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一個心胸狹窄的人,必然招致他人的不滿。人在世時寬以待人,善以待人,多做好事,遺愛人間必為後人懷念,所謂“人死留名,豹死留皮”,愛心永在,善舉永存。而恩澤要遺惠長遠,則應該多做在人心和社會上長久留存的善舉。隻有為別人多想,心底無私,眼界才會廣闊,胸懷才能寬厚。
活出真性情
“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才是真。”人不能憑偽裝去麵對生活,如果你連最起碼的真實都做不到,那麼你最終將變成一場虛空,什麼也得不到,什麼也留不下。可見,一個人還是要平淡、從容一些好。
在現代社會裏,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都是鄙視那些滿口仁義道德,活在虛假的禮法上,心裏卻是肮髒陰險的不義之人的。借著高尚、嚴肅的名分,偽裝出關心、愛護、正直、無私、嚴詞說教,不僅嚴重地刺傷了人類的感情,也傷害了人們應有的尊嚴。古人提倡風流人生,“寧為真學士,不為假道學”,是指有才學而又不拘禮法。“真風流”,一個人是不能活得太虛偽,太不真實的。真實一點,自然一點,也許這會使你感覺更好呢!
陶淵明一生不願出仕,幾次做官都不如意,最終辭官回家。他最終辭官回家是因為這樣的一件事情引起的:有一天,郡裏派遣督郵到澤縣來檢查工作。縣裏的小官吏聽到這個消息後連忙去向陶淵明報告。這時,陶淵明正在他的書齋裏讀書寫詩。他一聽督郵來檢查,十分掃興,便放下紙筆,準備跟小吏一起去見督郵。
小吏見他穿著一身便服,吃驚地說:“上級來視察了,你作為一縣之長,應該穿上官服,束上帶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才好,怎麼能穿著便服去呢?”
陶淵明向來看不起那些依仗權勢、盛氣淩人的官僚們,聽小吏說還要穿起官服去向督郵行拜見禮,他覺得自己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他歎息一聲對小吏說道:“我可不願意為了五鬥米的俸祿,就躬著腰向那些鄉裏小人作揖打拱,做出曲意逢迎的樣子來。”
說完,陶淵明不僅不去會見上麵來的督郵,而且拿出縣裏的大印和官服交給小吏,說:“督郵來了,請你把這些東西交給他。”
人們常常會遇到這樣一種人,他們的麵容嚴肅正經,神態莊嚴,擺出一副不屑與人為伍的樣子,假作高傲的貴人的身份,其做派令人可笑。這往往是一群身份卑微的人,他們打心裏認為高貴是一種特權,所以竭力向這個團體靠攏。隻要遇到了可以稱貴的人,即在社會上有身份、地位、貴族血統等等的社會名流,他們便卑躬屈膝,點頭哈腰,百般奉承討好。遇到了與自己同等身份或不及自己的人,他們馬上換上另一副麵孔,正襟危坐,不苟言談,巍然不可冒犯的姿態,對尊和卑的嚴格的劃分,到了令人無法忍受的地步。這是地地道道的偽君子,品格卑劣的小人物。
故意忸怩作態,是一種很強的表現欲望在作祟,其表演往往又流於膚淺。彎的變成直的,直的變成彎的,做作不自然,令人作嘔。真摯的感情、美麗的情操,與過分的掩飾、矯情的表演格格不入,矯揉造作不僅不利於感情、友好、希望等等內含的表達,也敗壞了真的形象、美的形象、善的形象,沒有絲毫可以值得欣賞的。成功的人際交往,都是建立在自信而又謙虛、熱情而又端莊的基礎上。美好的塑造,離不開良好的文化教養、出類拔萃的聰明才智和高雅不俗的儀表。惟有如此,才會有上好的率真的表現。
有道是:“滿灌子不搖,半灌子晃蕩。”學識淵博、修養深厚的智者是不會裝腔作勢的。“欽差大臣”更是淋漓盡致地揭示了俄國上層社會的虛假醜惡的眾生相。那些貪圖近利的官吏們為了能抓到一個機會,盡裝腔作勢之能事。陳勝在貧困時對天盟誓,要求同享富貴。一旦富貴了反而容不得那些才擺脫不久的“貧窮”,連“裝腔作勢”的麵紗也不要了。
我們用自己的雙腳去跋山涉水,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財富,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人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真情。因此,不要羨慕任何人,妄自菲薄;也毫無理由目中無人,妄自尊大。保持一顆平常心,本著對每個生命個體的尊重,走在屬於自己的路上,活出自我的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