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快企業科技創新的綠色轉變
綠色科技是這幾年來一直大力提倡的熱門話題,節能減排對於我們這個製造業大國來說是義不容辭要做到更要做好的事情,這既是挑戰也是任務,想做到低碳環保就需要從根源上下手。這些年來,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頻繁出現等氣候問題已經成為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一大挑戰。人類活動給地球帶了個多方麵的影響。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氣候大會中的利益訴求有較大不同。雖然分歧存在,但是節能減排,盡量減少碳排放,推進新能源、節能環保產品、綠色產品在市場上的份額已經成為了各國的共識。我國不僅是一個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國,還是一個製造業的大國,近年來發展經濟的同時帶來的負麵效應也很嚴重,如環境汙染問題和資源浪費現象。要想控製二氧化碳的排放,就必須利用新的經濟增長點,把調整產業結構和節能減排降耗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大力開發綠色科技,由此構建和延伸綠色產品的生產鏈。在這些方麵,企業應該而且必須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企業要利用科技創新的力量,從產品研發初期就要製定節能降耗及環境友好的策略及製度,在產品的設計、製造、銷售各個環節進行量化考核。在實現經濟利益的同時兼顧社會效益及環境友好。企業間也要進行產業上下遊合作,打造綠色產業鏈。使節能降耗與產業結構升級想結合,力爭形成新的綠色產業格局。多個大型企業在循環經濟、新能源、降低企業能耗方麵做出了較多有益的探索。政府和企業都應當就這些榜樣以多種現代傳媒手段進一步加大力度進行廣泛宣傳。同時深入總結類似經驗,一邊帶動更多的企業,從而形成良好的示範效應。
2 推進企業科技向服務型科技轉變拓寬企業新型科技服務
服務型科技更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現在的手機購物、訂餐、支付寶等業務都在方便我們消費的同時也將快捷的科技理念展現得淋漓精致。
隨著產品的價值越來越體現在技術、研發、營銷等方麵,在製造業的價值鏈中,服務這個環節的地位日益重要起來。如何順應這個趨勢,推進企業科技向服務型科技轉變呢?發達國家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的發達與否要看國家第三產業也就是服務業在全國GDP中所占的比例。我國在成為傳統製造大國的同時,因為人口的眾多,需求的不斷釋放,必將成為新興的服務業大國。中國在成為世界工廠的同時也存在著產業結構問題、附加值低下問題。在美國,服務性製造業企業占到了58%,而在我國該比例僅僅為2.2%。我國企業應該重視服務型科技的發展。在傳統製造業的基礎上發展衍生服務,提升製造業服務的水平。在其他領域,也要不斷尋求新的突破。比如說互聯網領域、金融創新領域、移動通信領域。在這些領域中我國已經湧現了一批如阿裏巴巴、優視科技、華為科技等一係列知名企業。同時比如聯想集團在主營業務世界領先的同時打通了產業鏈上下遊,並在風險投資等其他服務領域中也做得有聲有色。上述企業代表了我國企業的發展方向,也是新型科技服務的成功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