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創業投資 科技傳播與科技創新助推器(2 / 3)

風險投資機構是創業投資的主體,風險投資機構將市場上能夠接受高風險的富有階層的資金募集起來,利用自身的專業水平和尋找篩選項目的能力,尋找到有潛在高回報的項目進行投資,利用自身優勢進行管理輔導,上市或並購退出。為追求高回報的資金和有融資需求的高新技術企業搭建橋梁。

3)孵化基金

孵化基金中包括孵化器投資和孵化政策基金。孵化器投資即孵化器以投資的方式所提供的各種條件和服務,如辦公場地、辦公設備、谘詢服務等,有時也以少量資金進行投入。由於這是一種輔助性種子資本,所以僅靠孵化投資很難使投資項目完全啟動。孵化政策基金是政府或孵化器為吸引投資項目而對某些特定項目或投資者給予的政策性資金支持,如留學歸國人員到某些孵化器創業可以無償獲得10萬元的資金支持。

4)天使投資基金

天使投資基金實際上是一種個人行為的種子基金,也是一種前風險投資。它是由擁有較大數量資本的人(即“天使”)所進行的個人(或多人聯合)投資。從國外尤其是美國的發展情況來看,天使投資基金的數量要比風險投資機構種子基金大得多。

2 創業投資在科技傳播上的作用

2.1創業投資的流程

1)項目篩選

創業投資不同於一般投資,它是智力與資金的結合,其投資對象主要是高新技術產業,它承擔著投資項目的技術開發和市場開拓的風險。因而,它以嚴格的項目選擇、評審和參與該項目的管理來盡可能地減少風險,並以投資組合的經濟效益來保證資金的回收。創業投資主要從技術創新的可行性、項目的經濟評估、企業領導的業務素質三個方麵對項目進行評價。分析創業者的團隊素質及其帶頭人的能力品性、產品未來的市場潛力及市場競爭能力、技術是否有較強的技術壁壘和實用性、公司運營管理是否能夠跟上和促進公司的高速發展。

2)項目投資

創業投資公司對項目公司進行行業和市場分析之後,派駐工作人員進行盡職調查,雙方協商或聘請獨立的第三方進行估值。創業投資公司審查項目公司詳細的商業計劃進行項目投資成本測算,根據盡職調查結果調整現金流和財務預測做出投資決策,並提交投資委員會批準。

3)項目輔導

雙方意向一致後,簽訂法律文書,形成合同,創業投資投入資金,項目公司出讓股份,雙方簽訂合作協議。創業投資公司經常了解被投資項目的運營情況,派駐及聘請相關人員參與項目管理,輔導項目公司高速發展。跟蹤市場動態,以便對後續退出方案做最優選擇。

4)項目退出

創業投資公司根據項目運營情況及市場狀況,選擇最優的退出方案,落袋為安。退出方式主要有三種,被兼並收購,公開上市(IPO)和清算,公開上市是風險投資退出的最佳渠道,可得到相當好的回報;被兼並收購分為管理層收購和被其它公司或投資者收購;清算是在公司經營狀況不好且難以扭轉時,盡可能地減少損失。

2.2促進實用性科技傳播

1)對有市場前景的技術進行篩選

創業投資通過對有市場前景的高科技公司進行篩選,使有實用價值的科學技術轉化成可以大規模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如果能夠滿足社會的需求,則追加投資擴大規模,形成了更廣泛的科技傳播,如果產品和服務市場接受度較差,資本也會采取以腳投票的方式進行舍棄。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環保、醫藥、新能源等眾多高科技項目通過資本和市場的力量實現了長足發展,將科技傳播到了每一個客戶的手中,對經濟、社會、思想文化帶來了長足深遠的影響。

2)通過資金支持、管理輔導等服務促使科技大規模應用

創業投資對科技傳播與科技創新的推動體現在項目公司的服務和產品上,其投資項目會較多關注早期項目,促使科技創新產業化,我國的幾大著名網站新浪、QQ、搜狐在初創期都是由天使投資人的投資作為啟動資金。資本的逐利性也會要求將服務和產品盡可能的規模化,促進科技創新的大規模應用。

3)高風險、輕資產使得創業投資成為唯一選擇

高新科技項目往往有著高風險和輕資產的特點。互聯網產業、軟件產業中成功者登頂輝煌,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但背後是大量公司的折戟商海,即使是馬雲這樣的“創業導師”,在阿裏巴巴之前,也是屢創業屢失敗,這是由於高科技產業往往是一個全新領域,其產品效用、市場反應、競爭態勢、盈利模式都有較多的不確定性,風險較高。同時,高科技公司的核心資產往往是專利技術和人才,從傳統渠道很難融資。高新科技產業的特性決定了其主要是從創業投資中獲得資金支持。

3 創業投資對地區競爭力的影響

3.1技術創新成我國經濟下一階段主要推動力

1)經濟轉型發展刻不容緩

改革開放後我國的經濟增長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80年代為第一階段,增長的動力主要來源於對外開放和解除經濟管製等製度大變革帶來的資源重組和優化配置;90年代至2008年經濟增長受益於中國主動融入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出口拉動;2008年以後,改革紅利和人口紅利逐漸弱化,企業成本快速上升,外部經濟疲軟。中國出口製造業遭遇發展困境,一方麵要與越南、印度等成本更低的國家競爭,另一方麵要與歐美國家的“再工業化”戰略競爭。中國出口占全球份額再也難以繼續大幅度提升,經濟增長的源動力被倒逼轉向內需和產業升級。

在這個階段,中國需要向占據更高價值產業鏈地位的出口大國如美國、德國、日本等國挑戰,競爭優勢更多地不能再是依賴低成本勞動力和簡單規模擴張,而是要更多依賴科技水平與創新速度的提升。在此情形下,產業升級、經濟轉型就成了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形勢倒逼下的無奈而又必須的選擇。

2)技術創新是產業升級的主要推動力量

產業轉型升級,從低附加值轉向高附加值升級,從高能耗高汙染轉向低能耗低汙染升級,從粗放型轉向集約型升級。產業轉型升級,即產業結構高級化,向更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方向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是技術進步,在引進先進技術的基礎上消化吸收,並加以研究、改進和創新,建立屬於自己的技術體係。

產業轉型升級必須依賴於政府行政法規的指導以及資金、政策支持,需要把產業轉型升級與職工培訓、再就業結合起來。引導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利用政策、資金的引導,積極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投入和扶持。

3.2高新科技產業成為經濟持續性增長的源泉

1)高新科技產業本身特質決定其高速發展的特質

高新科技項目一般處於新的產業,有潛力深厚的“藍海”市場,擁有比較強的技術優勢,能夠提供效用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有較強的競爭力。因此,高新科技公司的發展速度也就遠超傳統公司,2004年,騰訊營收為11.435億元,2013年,預計營收將達560億元,較2004年增長達50倍, 2007年市值達到100億美元,2013年9月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

2)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速度遠超同期GDP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