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理想(1 / 3)

道理174

聰明的人懂得把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

魚與魚竿

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然後他們就分道揚鑣了。

得到魚的人就在原地用幹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吃了個精光。過了幾天,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忍饑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身上最後一點力氣也用盡了,他隻能望著大海帶著無盡的遺憾離開人間。

又有兩個饑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魚。隻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們每次隻煮一條魚,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點滴感悟

在遠離大海的地方,有魚竿而沒有魚,在達到海邊前就會餓死;有魚而沒有魚竿,魚吃光後就再也沒有生活來源——隻顧眼前利益或隻有遠大理想,都是不夠的,把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道理175

準確的衡量和評估自己是實現目標的前提。

撈魚

在集市上,有一個老人擺了個撈魚的攤子,人們可以在這裏花一元錢買撈魚的魚網,在他的盆裏撈魚,撈起來的魚就可以拿走。當然世界上沒有如此便宜的事,那個魚網很容易就會破。

有一天,一個年輕的大學生來到這裏,也買了魚網去撈魚,他一連撈破了三張網卻一條小魚都沒有撈到,心中十分懊惱。他見老人眯著眼睛看自己,似乎在竊笑自己的愚蠢,便不高興的說:“老板,你這網子做的太薄了,幾乎一碰到水就破了,那些魚怎麼能撈得到呢?”

老人回答說:“年輕人,你怎麼不想想,當你想撈起想要的魚時,你打量過你手中的魚網是否真有那能耐嗎?有追求不是壞事,但是也要懂得了解你自己有沒有那個實力!”

“可我還是覺得你的網太薄,根本就不可能撈起魚來。”

老人沒有說話,接過大學生手中的魚網,一會就撈起來一條活蹦亂跳的小魚。

“年輕人,你還不懂得撈魚的哲學!這和人們追求事業、愛情、金錢是一個道理。當沉迷於一個目標時,要衡量自己的實力,不要好高騖遠。”

點滴感悟

理想與現實之間,動機與行為之間,總有一道陰影,當你沉迷於一個目標的時候,必須首先了解自己的能力,否則將會為自己在理想與現實之間設置一個障礙,而你將永遠也無法跨過它。

道理176

確立正確的目標,奮鬥才不會失去方向。

插秧

有個城裏的富商,在鄉下新買的別墅附近散步時,看到有個農夫在插禾苗。這個農夫的手法純熟而迅速,所有的禾苗一行行排列得整整齊齊,井然有序,如同丈量過一樣。富商十分驚訝,就過去問農夫是如何辦到的。

農夫沒有回答他的問題,隻是拿了一把禾苗要他先插插看。這位富商覺得十分新奇,就下到田裏,當他插完數排之後,發現自己插的禾苗參差不齊,雜亂無章。便又去向農夫討教。

農夫告訴他,插禾苗時要抬頭用目光緊緊盯住一件東西,然後朝著那個目標筆直前進,就能插得漂亮而整齊。

富商又去插了兩排,卻發現這次禾苗變成了一道彎曲的弧形。

他再次請教農夫,農夫問他是否緊緊盯住了一個目標。富商說:“有啊,我緊緊盯著那邊一隻正在吃草的水牛。”

農夫覺得很好笑,告訴他:“水牛邊吃草邊走,難怪你把禾苗插成了弧形。”

點滴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