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怎樣染發少傷身(1 / 2)

染前一天別洗頭 每次最好補發根

特別報道

作者:張傑

約100年前,人類發明了人工染發膏。如今,染發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習慣。年輕人用它標榜個性,青年人用它彰顯時尚,中老年人借它的幫助顯得更年輕。與此同時,媒體上關於染發致癌、損害肝腎等報道也從未停止過。哪些染發習慣會導致危害加大?有什麼方法能減小染發的傷害?《生命時報》記者對此進行了一番深入采訪。

染發可能帶來4種傷害

“有流行病學統計顯示,50%的人在一生中至少會染1~2次頭發。”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皮膚科副教授、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副研究員梁燕華告訴《生命時報》記者,染發的安全性確實至關重要。2004年的《染發劑市場消費者調查》表明,有89.9%的中國消費者對化學染發劑的危害有一定認知。大家的擔心並非沒有道理。專家表示,頻繁染發可能會對人體造成以下4大危害:

最令人恐懼的傷害:可能致癌。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曾調查過從1980年以前就開始染發的女性,他們發現,超過1/3的人會患上淋巴瘤。美國癌症學會另一項對1.3萬名染發女性進行的調查表明,與不染發女性相比,她們患白血病的風險高3.8倍。然而,西班牙科學家進行的一項長達40年的研究發現,染發劑的致癌幾率隻是略有增加而已。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楊淑霞告訴記者,國際上對染發是否致癌的研究很多,但到底致不致癌仍有爭議。不過,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染發劑中一些被證明能導致腫瘤的成分,正逐漸從其配方中消失。

最常見的傷害:皮膚過敏。楊淑霞說,對苯二胺是染發劑的主要成分,它能讓染後的頭發顏色更牢固,但也是強過敏原,會導致體質敏感的人皮膚過敏,其中以接觸性皮炎最常見。在法國、德國等歐盟國家,對苯二胺已被明令禁止加入染發劑中,但在我國,它仍被使用。楊淑霞說,染發劑隻要符合國家標準,按要求適量使用,還是安全的。

最隱匿的傷害:損害肝腎。楊淑霞說,近幾年,雖然染發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有所提高,但市場上有些產品為增強染色效果,會添加鉛、汞、砷等重金屬,部分產品中的含鉛量甚至是油漆含鉛量的5~10倍,長期使用會對身體造成慢性損害,不僅可能出現頭昏、四肢麻木、腹痛等鉛中毒症狀,還可能損害肝、腎等髒器的功能。

最難堪的傷害:加重脫發。梁燕華說,不少患者脫發就是因頻繁染發導致的。這是因為部分染發劑中的對苯二胺等苯係化合物,能滲透進頭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毛小皮,發生過氧化反應,進而導致頭發幹燥、斷裂甚至脫發。

最容易犯的染發錯誤

楊淑霞說,染發對人體的傷害也與我們的染發習慣密切相關。天氣、顏色等看似無關的因素,都可能加重其危害。

霧霾天染發更致癌。據國際權威科學雜誌《材料》今年2月的報道,染發劑含有害物質仲胺,它作為染料固定劑可以讓顏色更穩定,但能滲透到頭發和皮膚中,並停留數周、數月甚至數年。它能與煙草煙霧或空氣中的廢氣反應,形成強致癌化學物亞硝胺。因此,霧霾天染發致癌風險可能更高。

染的顏色太深太豔。梁燕華說,他剛看到的一份美國最新研究報告表明,顏色越深的染發劑,致癌風險可能越高。楊淑霞也說,一般情況下,顏色較深或鮮豔的染發劑,對苯二胺的含量較高。而含有對苯二胺之類的染發劑多為永久性的,這類產品因效果更持久更受青睞,但對頭發頭皮的傷害更大。半永久性或暫時性染發劑的染發效果,洗5~10次頭後就沒了,但損傷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