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科技傳播對企業創新發展推動作用初探
科技傳播與企業創新
作者:趙國旗
摘要科技傳播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階梯,是科技發展的基本條件,是科技工作者進行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的基本支持。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是提升我國整體創新能力的關鍵所在。在新形勢下,充分發揮科技傳播對企業創新發展的推動作用,將為國家推進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實現我省轉型跨越發展提供有益的支持和巨大的幫助。
關鍵詞科技傳播;企業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107-0090-02
1 科技傳播的概念
作為科技傳媒事業的參與者和執行者,我們所從事和關注的正是科技傳播工作。但什麼是科技傳播?科技傳播的主旨是什麼呢?通常的理解就是將科學技術傳遞給社會公眾的過程。
何蘇六,張國平主編的《科技與傳播》中將科技傳播定義為:是人類社會科學與技術係統得以產生和存續的基本前提,是科技發展的基本條件,是科技工作者進行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的基本支持。強調科技傳播是科技和社會的自我發展循環係統,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階梯。
翟傑全在《論科技傳播》中認為科技傳播是“科技知識信息通過跨越時空的擴散而使不同個體間實現知識共享的過程”。認為科技傳播承擔著把科技知識從其擁有者或者說是原始創新者傳遞給接受者,使受眾通過這一過程,能夠學習、了解分享這些知識信息的任務。科技傳播基本功能就是將科技人員“私有知識”、“自有成果”通過各種傳播手段,轉化為社會的、開放的和公開的共享知識或者說是公用信息,從而實現科技知識的傳遞和擴散,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雖然不同學術流派對科技傳播的定義各不相同,但大家均一致認同,科技傳播是科學技術知識和信息在不同傳播主體之間進行的傳播和擴散,以實現科技知識和信息在不同個體間共享。科技傳播承擔著把科技知識從其製造者、擁有者輸送到社會,供其他人學習和應用的任務,是專業交流、科技教育、科學普及、技術擴散與應用中的基本過程。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的屬性是以科技傳播為前提的,沒有科技傳播,科技成果或者信息還停留科技人員的案頭、存放科研院所的實驗室,其生產力的屬性就不能變為現實。科技傳播是科學技術本身延續、積累、繁衍和發展的必要條件。科技傳播還具有社會教育功能,不斷將科學技術知識和信息傳輸給社會成員,提高人類個體的科技意識和科學素養。
科技傳播的內容即傳送的科技信息,它們由相互關聯的、有意義的符號組成。科技傳播內容既包括科學技術知識和科學方法、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等,又包括工程技術、社會科學、管理科學以及相應的社會技術、管理技術信息等。科技動態信息又可稱為科技新聞,這是我們科技傳媒所關注的一大要素,其主要表現為正在產生的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科技政策及科技人員的研究進展等。
2 當前的新形勢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立足全局、麵向未來作出的重大戰略,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破解經濟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
當今的時代是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任何一個產品都很難在市場上長盛不衰。據統計,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一種全新的工業產品從構思到投入商品性生產需要40年左右的時間;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到60年代中期這一時期已經縮短到20年;到70年代又縮短到10年,最快的隻要5年;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產品的推陳出新已經變成了以月為單位。目前,僅美國一年就有數萬種新產品麵世。而與大家息息相關的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近年來的發展變革更是日新月異。三星手機從note2發布到note3上市,隻不過用了11個月。從這些數據不難看出全球範圍內科技創新的步伐是多麼迅捷。
強化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是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有效途徑,這一方針已經被廣大的企業主和社會公眾所接受。所不同的是企業對創新的關注和投入力度,有些企業將創新發展隻是說在嘴上,寫在紙上,而沒有真正落實在企業的發展中,導致了創新發展相對於企業發展的滯後。這一現象的最終結果不難預料,有很多曾經紅極一時的企業現在已經默默無聞,甚至難以維係。
任何媒介的生存和發展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必須依托於社會,科技傳播作為大眾傳播的一類,是“一種全麵的、完整的社會化活動”,其生存與發展必然會與其所處社會環境中的各種外部因素保持著相互聯係、促進和依賴的互動關係。隨著數字化技術、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既極大增強了文化的創造力和傳播力,為催生新興文化業態和新的表現形式提供廣闊空間,對科技傳播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媒體,要在新形勢下,積極主動發揮對企業創新發展的推動作用,進而在全社會營造尊重知識、尊重創新的良好輿論氛圍,同時實現自身的同步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