈的跟他交待一番,派他前去拜訪傅燮,以示交好。
而趙延亦聽說過傅燮的威名,此時見哥哥說得如此確鑿,知道傅燮拜將封侯那是鐵板釘釘的事了,便也想借著這機會與傅燮套套近乎,但事實卻讓這哥倆大失所望了。
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忠臣他永遠都是忠臣,再怎麼樣也跟十常侍這幫閹貨走不到一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