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被消極心態困擾的人,縱然嘴中可能時常念叨成功,但就是不能成功,因為他不願付諸行動,也不知怎麼行動,他沒有目標。因為消極的心態深藏在他的潛意識裏,這直接影響了他們的成功。雖然他們想去克服,但又下不了決心去克服,於是他的生命裏就永遠不由自主地呈現這種狀態。
消極的心態會帶來更多的失敗
一個人如果持有消極的心態麵對生活,必定會比擁有積極心態的人碰到更多的失敗。因為他們情緒沮喪,步履緩慢,兩眼無神,他們悲觀、失望。他們往往具有這樣的特征:憤世嫉俗,認為人性醜惡,與人不和;沒有目標,缺乏動力,不思進取;缺乏恒心,經常為自己尋找借口和各種理由,逃避工作;心存僥幸,不願付出;固執己見,不能寬容人;自卑懦弱,無所事事;自高自大,清高虛榮,不守信用;等等。
抱有消極心態的人對自己也有一個消極的自我評價。他們往往會這樣想,“我的感情總是這麼脆弱”;“我太胖了,一點兒魅力都沒有”;“我的身高在全球幾乎是最矮的”;“我的英語成績在中學時代就不好”;“在家裏我是最小的,在班上我還是最小的”;“我原來就有粗心大意的毛病”;“我的責任心一直不強”;“我就是不擅長體育運動”;“我做事老是過於謹慎”。這些評價可能隻是一些小事,然而這些評價加起來往往會影響一個人的做事方式,最終導致選擇人生道路的不同。
這些消極的自我評價的一個共同特征就是總覺得自己在某一方麵不如別人。我們知道,每個人總是以他人為鏡來認識自己的,即人們總是把自己與他人進行比較並依據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來認識自己並進行自我評價的。對於涉世未深的青年學生,來自他人的評價顯得尤為重要。如果他人,特別是較有權威的人,如父母、老師或自己所敬佩的人對自己作了較低的評價,就會影響自己對自己的認識,使自己也低估自己。消極的自我評價會使人產生自卑感,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性格較內向的人,往往願意接受別人的低評價,而對外界的高評價則易持懷疑態度。他們在將自己與他人進行比較後,也多半自覺不自覺地拿自己的短處與他人的長處相比,結果當然是越比越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越比越泄氣,越比自我評價越消極,自卑感便油然而生。心理學家尚未研究的問題是,有些性格並不內向的人,由於消極的自我評價也會逐漸變得內向起來。
當然,持有消極心態的人並不是完全不能轉變成一個具有積極心態的人,隻要他認真參加成功心理訓練,就會擺脫憂愁、陰影、消極意識,輕裝上陣,以樂觀、自信的心理直麵人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特別重要的是要有積極的心態。一位中學生的經曆證明了這一點。
有位初三的中學生埋怨自己沒有朋友,她很想交到一些好朋友,可是大家都不願和她玩,即使那些新交的朋友,也不能保持長久。為什麼呢?原來,大家都不喜歡她的消極態度。每次出去郊遊,剛一出門,她就開始埋怨:“這鬼天氣,要是再涼快一點就好了!”“路上怎麼這麼多人,煩死了!”“哎呀,我的新衣服非被搞髒了不可!我的鞋可不能被踩髒了!”在考試前,她也不斷地給自己泄氣:“完了,這次肯定又考不好。”“要是遇到沒有複習過的題目可就糟了!”試想,哪個同伴願意聽她喋喋不休地說那些消極的想法?久而久之,大家便都對她敬而遠之了。而且,因為她每天看到、想到的都是消極的、不好的事情,所以,時間長了,她竟然不會笑了,整日愁眉苦臉,即使偶爾笑一下,也隻是咧咧嘴,樣子和哭差不多。
後來,老師給她提出建議,希望她在與朋友交往的時候多說一些積極的話,經常對朋友微笑,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也要時常對著鏡子笑。這位中學生照著老師的話去做了。當再次與朋友出去玩時,她學會了微笑著對朋友說:“今天天氣真好!”“你的這件衣服真漂亮!”如果她的鞋子被弄髒了,她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大驚小怪了,而是笑笑說:“沒關係,這樣玩起來才盡興。”考試來臨,她鼓勵自己:“我一定要考出好成績。”沒考好的時候,她對自己說:“等著吧,瞧我下一次的!”如今,她已經告別了孤獨,擁有了許多要好的朋友,大家都願意和她在一起。她的臉上總是帶著微笑,自己也覺得每天的心情特別好。
不僅結交朋友需要積極的心態,做其他事情同樣需要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日本著名企業家西村金助正是利用了積極的心態使自己成為富翁的。他原來是一個窮光蛋,經常吃不飽飯,過著有上頓、沒下頓的日子。可是,他卻對別人說自己總有一天會成為大富豪。凡是聽到這話的人都笑話他“不自量力”、“癡人說夢”。可西村金助對自己將來能成為有錢人一點兒也不懷疑。這種積極的心態使他頑強進取,處處留心生活中有可能使他發財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