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豐富的科普活動是體現社區科普生命力的決定因素
如果說科普硬件設備是社區科普工作的重要因素的話,那麼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就是科普硬件設備價值的真正體現,也就是科普工作的“軟件”。從幾年的科普工作經驗表明,之前的科普活動普遍以展覽、展示、發放科普宣傳資料等形式為主,明顯不能激發居民參與的積極性和熱情,因此,我們不斷總結經驗,在今後的社區科普活動中,逐漸開展以貼近居民生活、提倡科學文化,喜聞樂見、形式多樣的係列科普活動為載體,使社區居民真正能夠參與到科普活動中。並通過開展科普大講堂,讓科普走進社區每個家庭,每個角落。
4 居民能否積極參與到科普活動中是檢驗科普建設的重要條件
在居民群眾中宣傳科普,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活學活用。科普知識,俗話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沒有群眾參與就是失敗,所以說如何調動居民的參與度是我們全年科普工作中要思考的問題之一。以往我們在基層的科普活動以發放宣傳資料、科普展板展覽展示等形式為主要形式,這種形式非常單一而且乏味。還有就是現在國家在進步,居民生活條件也在逐步提高,家家戶戶通過網絡、電視等形式能夠很簡潔的學習到一些科普知識。所以居民參與社區科普活動的積極性相對較低。
在社區科普活動形式中,聯絡社會大型綜合醫院,組織各個科室專家走入基層,為居民開展健康義診活動。帶專家、帶技術、帶設備、帶資料、帶展板,以醫療義診為主題的健康科普活動還比較受歡迎。居民參與積極性也比較高,社區居民非常歡迎這種形式。這是居民與專家麵對麵,科學與生活零距離。
在社區活動中,我們還有類似於帶醫療專家這種形式,我們聘請的是各個行業、各個學科比較有代表性的老師,在社區開展各式各樣的科普講座。針對各種人群進行針對性的弘揚科學。社區居民對這種形式喜聞樂見。
所以在今後的社區科普工作中,我們要多做調查,多了解居民真正的想法和需求,有針對性的開展科普活動。
科普進社區是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要求,也是促進社會穩定需要,回顧幾年來社區在科普社區創建中的工作,深深體會到隻有創新科普工作新思路、新載體、新內容,才能不斷深化科普工作內涵,使科學發展觀更深入人心,更出實效,更深層次的推進社區三個文明建設。
參考文獻
[1]曾國屏,劉立主編,科技傳播普及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理論實踐.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2]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2009年度北京市科普工作報告.
[3]科協普函礎字〔2009〕13號.關於推進全國科普活動站、科普宣傳欄、科普員建設工作的通知,2009-04-29.
[4]何薇,張超,高宏斌.中國公民的科學素質及對科學技術的態度——2007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分析與研究.科普研究,2008,6(31).
[5]中國公眾科學素養調查課題組.中國公民與科學技術——第六次中國公眾科學素養調查部分結果.中國科普研究所.2006中國科普報告.科學普及出版社,2006: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