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悲觀的心態(3)(1 / 2)

課餘時間,他總愛騎車到郊外去,暫避小城的塵囂。小城南郊有一所師範學校,學校一麵臨江,另三麵都是大片大片的竹林,讀高二時有很長一段日子他幾乎每天都要去那個學校消磨一段時光。從他家去那所學校騎車約莫需要15分鍾,他在晚飯後騎車出發,那時正是令人起種種思緒的黃昏時分。

長長的江堤綠草如茵,他或坐或臥,有時看看書,書無非是三毛、席慕容之類的帶感傷色彩的書籍;有時看看水,江水不息奔流,夕陽映在江麵上,閃亮的皺褶一棱接著一棱。寂寞長堤,水流無聲,於是他感到空曠和憂傷。有時他跑到師範學校校園裏麵去尋幽訪勝,這所師範建校時間不長,校園裏除了竹子之外,其他花木都是師生們手植的。大操場西側有兩方池塘,池塘裏種著荷花。有一次他坐在一張石椅上,看池塘裏零落的枯荷,忽然聽到一陣琴聲,往複纏綿,回腸九轉。他起身尋去,隻見操場的一個角落裏,幾株夾竹桃邊,有個女孩正在拉小提琴。女孩微微側著頭,琴身架在左肩脖處,右手執著琴弓,拉琴的姿態優美舒展,就像是美麗的彩蝶在花蕊上微微振翅。女孩沐浴著斜陽,她的長發泛著柔和淡黃的光澤,她的提琴也閃著光,她的眼睛睜得大大的,似乎是在看眼前那株夾竹桃枝幹上紅色的花,然而不是,女孩的眼睛一眨也不眨,眼光幽遠,仿佛在看著遙遠的某個地方,那個地方一定非常美,要不然女孩的唇邊為什麼浮現淡淡的微笑?

那以後他每天傍晚都去那個角落聽女孩拉琴。女孩長得很美,她的琴聲也委婉動聽,所以看她或者聽她拉琴的人不少,可持之以恒的隻有他一個,他沒有發現還有誰像他這樣聽女孩拉琴,聽了一個秋天一個冬天和一個春天。秋天雲淡風輕,竹林青黃,落葉不時悄然飄落,冬季雪後,竹林枝丫上綴著冰雪,如水晶雕就,積雪的大地無限溫柔,春來柳發新條,青草萌芽,柔美的琴聲裏萬物有情而美好。女孩是美的化身,他的情感無比純潔,也許女孩的心裏並沒有半點謝輝的印象,她是那麼專注於她的琴,但他並不惆悵,我感受到了一種美,這本身已經非常幸福了。

若是逢下雨天,女孩就不來夾竹桃下拉琴,可他還是披著雨衣在樹下徘徊,他的心裏感到迷蒙的喜悅,憂傷不再在我的心上。有一個黃昏美麗非凡,燦爛的晚霞在竹林上空展開瑰麗變幻的霓裳。時值初夏,青草滿地,兩方荷塘蓮葉亭亭,已經結著幾個花骨朵,夾竹桃花開滿枝頭。女孩不再來拉琴了,她畢業走了,是去當一名音樂教師吧。

謝輝覺得自己的性格有了明顯的變化,在女孩的琴聲裏他告別了憂鬱,感受到了大自然和人生的美,是女孩在琴聲裏表達的對生活的熱愛感染了他,生活中的美是無處不在的。

莫把憂慮藏心中

黃昏時刻,有一個人在森林中迷了路。天色漸漸地暗了,眼看黑幕即將籠罩,黑暗的恐懼和危險,一步步移近。這個人心裏明白:隻要一步走岔,就有掉入深坑或陷入泥沼的可能。還有潛伏在樹叢後麵饑餓的野獸,正虎視眈眈地注意著他的動靜,一場狂風暴雨式的恐怖正威脅著他,侵襲著他。萬籟無聲,對他來說是一片死前的寂靜和孤單。

這時,淒黯的夜空中,幾顆微弱的星光,一閃,一爍,似乎帶來了一線光明,卻又不時地消失在黑暗裏,留給人迷茫。但是對汪洋中的溺水者來說,一根空心的稻草都是珍貴的,都認為是救命的寶筏,雖然一根稻草是那麼的無濟於事。

突然間,眼前出現一位流浪漢踽踽途中,他不禁歡喜雀躍,上前探詢出去的路途。這位陌生的流浪漢很友善地答應幫助他。走呀!走!他發現這位陌生人和他一樣迷茫。於是他失望地離開了這位迷茫的陌生夥伴,再一次回到自己的路線上來。不久,他又碰上了第二個陌生的人,那人肯定地說他擁有逃出森林精確的地圖,他再跟隨這個新的向導,終於發現這是一個自欺欺人的人,他的地圖隻不過是他自我欺騙情緒的結果而已。於是他陷入深沉的絕望之中,他曾經竭力問他們有關走出森林的知識,但他們的眼神後麵隱藏著憂慮和不安,他知道:他們和他一樣地迷茫。他漫無目的地走著,一路的驚慌和失誤,使他由彷徨、失落而恐懼。無意間,當他把手插入口袋時,找到了一張正確的地圖。

他若有所悟地笑了:原來它始終就在這裏,隻要在自己身上尋找就行了。從前他太忙,忙著詢問別人,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事,回到自己身上找。

如同這位流浪者,你天生具有一份內在的地圖,指引你離開憂慮和沮喪的黑森林。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情緒性的恐懼是多餘的。假如任何人告訴你別的,那他一定沒有找到他自己。

解除恐懼的辦法是始終存在的,但是我們一定得靠自己的能力去解除自己的恐懼,不能隨便聽信他人,不要因為他自稱知道解決的辦法,就放棄自我明智地追尋,甚至委屈了自己。隻要我們不斷地努力追尋,甚至於“絕望”本身也能夠幫助我們。如保羅·泰利斯博士指出:“在每個令人懷疑的深坑裏,雖然感到絕望,我們對真理追求的熱情,依舊不停地存在。不要放棄自己,而去依賴別人,縱使別人能解除你對真理的焦慮。不要因誘惑而導入一個不屬於你自己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