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波西軍隊所有軍官都發現了卡諾斯人的反常行為。
將近半個月以來,雙方都在金都以北一帶打著消耗戰,彼此都無法前進一步。
僵持不下的持久戰卻在這一天畫下了句號,卡諾斯帝國集結了規模空前的百萬大軍,對波西共和國的防線發起了猛攻。
起初,並沒有人有什麼反應,大家都以為這隻是卡諾斯人的一次大規模進攻。但是從戰爭爆發的第一秒開始,金都以西的一條防線就在遭到猛烈的炮擊。
所有人都認了出來,那就是在卡諾斯內戰時期,和薛希戰場上大放光彩的“斷頭台”。波西國軍官感到不安,這種火炮雖然威力巨大,但是主要殺傷並不是依靠破片,因此無法對步兵造成大量的傷害,相比較起來,這種火炮更加適合用在“進城攻堅戰”上,而絕不是由大量的坦克和士兵組成的溝壕防線。沒有知道卡諾斯人到底有什麼目的。
在前線的戰場上,卡諾斯軍隊也依靠著斷頭台絕對的炮擊距離優勢,發動著持續不斷的炮擊。戰場上除了爆炸還是爆炸,沒有任何一名卡諾斯士兵發起衝鋒。而波西軍隊的火炮雖然單體火力更強,但是射程遠遠不及卡諾斯火炮。從早晨第一聲炮響開始,到下午三點,波西軍隊一直都處於被動挨打的狀態。
縱橫交錯的戰壕被強大的衝擊波所摧毀,地下通道也被掩埋。在暴雨的清洗之下,戰場很快就被夷為平地,變成了潮濕危險的沼澤,那些在炮擊之中幸存下來的裝甲車和坦克也因此陷入了泥沼。目睹了這一切的波西人都會這麼跟你說:“卡諾斯人傾注全力的一擊。”
事實也確實如此,早在尖端風暴計劃開始之前,卡諾斯人就在準備這一場戰役了。他們囤積了百萬枚炮彈,幾乎是他們的全部。但是如此巨大數量的炮彈也依然無法滿足“數千張大嘴”。剛剛部署起來的前線工廠以百分之200效率生產者炮彈,一車車烈性炸藥被運往前線,一輛輛占滿黑色焦土的卡車開了回來,這間工廠生產的炮彈數量微乎其微,根本無法供應如此之多的火炮。
炮彈的數量是一方麵問題,而炮彈的運輸就是另一個大問題。1500門斷頭台,平均每90秒一次炮擊,每門每次都要發射4發炮彈。也就是說在前線,平均每分鍾就有4000發炮彈傾瀉到波西軍隊的陣地之上。
為了源源不斷的供應前線需要的彈藥,100萬卡諾斯軍隊有半數以上的人負責運輸存放在後方的炮彈,不僅僅是卡車,就連坦克,裝甲車,和田野間的拖拉機也被動員起來。車輛排氣管裏冒出的滾滾黑煙頂著暴雨的壓力,飄飄揚揚的飛到半空之中,這道寬度達20千米的“高牆”就是在幾十公裏之外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在強風的推搡之下,高牆傾斜,就好像要倒塌一般,給予波西軍隊強烈的威懾力。
讓波西方感到恐懼的不隻是卡諾斯人的這一次“傾巢出動”,還有南方加納法爾帝國的強勢突擊。在守軍缺乏的情況下,原本位於藍港的加拉哈人在短短半天之內就向北前進了600公裏。波西方麵緊急調動了位於波西大陸中部,黃京的駐軍,千裏迢迢向南方趕去。終於在藍港以北1300公裏攔截到了氣勢洶洶的加拉哈人。
雖然波西軍隊都經過了內戰的洗禮,但是由於波西軍隊沒有和加納法爾軍隊交戰的經驗,完全不了解敵人的裝備武器,所以這場遭遇戰打得並不輕鬆。經過了長達一個半小時的廝殺,波西軍隊終於製止住了加拉哈人的步伐,並且在站穩腳跟後迅速反擊。
“加拉哈人,你們或許可以在海上馳騁,但是最好離我們的祖國遠一點!”
在波西政府得知南部局勢穩定之後,他們準備專心應付“動如雷霆”的老對手卡諾斯人。但是局勢再一次逆轉。
下午3點,炮擊停止,戰場上空無一物,原本坐落一旁的小山坡也被夷為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