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

作者:孫君飛

雖然有“沉默是金”的說法,但多少人能夠真正地沉默下來?

在有些人看來,沉默是空,是無,是虛,是叫人害怕的終止——害怕這個世界將其忘掉。他們熙來攘往、爭來鬥去,要的正是存在感。

都說剛剛去世的日本演員高倉健是個沉默的男人。很遺憾,我隻看過他主演的一部電影《追捕》;今年還買了本翻譯過來的小說《追捕》,卻沒來得及看,他就不在了。對高倉健了解得太少,在談論他的時候恰恰留下足夠多的沉默。也許,這更符合高倉健這個人。

我不知道一個沉默的人會怎麼看待自己?他為什麼這麼沉默?這都是謎。我在上初中的時候認識一個男同學,除了“小巧玲瓏”這個詞,我找不到更合適的詞來形容那時的他。他還非常活潑,非常喜歡說話。走在路上,他的眼睛一直亮一直亮,他的話一直說一直說,不是討厭的話,是添加有興奮劑的那種話語。我沒有插話的份兒,我簡直想用巨大的耳朵抱一抱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在上到大學以後,竟一下子變成了一個沉默寡言的人,在教室裏、在宿舍裏,你別想聽到他跟人打招呼,他連老師都不理睬。談戀愛,怎麼成?在女孩子麵前,他說不上十句話,即使有戀愛的欲望,也是一把暗火。他不再像過去那樣眉飛色舞,過去的那隻小麻雀搖身一變成了深水裏的一條魚。他看書不讀書,從不參加辯論會,有人欺負他,他隻會躲閃,從不叫疼。有聲有色的電影大概在他看來都是默片吧。其實我知道他聽力仍舊很正常,他比我們還渴望了解這個世界。有時候,從他的表情看,他聽得可謂專注而貪婪。聽說那時候的大型音樂會,他一場沒有漏聽過,寫出很漂亮的樂評發表在報紙上。據傳他偏愛哲學,難道哲學就是沉默的學問?他郵寄給我一本厚厚的詩集,作者海涅,我至今沒有讀完。我更感興趣的是他後來為什麼變得這麼沉默?他沒有給我寫過信,也沒有打過電話。我們逐漸從熟悉到陌生,最終在歲月裏永沒有再相遇的機會。相忘於江湖,我在他那裏其實也是沉默的,我說無數句話也等於是沉默的。

這個世界再熱鬧,對一個沉默已久的人來說,還有什麼關係?

一個突然沉默的人可能真的很害怕喧鬧,一個習慣喧鬧的人同樣會害怕持久的沉默。我們不會稱這個同學為瘋子,瘋子不盡是沉默者;人們至多認為他有毛病,他遭遇了什麼不想叫人知道的打擊。我卻不相信“打擊”這種說法,這也許隻是他對這個世界的一種選擇。他的沉默沒有給我們帶來什麼危害,僅僅使我們感到別扭而已。我希望知道謎底,當然這個希望不可能實現,那麼就讓我通過他對這個世界保持一些神秘感吧。

從一個健談者變成一個沉默者,這種事情時有發生。我在一期《廈門文學》上看到一篇散文,作者說他的一個朋友上學時高他一個年級,“在那個年歲裏看不出他以後會是一個悶葫蘆”。看到這裏,我不往下看也知道會出現什麼變故,我也經曆過這種同學呀。作者猜想,可能是這個同學遇到了什麼事情讓他對世界不滿,失望了,於是他緘口不言。人們的猜想大同小異,但也許差之毫厘謬以千裏。我知道一些沉默者既不是不滿,也不是失望,隻是自己不想多說話而已。這篇散文的作者感慨說:“以後我會成為什麼樣也無法預料。”這是對的。在沉默者麵前,我們最好也沉默,抱著尊重地沉默;如果他們的沉默來自不可緩解的壓力,我們就更不應該在壓力之上再添壓力。其實很少再有人說沉默是金子了,他們常常會拿看待怪物的眼光來看待沉默寡言的人。沉默者的生活更不容易,他們常常被誤認為性格怪癖、能力低下、色彩單調。由於想到我以後也會變成沉默者,甚至更加沉默的人,所以我從來不用以上那種傲慢和偏見來認識沉默者。海底世界是多麼沉默啊,但是那裏又那麼絢爛奇異和富有生機——我寧願這樣去思考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