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訪也有小門道
在營銷過程中,客戶拜訪可謂是最基礎最日常的工作了:市場調查需要拜訪客戶、新品推廣需要拜訪客戶、銷售促進需要拜訪客戶、客情維護還是需要拜訪客戶。很多銷售代表也都有同感:隻要客戶拜訪成功,產品銷售的其他相關工作也會隨之水到渠成。
然而,可能是因為懷有一顆“被人求”高高在上的心態;也可能是因為對那些每日數量眾多進出頻繁的銷售代表們司空見慣,所以就有很多被拜訪者(以采購人員、店堂經理居多)對那些來訪的銷售代表們愛理不理;銷售代表遭白眼、受冷遇、吃閉門羹的故事也多不勝舉。很多銷售代表也因此而覺得客戶拜訪工作無從下手。其實,隻要切入點找準方法用對,你也會覺得客戶拜訪工作並非想象中那樣棘手,拜訪成功,其實很簡單:
一、開門見山,直述來意
初次和客戶見麵時,在對方沒有接待其他拜訪者的情況下,我們可用簡短的話語直接將此次拜訪的目的向對方說明:比如向對方介紹自己是哪個產品的生產廠家(代理商);是來談供貨合作事宜,還是來開展促銷活動;是來簽訂合同,還是查詢銷量;需要對方提供哪些方麵的配合和支持,等等。如果沒有這一番道明來意的介紹,試想當我們的拜訪對象是一位終端營業員時,他起初很可能會將我們當成一名尋常的消費者而周到地服務。當他為推薦產品、介紹功能、提醒注意事項等等而大費口舌時,我們再向他說明拜訪的目的,突然來一句“我是某家供應商,不是來買產品,而是來搞促銷……”,對方將有一種強烈的“白忙活”甚至是被欺騙的感覺,馬上就會產生反感、抵觸情緒。這時,要想順利開展下一步工作肯定就難了。
二、突出自我,贏得注目
有時,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拜訪某一家公司,但對方卻很少有人知道我們是哪個廠家的、業務員叫什麼名字、與之在哪些產品上有過合作。此時,我們在拜訪時必須想辦法突出自己,贏得客戶大多數人的關注。
首先,不要吝嗇名片。每次去客戶那裏時,除了要和直接接觸的關鍵人物聯絡之外,同樣應該給采購經理、財務工作人員、銷售經理、賣場營業人員甚至是倉庫收發這些相關人員,都發放一張名片,以加強對方對自己的印象。發放名片時,可以出奇製勝。比如,將名片的反麵朝上,先以印在名片背麵的“經營品種”來吸引對方,因為客戶真正關心的不是誰在與之交往,而是與之交往的人能帶給他什麼樣的盈利品種。將名片發放一次、二次、三次,直至對方記住你的名字和你正在做的品種為止。
其次,在發放產品目錄或其他宣傳資料時,有必要在顯見的在方標明自己的姓名、聯係電話等主要聯絡信息,並以不同色彩的筆跡加以突出;同時對客戶強調說:隻要您撥打這個電話,我們隨時都可以為您服務。
第三、以已經操作成功的、銷量較大的經營品種的名牌效應引起客戶的關注:“你看,我們公司xx這個產品銷得這麼好,做得這麼成功;這次與我們合作,你還猶豫什麼呢?”
第四、適時地表現出你與對方的上司及領導(如總經理等)等關鍵人物的“鐵關係”:如當著被拜訪者的麵與其上司稱兄道弟、開玩笑、談私人問題等。試想,上司和領導的好朋友,對方敢輕易得罪麼?當然,前提是你真的和他的上司或領導有著非同一般的“鐵關係”;再者表現這種“鐵關係”也要有度,不要給對方“拿領導來壓人”的感覺。否則,效果將適得其反。
三、察言觀色,投其所好
我們拜訪客戶時,常常會碰到這樣一種情況:對方不耐煩、不熱情地對我們說:“我現在沒空,我正忙著呢!你下次再來吧。”對方說這些話時,一般有幾種情形:一是他確實正在忙其他工作或接待其他顧客,他們談判的內容、返利的點數、出售的價格可能不便於讓你知曉;二是他正在與其他的同事或客戶開展娛樂活動,如打撲克、玩麻將、看足球或是聊某一熱門話題;三是他當時什麼事也沒有,隻是因為某種原因心情不好而已。
當然,第一種情形之下,我們必須耐心等待,主動避開,或找準時機幫對方做點什麼,比如,如果我們的拜訪對象是一位終端賣場的營業員,當某一個消費者為是否購買某產品而舉棋不定、猶豫不決時,我們可以在一旁幫助營業員推介,義務地充當一回對方的銷售“幫手”以堅定顧客購買的決心;在第二種情形下,我們可以加入他們的談話行列,以獨到的見解引發對方討論以免遭受冷遇;或者是將隨身攜帶的小禮品(如撲克牌)送給他們,作為娛樂的工具。這時,我們要有能與之融為一體、打成一片姿態;要有無所不知、知無不盡的見識。在第三種情況下,我們最好是改日再去拜訪了,不要自找沒趣。